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3年11月,毛泽东先后到江西省兴国县长冈乡、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调查研究,写出了著名的《长冈乡调查》和《才溪乡调查》。毛泽东始终把调查研究作为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重要途径。毛泽东在长冈乡、才溪乡深入群众,对苏维埃建设、经济文化建设和扩大红军等各方面群众关心的问题展开了全面的调查研究,总结了这两个模范乡苏维埃政府的工作成绩和经验,号召全国各苏区学习。同时,严肃批评了一些地方干部不关心群众的官僚主义。毛泽东的长冈乡、才溪乡调查,体现了党的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的思想作风,值得我们永远坚持和发扬。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它从一个局部保留了革命老根据地的历史风貌,才溪乡调查为指导当时基层苏维埃政权的建设总结了宝贵经验,发挥了重要作用。更为重要的是,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的实践具有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普遍意义。在致力于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当下,推进改革向纵深发展,必须像毛泽东那样,坚持正确的调查研究,以获得改革的发言权和决策权。这也是纪念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我们党历来非常重视从思想上建党,强调加强对党员的教育。毛泽东同志说过,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斗争的中心环节。从历史上看,党内教育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经常性教育,一种是集中教育。其中集中教育活动是我们党自身建设的一大特色。它是根据某个时期的形势和任务,针对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整风的方式,有组织、有计划、分阶段进行的集中教育活动,而且往往把思想教育和整顿改进以及组织处理结合起来。党执政以前,有过两次大规模的党内集中教育活动。一次是1942年到1943年的延安整风。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党内集中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4.
统筹国际与国内两个大局,关乎国家在建设时期"中心任务"的抉择,是建国60年经验总结中不可回避的课题。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与之后,对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的不同统筹观(即从"战争格局论"到"和平与发展论";从"要准备打仗"到"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的巨大变革),对国际政治、尤其国内的建设格局以及台湾问题的处理方针都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抚今思昔,在改革大势下,我们全面肯定邓小平的全局统筹观;继往开来,在历史镜鉴中,不等于轻率地否定1978年改革以前毛泽东的大局统筹观,这是历史的否定之否定,是历史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关于建设党内民主的思想,是他的建党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他所经历的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内民主建设的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和理论升华,这些思想对我国当前和今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借鉴意义。本文在综合分析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期关于建设党内民主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系统地概括和总结了毛泽东关于党内民主建设的基本思想,从七个具体方面客观地展现了一代伟人对党内民主建设问题的开创性探索和深邃视野。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前后三次到模范苏区才溪开展调查研究,写下了著名的《才溪乡调查》,为那一时期的农村根据地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当前,虽然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农业、农村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85年之后,回头重温毛泽东这篇著作,以史鉴今,对于解决"三农"问题中的重点、难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着十分宝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是中共党内自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在中国革命发展道路的漫长岁月里,他十分重视对中国社会的经济调查,提出了许多著名的观点和方法,并身体力行。本文撷取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对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关于如何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问题,以毛泽东为首的党内领导人根据变幻莫测的国内形势和国际环境,及时、灵活地调整过渡方针,由原来的"一举过渡"转变为"逐步过渡",成功实现了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本文从不同角度着重分析了发生这一转变的国内原因,更为深刻地认识当时党内领导人所做出的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作为党的创始人之一,其"同志"观内涵丰富、定位准确。探讨毛泽东革命性的同志观,要注意区分党内同志与党外同志两种不同的内涵;在性质上要坚定阶级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工作上要树立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态度上要坚持理想与信念相统一;在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上要坚持志同道合的政治性、上下级的民主性、同志间的平等性。研究毛泽东的"同志"观对当下纯洁党员间的关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文明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党的“三大作风”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政治报告中系统提出的,到今天已整整60年了。重温“三大作风”,对今天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对我们正在进行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一“、三大作风”的提出,统一了全党的思想,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当时党内对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上存在着不同认识,如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等思想。针对这些思想,毛泽东同志在报告中着重强调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提出了党的“三大作风”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