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转型期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转变是地方行政体制变革的重要内容,它本质上也是对地方政府政治职能回归式的重新界定。地方政府的组织人事结构体系的主体性功能的有效配置与合理调适正是社会管理职能转变的路径。因此,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转变可以通过地方政府结构体系的公共治理行动网络化形态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府公信力是地方政府行使社会治理职能的生命线,体现的是公众对地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行为的主观评价。公共危机是影响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的重要因素,地方政府在危机管理中的理念、行为和效率都会影响其公信力。因此,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地方政府需要在危机管理理念、危机管理法制建设、沟通协调机制及地方政府公务员素质和民众参与意识等方面积极提高以加强和完善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建设。  相似文献   

3.
转型期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转变是地方行政体制变革的重要内容。社会管理职能转变本质上是对地方政府政治职能回归式的重新界定。从地方政府自身的组织结构(省、市、县)与人事结构(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公务员)共同构成的结构体系着手,社会管理职能转变有了重要切入口。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转变将通过地方政府结构体系的公共治理行动网络化形态实现。  相似文献   

4.
网络舆情治理是现代社会治理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重大公共危机下网络舆情应急处置,成为衡量地方政府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一面镜子,也成为评价地方政府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指标。重大公共危机往往处于特殊时期,地方政府舆情应急处置水平至关重要,集中体现在网络舆情治理策略上。当前,中国处于重大公共危机频发高发阶段,作为现代社会治理“第一线”,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急处置指导思想、治理原则、应对策略、处置手段和实现目标等,构成了一个治理链条。因此,加强对这一链接组成部分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政府公信力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与支柱,是地方政府政治合法性的基础,也是实现社会良性运行与社会和谐的重保障。而实践中依然存在地方政府以民为本行政理念缺乏、行政行为不规范、价值取向有时背离公共利益等现象,究其原因主是受历史文化因素及政府自身因素的影响。公共治理视域下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必须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优化公共政策制定程序,提高政策可信度;规范地方政府治理行为,推进依法行政;引导社会组织合理发展,促进多元主体合作共治。  相似文献   

6.
社会资本是地方政府维稳的重要资源,地方官民社会资本存量的高低直接构成了地方社会稳定程度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社会资本的总体发育还不够成熟,地方政府要切实做到维护社会稳定,就必须大力提升社会资本存量,加强对地方官民双方公共精神及法治理念的培育,并积极转变地方政府的社会治理模式,完善维稳机制,大力培育民间组织,保障民众合法权益的切实实现.  相似文献   

7.
韦长伟 《唯实》2011,(11):75-79
群体性事件是维权抗争趋于对抗性和激烈化的表现和结果。维权抗争反映了当前中国社会群体冲突的性质和主要特点。对当前的维权抗争需要及时回应并有效治理。在应对维权抗争时,地方政府暴露出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究其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抗争者对地方政府的"高依赖、低信任",压力型体制以及社会组织在抗争中的缺位。地方政府必须创新管理才能走出治理困境。  相似文献   

8.
王峰 《实事求是》2017,(1):23-28
改革开放战略带来的新机遇,开放发展战略带来的新挑战,对地方政府的行政能力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期待。作为国家治理体系重要角色之一的地方政府,若要实现公共行政的整体效能,更要通过转型,坚持科学发展观来构建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才能优质高效地向社会供给公共产品和服务。但是,在地方政府转型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困境。本文试图从行政公开、行政执行、行政效率三个维度的立体框架来分析地方政府转型的绩效困境,探索政府转型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关于“垂直管理”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垂直管理在摆脱地方政府对行政执法的影响和干预方面确有好处,但不具有普适性,也不是最佳办法。加强和改善地方行政执法,一要确立法治权威,强化地方政府法治管理;二要探寻建构新型中央地方关系;三要加快推进行政问责制及科学考核体系的建立;四要构建新型公共管理体制,促进民间组织参与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在两型社会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地方政府环境政策工具的合适选择,对于提升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和构建两型社会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两型社会建设中地方政府环境政策工具的选择将由单中心的政府管制工具走向多中心治理结构的"公共行动工具",同时地方政府环境政策工具的选择一定要与经济、制度和技术因素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相适应,从而实现环境政策工具选择的组合化、动态化和本土化。  相似文献   

11.
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危机的日益严重,成为当前政府信誉下降的主要原因。地方政府公信力危机的主要因素源于行政中的自娱自乐、自我服务,管理中的私利膨胀,行政的目无法纪,行使行政权力的任性,监管职能的缺失,行政执行中的欺上瞒下,以及神秘行政等。因此,破解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危机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对政府公信力的现实思考——以扬州卖地事件为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社会,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是提高政府诚信度的重要保证。然而。扬州市政府却因扬州卖地事件损害了自己的公信力。究其原因,主要是政府在此次事件中缺乏以民为本的理念。依法行政的观念淡薄,科学发展的意识欠缺。因此,增强地方政府公信力,地方政府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行政理念,大力推进政府法治化进程,建立政府诚信监督机制及民众与政府良性互动机制,完善政府诚信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管理体制都在不断发生变化,过去那种以权力、权威、高压态势为主导的公共管理模式已明显地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必须加以改革。尽快医治空话、大话、套话、假话成习的官场病症,实行信息公开;政府必须去掉利益化,把利益型地方政府建设成民生政府,即建立适应公共管理体系的、新的社会发展的民生政府。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是地方公共利益的维护和实现者,地方政府常为谋取私利而背离地方公共利益,引发自利性行为。在房地产市场中地方政府以旧城改造为名,人为制造住房需求;片面追求高地价,谋取巨额地方财政收入;对房地产市场进行“托市”;地方政府直接介入房地产市场及部分行政人员的寻租、设租等自利性行为无疑都是影响房价非理性上涨的重要因素,导致了中央政府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失灵,破坏了房地产市场运行规律,危及了地方政府存在的合法性,引发了居民家庭高负债。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的新公共管理与善治理论,对一些国家的政党和政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样,作为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应该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借鉴新公共管理与善治的理论来处理好党与政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善治理论的实质在于政府与多个治理主体间的平等协商与合作,其核心内容体现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关系。这种基于善治取向的政府回应力体现着民主、责任、服务、公正、合作的价值指向,它的运行必然实现从工具意义到责任意义、从单向回应到双向互动、从个体利益到公共利益的逻辑转向。而实践中,这一运行逻辑与现代民主政治基因、公共行政理念、公民社会制度之间存在着很大程度的不适应性,为此,提高政府回应力,应加速现代民主政治基因成长,充分彰显公共行政理念,不断完善公民社会制度,从而真正促进政府善治。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分权化、分税制改革和以GDP增长为核心的政绩考核机制的有机结合,构成了我国公司型地方政府坚实的制度基础。公司型地方政府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它也带来不可忽视的隐忧,需要通过加强对地方政府权力的监督、深化地方财政体制改革、创设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等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18.
“十二五”时期的政府角色新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会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行政生态环境将会发生重大变化,政府治理将会面临新的时代挑战。所以,政府在公共治理中需要对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由“财富创造者”向“环境提供者”转变,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治理型政府”转型,由“官本位”向“民本位”回归。实现政府角色新定位,就是要建设服务型政府,要通过“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的行政改革明确政府职能定位,通过大部制推进机构整合改革政府机构,通过完善行政管理制度调整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