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灾无情.人间有爱。玉树地震后.乌兰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情系灾区,迅速行动。积极支援救灾工作。用实际行动演绎着人间真情,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县委的呼声:“尽全力帮助灾区人民!”地震发生后.乌兰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副组长.县直各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乌兰县支援玉树州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指挥全县支援玉树地震灾区有关工作。县属各镇各部门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相似文献   

2.
“我生长在玉树草原,作为计生干部,广大妇女就是我的亲姐妹,为她们服务是我人生的最大梦想。”这是尕石英多年来工作的座右铭。是的,二十多年来,尕石英的足迹踏遍了玉树草原,斗严寒、餐风雪,为全州计划生育工作和育龄妇女儿童工作奉献了美好青春,被广大牧民誉为玉树草原的好“曼巴”。她多次被评为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三八”红旗手等。  相似文献   

3.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这首朴实无华的歌曲。唱起来是那样的亲切和温馨.在危难之时则更让人感到一种特别的寓意和滚烫的温度。突如其来的天灾.瞬间逝去的生命.满目疮痍的家园.让每个中国人感同身受、心如刀绞。面对如此灾难。玉树没有畏惧,青海没有退缩。中国没有迟疑。在中央领导下全国总动员.以国家的名义.倾全力迅速展开救援!从国家高层迅速反应到各级组织勇于担当。从总书记、  相似文献   

4.
王春 《廉政瞭望》2010,(9):29-29
一切都似曾相识, 一切将永志难忘。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玉树,大地颤动,7.1级地震凶猛袭来,顷刻之间,家园成废墟。灾情是最大的政治,行动是悲悯的表达!从“5·12”到“4·14”,从汶川到玉树,危难时刻,彰显执政党坚强的领导和指挥,凸显中华民族的凝聚和团结。  相似文献   

5.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历史会永远记住这个灾难时刻,青海玉树县7.1级的强震。使美丽的玉树碎了。一切都来得那么突然,草原上的人们刚刚迎来一个新的早晨。许多人还在梦乡中,早起的学生刚刚走进教室、食堂,或还在寒风飕飕的上学路上,顷刻间天动地摇,亲人没了、家园没了、凄风苦雨。天公也在为人间悲哀!  相似文献   

6.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中国青海玉树。一场7.1级大地震,震碎了三江源头宁静的黎明。 灾难就是人民子弟兵出征的命令!天南地北,空中飞越,地面机动……三军部队向玉树地震灾区风驰电掣,开进、开进、开进!  相似文献   

7.
玉树地震后.一场与死神竞速的生命救援在“黄金救援时间”里争分夺秒地展开。但山体发生滑坡.数量巨大的塌方、落石堆积到公路上。通往玉树的公路受阻。公路交通是这场大救援的生命线.紧急关头.青海玉树公路总段总段长韩进辉带领玉树公路总段广大干部职工团结协作,拼搏奋战.用最短的时间抢通了国省干线公路.全力保障了抗震救灾生命线的安全畅通。  相似文献   

8.
32名玉树特警用双手“刨”出118名群众4月17日,青海省玉树州的一条街道上.几名特警队员在疏导交通。身后的运兵车里,一群浑身泥污的特警队员正在休整。他们是玉树州公安局特警支队的队员,刚刚用手挖出了第118位被埋群众。这支年轻的队伍.曾参加过汶川抗震救灾。4月14日玉树地震刚发生时。29岁的副支队长索文明就立刻从家里冲了出去,一路奔跑。他要带领队员去救人!  相似文献   

9.
玉树!玉树!     
7.1级的强烈地震突袭玉树,出摇地动;房屋倒塌。从那一刻起,无数人心系玉树,祈祷玉树,守望玉树。从那一刻起,人们对玉树刻骨铭心:玉,玉树的玉;树,玉树的树。  相似文献   

10.
37年来.他从没离开过生他养他的玉树草原。这里是他的根,是他心中不落的“太阳”…… 人生在这里起步.生活在这里沉淀.理想在这里绽放。果实在这里收获。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劳动模范”,荣获青海省“十大杰出青年”。多次被省、州、县表彰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和优秀民兵排长、优秀共产党员。10次受到省级以上表彰;  相似文献   

