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高原:昌耀诗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诗人昌耀用“高原”意象 ,表达了对高原生命和高原灵魂的赞美与仰慕 ,也表达了对高原历史和高原现实的追索与反思。“高原”这一美丽的精神幻象 ,包含着诗人的人生追求和艺术理想 ,寄寓了诗人自我以及人类社会一种永远的心灵向往  相似文献   

2.
酒俗,是侗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黔东南侗寨,有“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席”的规矩。家家都放有一两坛自己用糯米酿造而成的米酒,约二三十度之间。在节日常有报酒(祝酒)、敬酒、拦寨酒、拦门酒、迎客酒、送客酒。红喜席,有嫁别酒、分家酒、换酒(交杯酒)、酒歌酒、订亲酒、贺儿酒。白喜席(如高龄老人过世等),有慰问酒、陪葬酒、酬劳酒、别魂酒、祭祀酒。日常席,有火堂酒、平伙酒(打平伙)。还有结盟议事时的歃血酒(血酒)、议榔酒。一般都用土碗作酒杯,逢重大节日和吉日,酒具改为牛角。(整理、编辑:阿土)黔东南侗族的酒俗@阿土…  相似文献   

3.
<正>一、一座美名远扬的新城在新疆,有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有被誉为"空中草原"的那拉提风光,有因电影《肖尔布拉克》而闻名的酒乡,有神奇遥远的天马故乡昭苏高原,有芳香浪漫的薰衣草庄园,有喧嚣一时的丝路名城阿力玛里,有乾隆皇帝亲笔书写的象征国家统一的格登碑??既有雪山冰川、草原沙漠的塞外风光,又有条田阡陌、渔舟唱晚的江南秀色,还有历史厚重、内涵独具的人文景观。是的,这里就是新疆的伊犁。本文要介绍的是这里新诞  相似文献   

4.
走过札嘎梁     
对于甘南的高原,我一直有着一种神往。我常在梦幻中完成对高原的膜拜,而没能实实在在地去感受。生于斯、长于斯的我,似乎有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同时向往高原的情愫也一直在迫使着我,该向高原走一趟了。这不仅仅是为高原,为那高原的神秘、孤寂、博大、深邃,更是为自己,  相似文献   

5.
醉酒当戒     
有朋友问我:“酒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怎样一个角色?”我一时语塞。朋友说酒就是生活中的“味精”,哪道“菜”也少不得酒:友谊少不得酒,爱情也少不得酒;相逢少不得酒,别离也少不得酒;节日少不得酒,休闲也少不得酒;庆功贺喜少不得酒,解忧消愁也少不得酒;婚丧嫁娶少不得酒,经济往来也少不得酒,甚至调转、升迁、搬家、挪坟、参军、入学等等,几乎没有一样不成为喝酒的理由。  相似文献   

6.
古代少数民族的饮酒方式、习俗,多相聚群众,粗犷、豪爽,包括咂酒,转转酒、青稞酒、“曼加”酒,瓜箪酒、黑糊酒、交杯酒、肝胆酒、苦酒等。这些饮酒方式、习俗具有集体性、朴野性、豪爽性、团结性的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7.
木崇根 《创造》2012,(8):77-79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巍巍高原、茫茫群山,是其基本的地形特征。百余万年来(从古代元谋人算起),云南人生在高原、耕耘呵护高原,长在大山、敬畏保护大山,赋予了高原和大山人文情怀,创造了悠久瑰丽的民族文化;高原和大山,也向云南人奉献了琼浆宝藏和无限风光,并对云南人形成共同的心理特征、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因而,高原情怀、大山品质,就构成了云南精神的两大基本内核。  相似文献   

8.
酒是周人礼仪制度文化中的重要角色。作为时人精神生活之特殊物质媒介,酒之功用主要在三方面展开:一曰宗教祭祀,二曰社交燕集,三曰歌舞表演。《诗经》既充分描写了酒给人带来的精神愉悦,同时也表现出以礼节酒的伦理、政治理性。需重视酒与人类精神生活的关系,酒在人类精神生活各方面,诸如宗教、人际心灵沟通和审美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和红卫 《创造》2014,(6):84-85
正发展高原特色农业要利用云南地理优势独特、气候优势突出、物种优势明显、开放优势巨大等条件,打造有优势和竞争力的绿色品牌,增强发展的动力活力,走出具有云南高原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是对云南农业的科学定位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高原特色农业。2011年11月召开的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打造优势特色农产品品  相似文献   

