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体罚现象,是近年来社会上关注的问题之一.尽管法律明文规定禁止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但并没有引起某些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和警戒,体罚学生的现象仍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一是教师法制观念淡薄,二是有关体罚制度的法制不健全,三是对体罚的处罚力度不够.所以,要真正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加强法制建设是基础,正确界...  相似文献   

2.
我国法律对于体罚的规定原则、模糊、不确定,缺乏可操作性使得教师在执行学校的纪律时很容易触犯法律的底线,也不符合教育学的规律,最终也不易达到教育的目的。法律对于体罚的明确、细致的规定能够使体罚得到良好的执行,并且通过用法律的程序控制体罚的过程,用法律的后果强化体罚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能够最大限度的执行学校纪律,实施体罚这一教育措施,达到教育的目的。体罚应当考虑的因素有体罚是否是出于教育目的、学生的个性特征、体罚是否会造成严重后果。体罚应当坚持正当法律程序原则和比例原则。对于超出体罚的教育目的,造成严重后果的,当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3.
根据问卷调查,衡阳市中小学有65.2%的学生反映其遭受过不同程度的体罚.对于体罚和教师正常惩戒行为的边界,我国现行法律未有明确规定.理论界多认为教师正常惩戒行为不仅具有可行性,同时具有必要性,体罚是教师惩戒行为的一种极端形式,但上述调查学生则将教师的轻微惩戒行为亦纳入体罚中加以理解.对上述两者的关系和边界,亟待通过立法予以明确.导致中小学体罚现象的发生,其原因具有多方性,这既包括传统“师道尊严”观念的现代承继,也包括部分教师教育技艺不精、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匮乏,学校应试教育评价机制犹存,学生抗压能力弱及家长过分溺爱等.纠正我市中小学体罚现象的关键,在于明确教师正常惩戒和体罚的边界和区别,并针对不同主体提出不同的纠正对策.  相似文献   

4.
杨建 《法制与社会》2013,(22):275-276
本文探讨了变相体罚的内涵,分析了变相体罚的特征,并对变相体罚问题作了类型化研究,再此基础上分析了变相体罚的危害性,并对变相体罚的法律责任问题作了分析,对于防范校园侵权行为,规范教师的教育行为,保护学生自身合法权益并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英国一学校将听古典音乐作为新的惩罚手段,没想到此举效果非常好,“坏孩子”减少了一半。 在当地的韦斯特帕克中学,校长利用古典音乐惩罚学生。他会要求问题学生听两个半小时的古典音乐,曲子包括威尔第和莫扎特的作品,而且学生边听还得边抄写校长中意的诗集。自从采取这一惩罚措施后,问题学生从4年前的50—60人减少到了目前的20人。“音乐惩罚”取得了相当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7.
肖君拥 《北方法学》2010,4(4):79-89
普遍存在的体罚儿童现象随着国际社会对儿童权利的关注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特别是家庭内部的儿童体罚问题也开始受到关注。近年来,禁止一切形式的儿童体罚的观念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探析儿童体罚问题的原因和危害,从国际人权文件和我国国内法律体系中寻找家庭内部禁止体罚儿童的依据,以类型化分析的方法比较世界各国保护儿童的立法例及其进展,借鉴外国禁止体罚的立法实践,针对我国在禁止家庭内体罚儿童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若干改进方向,以求尽快达到禁止体罚儿童的国际人权法律标准、不断改善国内儿童权利保护状况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启程 《检察风云》2011,(24):72-73
最近各大媒体纷纷关注了一位言语张狂的父亲,号称“中国狼爸”。他的家教口号是“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孩子12岁之前,只要日常品行、学习成绩不符合他的要求,就会遭到严厉的体罚。  相似文献   

9.
一个天真可爱的10岁男孩惨死于棍棒之下,记录孩子死状的照片令所有目睹者都为之震惊。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但谁能想到,这起惨绝人寰的悲剧制造者竟然是孩子的亲生父亲。2006年4月4日,北京市崇文区法院公开宣判了这起倍受社会关注的父亲殴打儿子致死案。被告人陶某因犯故意伤害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1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  相似文献   

