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辛苦     
正"我好辛苦,我好痛苦",世上有许多人常这么说。但是,如果你想朝成功者的道路迈进,从现在开始绝对不要再说"我好辛苦"。成功者也会使用"辛苦"一词。但是,使用方法与一般人不同。我们在成功者的访谈中会发现,他们总是把"辛苦你了"挂在嘴边。  相似文献   

2.
《新湘评论》2013,(2):48-48
父母的"嗦"、"多事"其实都是对孩子的一种爱,作为子女,面对渐渐老去的父母,要用心理解,要尊重父母,要懂得感恩。以下是网友在帖子中列出不要对父母说的9句话:  相似文献   

3.
正"平时在日常生活当中,一定要多叮嘱他们,不要与亲朋好友进行一些不正当的交往,不要越界、不能违纪、不能违规。我觉得我们家属主要的责任就是要做好几个‘员’,一个是廉政建设的宣传员,一个是监督员,还有一个就是家庭平安的守门员。""我们家有三条规矩:第一条是你把员工平平安安带出去,一定要平安把他们带回来;第二条是你要做到只拿你的工资,其他不是你的绝对不能动,我呢不需要太大的房子,不要华丽的衣裳,也不要金银首饰,只要你能平安出去平安归来就好;第三条是不论走到哪里,记得手机要畅通,我们能联系到就可以。"  相似文献   

4.
读家秘籍     
《廉政瞭望》2013,(16):67-67
这个世界可以真诚地告诉你一些东西的人真的不多了。这是“股神”巴菲特的儿子写的真诚之书。在这个强调规则的年代.“做你自己”这话对我而言真的很少听过,当我面对选择时,很少有父母会郑重其事走到我面前告诉我要做你自己。相反,他们给我的建议多是如何处好人际关系,说话不要太直等等,很少会问你觉得怎么样。要做你自己,比较难。这本书里难能可贵地用作者自己的事情真诚地告诉了我们一些道理。例如,作者并非每一次的选择都是对的,高中的时候,他想辍学去做摄影.他的妈妈利用了非常巧妙的方法帮他做了正确选择,没有伤害到他的自尊。  相似文献   

5.
书评     
正《别对你的人生说没空》木木编著的这本关于励志的书,讲述了现代人常常把"忙"挂在嘴边,忙到没时间打个电话问候一下父母,忙到因此忽略了身边关心你的亲戚朋友,忙到冷落了爱人和家庭。扪心自问,你真的有那么忙吗?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时才悔不当初。人生没有"如果",想做什么就去做吧,别总对自己或者别人说没  相似文献   

6.
《前线》2020,(8)
正后汉三国时,南阳太守王畅洁身自好,生活俭朴,衣食住行比其下属还不如。他的学生刘表就进谏说:"奢不僭上,俭不逼下。"意思是说,我理解你这样紧巴巴地过日子,是想为端正吏治带个节俭好头,可是,你想过没有,这样做会对下属产生一种压力,让他们很不好办。和你一样俭朴吧,他们不愿意委屈自己;比你过得好吧,他们  相似文献   

7.
正做父母的,都爱自己的孩子。可有一点我搞不懂,为什么许多中国家长喜欢在公众场合训斥甚至羞辱自己的孩子?先不说文明素质,你以为是妈妈就可以这么欺负自己的孩子? 尊重孩子,就是要认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小女孩几乎都喜欢粉粉嫩嫩的颜色,而我女儿过12岁生日时,很认真地对我说:"妈妈,请你以后不要再给我买任何粉色的衣服了,也不要那些亮晶晶的装饰。我长大了。"某种意义上,她就这样发表了"独立宣言",彰显了小小自我的审美观。作为母亲,我的所谓"知名度",给孩子们的成长带来过烦恼。他不愿意因为父母的原因而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8.
于丹 《当代贵州》2014,(6):65-65
正真正的教育是每个人在为未来做准备,而这首先是父母之心,包括我们如何以父母之心对待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面对今日诸多有违父母初心的社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重视重建中国家教与门风。让孩子懂得明辨是非有人说要让人的本心回到小学阶段,但我认为应该回到幼儿园时期,幼儿园是培养常识的重要阶段。幼儿园的孩子最遵守秩序,他们做什么事情都会排队,他们都很懂礼貌,见到大人都会打招呼。但是慢慢地我们会发现孩子不打招呼了,这是因为大人总是不理他们;后来又变得不讲规矩了,是因为他们开始了解社会了。一个民族不能数典忘祖,一个人永远不要笑话自己的童年,因为童年学的是做人的规矩。  相似文献   