10.
酒品·酒礼     
我的民族尚酒如流,且传有民谚云:"彝族不喝酒,枉在世上走。"我却始终未沾一滴美酒,全副模样只似一介书生。只好把卷略论酒,权当品它一回美酒吧!酒有它自己的身世,自己的祖宗。明人冯时化著《酒史》,曰:"酒自仪狄、杜康始。"主要旨明了酒在传说中的创制功臣,拿仪、杜两位古人奉为酒的始祖。酒的生产应该很早,早在汉代就有了"酒榷"之说。《黄帝内经·素问》曾云:"以酒为浆"。--说明酒的历史特别悠久。至于《吕氏春秋》和《战国策》等著作,则已开宗明义地说酒于夏禹时期就被酿制了。我国几千年的灿烂文明,几乎就是一条由酒液流淌成的璀璨长河。…  相似文献   

11.
自製酒釀和黃酒酒釀和黃酒,是中國華東地區大眾所喜愛的小吃和飲料;尤其是江蘇省、上海市和浙江省一帶,幾乎家家都會製作。這裏介紹一下自製酒釀和黃酒的方法,讀者如有雅興,不妨一試。  相似文献   

12.
拉萨印象     
在喜马拉雅山北侧的中国境内,有一片广阔、宁静和生机盎然的土地。这里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高度为海拔4000米。这里有白雪皑皑的山峰、湛蓝深透的高原湖泊,也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和高原地带特有的珍禽异兽。 西藏自治区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3.
过去:连续10年申请"国酒"商标未果如今:将"国酒"红旗插遍全国,欲宣示"国酒"地位?"国酒茅台,喝出健康来!"这个广告语是不是有些熟悉?是的,已经听了N年。现在,"国酒"茅台直营店开到广州市民的家门口来了。2012年6月27日,茅台酒广州直营店在新市白云花园开张,同时宣布广东国酒茅台销售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当时的场面十分热闹,张大爷还被挤掉了一只鞋子!  相似文献   

14.
酒館和酒旗     
中國現在許多大飯館名曰“酒樓”,這說起來倒也真是歷史悠久了。古代帝王發現於高樓之上“把酒臨風”乃一大快事;於是築樓、台以宴飲,“酒樓”由此而生缙诘木茦鞘欠窠詾楣俎k, 不得而知。公元前十一世紀左右,官方設“酒官”,懸“旗”為標誌,因之酒樓又稱“旗亭”、“青樓”?旁娫?“旗亭問酒,蕭寺尋茶??周初頒《酒誥》:“禁遊飲於市”,言外之意,坐在家裏或酒樓裏飲酒,則不禁止。可見,酒樓時已向社會開放。三國時,曹植有“青樓臨大道”之詩句;酒樓臨通衢,顯然路人皆可登飲。隨着酒樓的社會化,出現民營酒館也就順理成章了。《史記》說:樂布“窮困,貨於齊,為酒?!庇纱送茢?私營酒館當出現在周至秦漢之間。  相似文献   

15.
田翠芝 《传承》2008,(9):12-15
西藏高原的农场,都是部队当年响应毛主席"进军西藏,不吃地方"的号召办起来的。他们当中有不少是战斗英雄,但他们从不居功自傲,做什么都身先士卒,重活累活抢着干。他们的工资不高,但都很热爱生活、热爱高原。他们把内地的粮、菜种子引进高原试种,把内地的花卉、果木引进高原栽培。有的找了藏族妻子,在高原生儿育女,真正是"扎根西藏、边疆为家"了。  相似文献   

16.
怒族同心酒     
程超 《今日民族》2011,(7):26-29
酒是怒族人民待客的必需品,贵客光临,必以酒相待。在比较欢快热闹的场合,不论男女老少,如果将某人视为知己时,便要与他喝“同心酒”,怒语为“立团易”。同心酒不是一种酒类名称,“同心”即“同心同德”。  相似文献   

17.
“洋插队”心态录孙燕君我的心在高原,这没我的心,我的心在高原,追赶着鹿群。………………不管我在哪游荡,在哪流浪,高原的群山我永不相忘!当我站在苏格兰高原的青山绿水间,耳边旋即回响起彭斯的声音。这首诗在我心中已储存多年,但我一直不知道诗中的高原竟是这样...  相似文献   

18.
人生忌醉     
酒,与国人有缘。泱泱中华,酒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酒之话题、之趣事,精彩缤纷、广为流传。旧时文人名士十分爱饮酒,往往不“醉”不休,当然是似醉非醉的“形醉志清,步醉心明”的状态,由此催化诗情豪意,渲泄人生情感。曹孟德对酒当歌,李白斗酒诗涌,怀素狂草酒相伴……“醉”酒佳话,千秋  相似文献   

19.
每次节假日回家,父亲都少不了要炒一碟霉干菜给我下酒。酒是他自己亲手酿造的红曲酒,远远地就能闻到浓烈的香味。曾有几回,酒未入口,我的心却已醉了。父亲用这种方式教育我不要忘记亲人,更不要忘记养育自己的这片土地。  相似文献   

20.
<正>大姚县作为农业大县,农业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是实现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根本要求。近年来,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省、州关于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系列重大战略部署,结合大姚地理位置、产业发展基础以及气候条件,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在全面推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走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