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邓小平建设经济特区的基本思想正.经济特区不是收而是放。"我们建立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中国当前最大的政策是改革和开放,不改革开放就没有出路,国家现代化建设就没有希望。"他把改革看成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强调"厦门可实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在内地可以再造几个香港"。1991年邓小平同志视察上海时还说:"浦东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浦东…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中国创办经济特区是邓小平同志首先提出来的.他是我国经济特区的缔造者。他不仅倡导建设经济特区,而且为经济特区建设提出了根本方针和完整的指导思想,又及时总结推广经济特区的经验,促进特区和全国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邓小平同志创办经济特区的决策和特区建设的指导思想以及一系列的指示是正确的,是具有远见卓识的创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丰富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邓小平的经济特区建设思想,内容非常丰富,笔者认为,我们今天学习邓小平的经济特区建设思想,要着重…  相似文献   

3.
最近,李鹏总理视察上海工作期间,宣布党中央、国务院同意上海加快浦东地区的开发,在浦东实行经济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开发浦东、开放浦东,对于上海和全国都是一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事情.把开发浦东的事情办好,这是我们上海人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这里,笔者就开发浦东的目标和构想,谈一些初步的看法. 一、开发浦东的基本目标开发浦东地区是上海人、中国人由来已久的夙愿.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就提出过浦东、浦西统一规划建设东方大港的设想.最近五十年来,上海的城市规  相似文献   

4.
上海浦东开发,这对广大海内外宾客来讲已不再就到陌生,而对上海市民来讲,则越来越感到自豪.那么,去年一年中浦东有哪些变化,今年又将有什么新的步伐呢?这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我们都曾记得,邓小平同志以其战略家的深达的洞察力,点透了浦东开发这个“机遇”的深远意义。“这是你们上海最后一次机遇,这个机遇你们不要放过,你们要大胆闯一闯1”三年来,在市委、市府的领导和关怀下,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浦东大地上正在奇迹般地发生着史无前例的巨变,一行行闪光的数字,一项项新建的工程,一个个新开的企业,一声声惊奇的赞叹,…  相似文献   

5.
岁月如流,不知不觉间,邓小平同志离开我们已经整整10年了。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作为全世界瞩目的伟人,邓小平不仅以如椽之笔勾勒出中国社会发展的前景,而且以自己的立身处世,为正在走向现代化的中国人塑造了一种新的人格形象。这种人格,缘于他立党为公、一心为民,缘于他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缘于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缘于他对党的事业、对人民的利益高度负责的精神。最近,再读《邓小平文选》,又一次被邓小平同志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高风亮节所感染。掩卷长思,笔者深深感到:敢于实事求是、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既…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的经济特区建设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我们今天系统地研究邓小平的经济特区建设思想,研究如何以邓小平的经济特区的建设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推进经济特区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瞭望》1984,(16)
今年春初,邓小平同志视察了广东、福建、上海,特别是深圳、珠海、厦门等经济特区。王震同志全程陪同邓小平同志视察。邓小平同志对经济特区建立以来所取得的发展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对外开放政策不是收的问题,而是开放得还不够。最近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作出的一些重要建议,就是为了贯彻邓小平同志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浦东开发是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改革开放之路的起点。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在整个80年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在实践中是由点至面、由局部到整体、由外围到核心的渐进稳步推进的,这种发展过程保证了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小平同志在1979年4月作出创办经济特区的决策,1984年5月作出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的决策。在实行开放政策取得初步成功的经验后,邓小平亲自发动指导以浦东开发开放为发端的新一轮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高潮,这是邓小平作为革命家…  相似文献   

9.
一自1990年4月李鹏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开发开放浦东以来,已经有三年的时问过去了.三年来,特别是去年年初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发表以后,浦东开发区的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南浦大桥和杨高路的建成通车,极大地方便了浦江两岸的交通联系;杨浦大桥正在抓紧施工,内环线浦东段年内可全线贯通.三年内,共有近800家外资企业,1400多家内资企业来浦东落户,基本建设搞得热火朝天,一大批企业已建成投产.这三年内,整个浦东开发区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预计今  相似文献   

10.
今年四月,李鹏同志在上海视察工作时,郑重向世界宣布:党中央、国务院同意上海加快浦东地区的开发,在浦东实行经济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随及,在上海市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市委领导朱镕基、黄菊等同志又谈了开发浦东、开放浦东的设想.本着"面向世界,面向二十一世纪,面向现代化"的战略思想,把浦东建成一个设施配套比较齐全、现代化的外向型的工业基地. 现在,摆在上海人民面前的是怎样编制好浦东开发的总体规划?怎样实施新区的建设?带着这个问题,我又重温了经典著作.我深感,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来源于实践,又对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具有强大的指导作用.在研究浦东开发中,充分运用这个  相似文献   