10.
佚名 《政府法制》2012,(34):30-30
浙江温岭的警方反应非常迅速。10月24日,颜艳红提耳拎男童的照片刚刚在网上疯传,10月25日,温岭市公安局就以涉嫌寻衅滋事罪将其刑事拘留。11月16日,其被警方释放,警方认为她不构成犯罪。  相似文献   

11.
《法律与生活》2009,(6):61-61
近日,英国的一些家长和教师呼吁教育部门恢复“体罚”制度,并称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2.
9月14日,一条“南师大泰州学院教官体罚学生,男上女下做俯卧撑”的微博在网上热传。不少网友觉得这种惩罚方式实在不妥。南京师范大学学生处处长徐剑波表示,当时是为了调节气氛,只是互相娱乐,但从文明军训的角度来说,方式确实不雅(9月15日中国广播网)。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洛克认为,人与人之所以千差万别,都是由于教育的不同。教育同社会的进步,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获得教育的权利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在知识型社会生存权的基本保障。受教育权是公民根据宪法规定而享有的基本权利,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基本人权。在现代社会,是否接受教育,受教育的程度如何已经成为影响一个公民就业,乃至生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刘亚军 《行政与法》2003,(11):107-108
本文通过分析未在我国注册驰名商标的认定及保护,建议立法明确当事人未提出保护请求时,所谓的驰名商标由谁认定、其他自然人、法人或组织可否对所谓未在中国注册驰名商标的驰名度提出异议,协调对未注册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而引发的未注册驰名商标所有人与其他相对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5.
尧国庆 《法制与社会》2012,(13):169-170,182
在今天的大学校园里,大学生在学习的空余加入到兼职的队伍日益壮大,大学生兼职已经是一种日益普遍的现象。毋庸置疑,大学生在做兼职的过程中收益匪浅。通过做兼职大学生既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又能锻炼自己的社会能力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但是,伴随着大学生对兼职岗位的需求日益增多,在兼职过程中他们的权益遭受侵害的现象也与日俱增。在权益遭到侵害后,并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会运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相似文献   

16.
谢彩凤 《法庭内外》2014,(12):36-36
有关老师体罚和虐待学生的新闻,总能引起热议。即便在当今时代,体罚教育是否应被废除的问题,竟然还没有明确答案。在美国,虐待和体罚的概念被区别对待。法律严格禁止虐待学生的行为。法律对虐待儿童的定义非常广泛,不仅包含明显的身体伤害、性骚扰等,还包括言语侮辱、精神虐待、歧视等更隐蔽的虐待行为。  相似文献   

17.
罗彩霞事件带给了人们太多的思考,试图努力还原案件事实,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这并没有错。然而,对当事人罗彩霞而言,侵权行为的继续是对其的持续伤害,迟到的正义不是正义。当前,通过法律途径对受到侵害的权利进行救济.使受到侵害的权利恢复到未被侵害前的状态,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法律责任作为法律调整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在我国法制现代化建设中正在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地位随着法制改革的推进也必将愈发重要。本文旨在通过追本溯源,藉由对法律责任定义的剖析,对法律责任在社会调整及法律调整中应然的地位与作用加以界定,以期使其在我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陈岩  王迎龙 《犯罪研究》2010,(3):12-16,25
法律惩罚出现以来,被害人于其中大多时候都处于一种被忽视的地位。这不仅表现在惩罚概念本身、刑罚的起源,还表现在不同时期西方著名法学家对法律惩罚正当性的证成当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宪法保护的缺失、“国家追诉犯罪”的基本局面,还包括秘密审判、公开行刑的方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法律惩罚对被害人价值何在?法律惩罚是对被害人的正义之举,是被害人报复情感合理宣泄的途径,是防止被害人走向犯罪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校内合理惩戒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或多或少的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合理的惩戒有利于儿童身心发展,所以家长社会赋予老师相应的惩戒权。但这种"合理"的界限教师往往拿捏不准,使其变为体罚,致使儿童身心受伤。以"虐童案"为例,本文提出四点对校内合理惩戒完善的建议。分别是:(1)制定具体的明确的有关校内合理惩戒的法律规范;(2)增加虐童罪或者扩大虐待罪的主体;(3)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举报和监督制度;(4)采用替代处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