11.
青海玉树.名山之宗、三江之源、康巴之乡。这里的雪山巍峨峻峭、雪莲纯洁无瑕、雪水晶莹透明。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美丽的玉树在大地无情的痉挛中猝然倒下,瞬间满目疮痍、转眼支离破碎。数以万计的高原儿女承受着撕心裂肺的苦痛。这一刻.高原黑色之殇。银峰低垂在渴盼,江河挥泪在祈求。草原无语在怅望……  相似文献   

12.
从灾区一线回到家乡的马宝祥曾经收到玉树结古镇一所小学校长的短信:“真诚感谢你!你是一名普通的农民党员,深入灾区,抢险救灾,真正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你为人和善,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我们真的感谢你!”  相似文献   

13.
在玉树救灾现场.在转运途中,在医疗点.活跃着一支无私奉献爱心的力量——志愿者。无论多大年龄.无论哪个民族,无论来自何方.所有的志愿者都在坚守一份信念和热情:用点点滴滴的行动,为玉树同胞搭建起值得依靠的肩膀!  相似文献   

14.
<正>支教,到青海玉树支教,很多人脑海中定会浮现这样的画面:蓝天白云,悠然的牛群在碧绿的草原上三三两两地觅食,雄壮的康巴汉子骑着骏马一路驰骋,远处卓玛的歌声如天籁回荡在耳边。这里被称为离天堂最近的地方。到这里支教,让我对“天堂”和“梦想”有了更深的理解。我被分配到玉树藏族自治州第二民族高级中学任副校长。初到玉树,缺氧、高原反应,迎面而来。不适应缺氧的大环境,别说支教了,连自己的健康都难保证!随着时间的流逝,身体略有好  相似文献   

15.
沈岳明 《求贤》2012,(1):28-28
我们单位的领导有个特点.就是从来不在走廊谈工作。如果有谁在走廊碰巧遇见领导,想要汇报一下工作,领导总是一挥手说:到我办公室去谈!  相似文献   

16.
春寒料峭的4月,玉树连绵的群山上依然覆盖着未融的冰雪。金色的阳光照耀着即将返青的无边草原,照耀着一幅新玉树的壮美画卷。  相似文献   

17.
圣洁的高原     
尹汉胤 《党课》2013,(24):111-113
从西宁出发,沿214国道一路绝尘而行,目的地——玉树。夏季的青藏高原,视野中流动着醉人的绿色旋律,鲜艳的格桑花,摇缀在草原上,一簇簇翘首斜睨着羁旅蓝天的白云。公路似袅动在原野的哈达,聆听着高原风语,系着山峦、牵着草原,伸向遥远的天边。  相似文献   

18.
4月14日发生的7.1级强震将青海玉树这片美丽的高原草原撕裂得支离破碎。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广大中国医务工作者迅速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全力抢救每一个生命。截至目前,已有11000多名伤员得到成功救治,失色的生命重新焕发出生机。  相似文献   

19.
出生在玉树草原上的才哇,身材高大,肤色黝黑,典型的康巴汉子。他在玉树4·14大地震中舍己救人的事迹。至今被人们传为美谈;省委书记强卫握着他的手为他的事迹感动而泣的画面,至今让人们记忆犹新。他平时在工作中心系群众。一心为公的高尚品德,也被人们所赞颂。2010年才哇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予全省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被评为2010年感动中国人物。  相似文献   

20.
又一双手.紧紧拉住了每天都要例行查房的曹勇。“谢谢金珠玛米!”经过几天全力救冶.成功保住了左腿的地震转运伤员新朗泽杰感激地说。4月16日至今.成都军区总医院院长曹勇带领医护人员全力抢救72名玉树地震转运伤员.无一例死亡、无一例并发症。14日上午.刚刚获悉玉树地震的消息.曹勇就匆匆走进办公室.抓起了桌上的电话:“全院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成都军区总医院具有丰富的应急卫勤保障经验。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他们在震后8分钟就投入抗震救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