11.
一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小平同志一直十分关心上海的改革开放和建设,特别是1988年以来,每年来上海,了解和指导上海的建设。对建设上海和任务和目标,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指标。(一)跨世纪的宏伟工程──开发浦东,带动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发展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开发建设不可能全面铺开,经济振兴要找到突破口。邓小平同志指出:“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黄奇帆,《邓小平开放开发思想与上海浦东开发》,《人民日报》1994年1月14日)他说…  相似文献   

12.
1990年2月中旬,国务委员兼国家计委主任邹家华、国家计委副主任兼生产委员会主任叶青带领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前来上海现场办公,实地考察了浦东,听取了上海市领导人关于开发浦东前期准备工作的汇报. 4月18日,李鹏总理亲自来到上海向国内外宣布:"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要加快上海浦东地区的开发,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这是我们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出的又一重大部署.我们欢迎外国的企业家以及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投资参加浦东的开发,我们将为此提供优惠的合作条件和日趋完善的投资环境." "开发浦东、开放浦东,这对于上海和全国都是一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事情.我希望上海的同志们把开发浦东的事情办好,使上海焕发出  相似文献   

13.
记者:邓小平同志关于建立经济特区的思想是我国对外开放理论的重要方面,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请您谈一谈邓小平同志关于建立经济特区思想的深刻内涵。除顺恒: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第一,邓小平同志关于建立经济特区的思想是新时期对外开放的新突破。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帝国主义的封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创造性地把对外开放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邓小平同志明确指…  相似文献   

14.
深圳经济特区 2 0年发展 ,每一步都深深凝聚着邓小平同志和江泽民同志的亲切关怀、热情支持和殷切厚望。如果说邓小平同志开创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特区的发展模式 ,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探索了一条现实的道路 ,那么江泽民同志则是在明确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模式后 ,沿着邓小平同志开辟的前进方向 ,为深圳特区的未来发展和再创辉煌指明了新的更加宏伟的奋斗目标。在纪念深圳经济特区成立 2 0周年之际 ,深圳人民在深切缅怀邓小平同志丰功伟绩的同时 ,也深深地铭记着江泽民同志为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于1994年6月19日至21日在深圳考察时,就经济特区的发展问题发表了重要意见。他指出,在中国兴办经济特区,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和我们党勇于创新、高瞻远瞩的革命胆略和政治智慧。希望经济特区人民遵循邓小平同志指引的方向,在已经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深化各项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加强全面管理、提高人员素质、完善投资环境、增进经济效益、健全民主法制、搞好精神文明,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总之,要增创新优势,…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在这样一个大国,要稳定持续地推进改革开放,选择渐进式的改革开放战略是符合国情的最佳抉择。作为渐进发展的第一步需确定先行区和试验区c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1979年4月首先提出设立经济特区的主张。从此,中国经济特区的建设就提上日程。经济特区的作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概括,从宏观上看主要表现在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作用和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中国经济特区享受了发展的后发性利益,即后起工业化国家可利用先行的工业化国家的资金、技术加快发展,同时,特区又…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特区建设思想与实技》《邓小平特区建设思想研究》出版这两本书是今年2月份分别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邓小平特区建设思想与实践》是一部资料集。书中汇集了1978年以来邓小平同志关于对外开放和特区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中关于特区建设的论述;全国人大、国务院和沿海省市、经济特区政府为发展特区颁布的经济政策法规等。同时,书中展示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建立经济特区以来发生的深刻变化和取得的巨大成就。《邓小平持区建设思想研究》是一部论文集。书中收入了近两年来…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经济特区建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新的思路和方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宝库,并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特区的建设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我们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江泽民同志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对经济特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完整的发展思路,推动了特区的第二次创业,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经济特区理论。今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将在辉煌中迎来20岁生日。此时此刻,我们有必要进一步重温邓小平同志经济特区建设思想,认真领会江泽民总书记对特区的重要指示,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尽快实现把…  相似文献   

19.
时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的赵启正,尽管离开浦东已两年多,却依然带着浓厚的“浦东情结”。在北京的办公室里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他手边就放着一沓反映浦东建设成就的剪报,这是他离任后一点点收集起来的。 赵启正于1993年1月1日浦东新区管委会成立就担任主任,直至1998年初调离,亲身经历了浦东开发开放的主要过程,并自称只曾是一个“演奏员”。他说:浦东开发是中国改革开放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事件,它的开发过程和成就,证明了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的无比正确性。如果把浦东开发开…  相似文献   

20.
“中国开放的操盘者”、“改革开放的开拓者”、“经济特区CEO”,这是国内外媒体给予谷牧的高度评价。他既是毛泽东时代的副总理,也是邓小平时代的副总理,邓小平说他是“明白人”,叶剑英说他是“改革开放的侦察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