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金融业的各种混业模式中,金融控股公司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成为人们的首选方式,而我国目前对此类公司的法律规制却明显滞后。应当从法律上准确界定金融控股公司,对金融监管权力进行合理的法律配置,完善监管的内容,构建一个科学有效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2.
金融业发展内在规律的作用和WTO的现实将推动国内外金融控股公司在中国的发展 ,控股公司的发展将由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产生影响 ,理性的选择是建立统一的、内控机制和自律机制完善的监管体制以预防金融控股公司对中国的金融稳定的冲击 ,同时促进控股公司在中国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传统金融领域的机构监管和分业监管与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混业经营、跨行业经营不相适应,容易出现监管空白与不协调,而且传统金融监管重视合规性监管,对互联网金融则要加强风险监管。互联网金融是一种典型的金融创新,因此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也要创新。我国未来的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要创新监管模式,实现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相结合、分业监管与联合监管相结合,并探索集中监管改革;要创新监管措施,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与数据监测,建立互联网金融的技术安全性标准;要创新监管的参与主体,除了加强政府监管外,还要完善行业自律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风险内控制度。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全球金融通过组建金融控股公司由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的趋势已愈发明显。中国大陆地区目前尚缺乏金融控股公司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性安排。本文在介绍我国台湾地区金融控股公司制度的基础上,对台湾地区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制度进行了评价、分析和研究.以期为大陆地区的金融控股公司立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地方金融快速发展背景下,加强地方金融监管势在必行.本文基于金融监管的基本逻辑,在分析地方金融监管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地方金融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规范我国地方金融监管的可能路径.研究认为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可按以下设想逐步推进:厘清中央与地方金融监管权的边界;建立健全地方性金融监管规章;组建统一的地方金融监管机构;逐步充实地方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责权;完善地方金融监管机构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6.
作为金融创新领域的新生事物,金融衍生工具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隐藏着一系列的风险,必须对其加强监管。对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有效监管离不开健全完善的监管法律体系和科学有效的金融监管体制。目前我国金融衍生工具市场还很不成熟,尚缺乏完善的监管法律体系和有效的监管体制,当务之急是从这两个主要方面入手来加强对我国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法律监管。  相似文献   

7.
国际金融监管的趋势与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和金融产品创新的加快,金融风险急剧增大,加强和改善金融监管成为各国金融管理当局的重要任务之一。文章首先总结了发达国家金融监管发展的五种新趋势,然后对我国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最后提出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提高我国金融监管水平和效率的思路:一是建立"牵头式功能型监管模式";二是在监管技术方面应体现激励相容的理念;三是监管当局应积极鼓励金融创新;四是注重监管的成本收益权衡;五是促使金融监管力量多样化;六是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实行金融法治化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确保金融与经济安全的重要举措。我国的金融监管形成了一行三会的监管模式。这种模式各监管机构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可以有针对性地执行法律和政策,而且专业化程度较高,但是也存在监管机构的工作协调不畅等问题。为此,检察机关应发挥侦查监督职能,强化对金融监管的行政执法监督,发挥检察权在金融监管中的作用,完善金融领域职务犯罪打击与预防体制,与金融监管部门建立协作配合机制,加强检察机关应对金融犯罪的内部建设,健全金融检察工作制度,让检察机关介入金融监管。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地方市级金融机构得到快速发展,新兴金融机构大量涌现,地方金融业已经成为我国金融领域网点布局最多、服务面最广、业务最活跃、影响最大的经济板块。但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地方金融领域也面临诸多风险隐患,加强地方金融监管已成为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地方政府一方面要积极促进当地金融行业的发展,另一个方面也要对金融机构进行严格监管。通过对全国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金融监管职能的分析,发现地方金融监管机构存在监管机制尚未健全、监管法制建设滞后、监管易受内外部多重因素干扰等问题。地方金融监管机构应强化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完善监管机制和手段,提高监管水平与自身独立性,在给地方金融业提供有力支持的同时保证地方金融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世界金融业混业经营潮流的发展 ,我国也出现了以金融控股公司为主体的混业经营迹象。在这样的情况下 ,我国现有的分业监管模式与混业经营存在的事实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矛盾。美国的伞形监管模式有值得我国借鉴之处。建议加强我国的监管功能 :由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转变 ,对金融机构的设立和退出加强联合管理 ,加强对控股公司的外部监管。  相似文献   

11.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治理存在着法律制度不完善、产权结构单一、所有权虚置、股东大会的代表性不够广泛、董事会结构不尽合理、监事会的监督制度难以发挥作用、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和信息披露制度、企业经营缺乏透明度等缺陷。为确保金融安全,必须在治理中加强立法完善,坚持效率、安全、公平的价值理念,从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及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信息披露制度要求等方面,对我国金融治理的立法问题,提出构建意见。  相似文献   

12.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关联交易及其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行为的危害性在经济实践中主要表现为:它极大地损害了其内部从属股东和少数股东的利益,导致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为避税行为提供了空间,损害国家的经济利益,并容易导致金融泡沫,造成虚假繁荣的局面,从而诱发金融风险,危及整个金融业的稳定。然而在立法上,我国对关联交易的规定虽有所涉及,但却明显不足,很不健全。构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的法律规范体系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金融安全网与我国金融制度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制度有其内在的不稳定性。要构建金融安全网,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监管体制,以促进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金融全球化加大了金融业的风险和金融市场的监管难度,对国际金融监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并促使其在立法方面不断调整和发展,以克服传统金融监管方式的缺陷,顺应国际金融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金融全球化一方面推动了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危机的传导更为迅速,范围更为广泛。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及其对全球的深刻影响,不仅为各国金融监管法制的改革提供了教训,更是对当今国际金融监管法制和国际金融秩序提出的挑战。针对当下国际金融无序的状态以及各国金融监管法制的不协调,借各国谋求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的历史契机,探求国际金融监管法制改革的基本路径,以期找到符合我国利益的国际金融新秩序的构建体系。  相似文献   

16.
金融衍生工具是一个国家金融市场发达与否的标志,我国金融衍生品法律监管存在许多问题,应建立统一监管模式,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监管效率,使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真正为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参加“WTO”以后 ,对我国冲击最大的应是金融业。我国金融业市场化程度最低 ,但它又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最大。金融业有自身发展的规律 ,它应突破“存、贷、汇”的限制 ,走上以资本经营为主体的更大市场。金融市场的发展在客观上给社会更多的选择余地 ,分散了金融风险。金融风险是市场风险的一种 ,风险并不等于是危机。金融危机大体上有三种类型 :一是支付危机 ,二是股市危机 ,三是汇市危机。只要经济平稳发展 ,政策对头 ,危机一般都可避免。资本市场不宜过早开放 ,应以监管能力的配套为前提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危机主要表现为商业银行存款在储户挤兑时发生的支付危机。防范金融危机,必须首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体制中仍然存在大量金融风险。为了控制金融风险,应当规范商业银行金融监管,在商业银行内部形成规范的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完善不良资产的化解制度。  相似文献   

19.
反思本轮全球金融危机,实质是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不匹配,金融监管缺位导致高杠杆创新性金融衍生产品失控,最终引发金融体系产生系统性风险;在后次贷危机时期,无论是国际组织还是西方经济体都纷纷重新审视诸多重大的监管问题,积极开展金融监管体系重建改革,这必然将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深远影响。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应顺应全球金融监管制度变革趋势,推动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协同,从而实现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