9.
我的工作可能跟大家不一样了,从体力变成脑力,后来发现越来越辛苦,但是没办法,谁让我是做这份工作的.如果能换,我一定跟你换.我们原来的OTO吴迥(雅虎搜索引擎就是他写的)讲过一句话,他说时间真宝贵,我愿意出一百万美元买一年时间.我说瞎扯,我恨不得卖你两年时间.我那时候真的这么想,但现在觉得时间太宝贵了.现在才觉得很多东西,你想要的、你最后拿到的不是你要的,中间的过程才是你要的.这要等你到一定年龄,才会理解.  相似文献   

10.
李原  戴鸿斌 《求贤》2010,(7):51-51
职场上,对上与对下的沟通,往往是很敏感的。和领导沟通常有这种情况:领导并不理解你做事情的苦衷,就直接指责你。这时.请不要用情绪对冲.那就失去了沟通的意义。你可以选择暂停.比如先听完领导的话.然后说,“请容许我想一下.再跟您讨论。”批评也可以理解为并不是指责我们.而只是在谈论事情。如同射箭.我们自己不要挺身去做挡箭牌.要学会把箭让过去。和射箭的人站在一个方向上来看.有什么方法可以躲开这只箭。  相似文献   

11.
刘澜 《当代贵州》2014,(35):65-65
正在《领导力十律》一书中,我强调领导力是"做"出来的——发挥领导力就是做十件事。在我的新书《领导力就是说十句话》中,我接着强调:领导力也是"说"出来的——发挥领导力有时需要"说"好相关的话。领导力既是做出来的,也是说出来的。两者并不矛盾。一方面,说其实是做的一部分。比如,我们要做"赞扬"这件事情,主要就是靠说,比如,说"你做得很好",  相似文献   

12.
著名的漫画家蔡志忠先生在一次领奖会上说过这么一段话:“我感谢我的父母,感谢他们。感谢他们没有为我做什么.感谢他们没有让我继承他们的事业。”这番惊人之语,却给所有父母颇多启示。 我们中国的父母都有为孩子牺牲自己  相似文献   

13.
近日偶读毛泽东于1957年3月19日在南京党员干部会议上的讲话,颇有感触.毛泽东指出:"我们的同志应当注意,不要靠官,不要靠职位高,不要靠老资格吃饭.说资格老,多少年革命,这个资格也是可靠的,但同时我们不要靠它.你资格老,几十年,那是真的.可是,你有一天办了一些糊涂事,讲了一篇混账话,人民还是不谅解你.尽管你过去做过多少好事,职位多么高,你今天的事情办得不好,解决得不对,对人民有损害,这一点人民就不能原谅.因此,我们的同志不要靠老资格吃饭,要靠解决问题正确吃饭.靠正确,不靠资格."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话所蕴藏的深刻哲理,至少给我们带来两个层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人言可亲     
近日偶读毛泽东于1957年3月19日在南京党员干部会议上的讲话,颇有感触.毛泽东指出:"我们的同志应当注意,不要靠官,不要靠职位高,不要靠老资格吃饭.说资格老,多少年革命,这个资格也是可靠的,但同时我们不要靠它.你资格老,几十年,那是真的.可是,你有一天办了一些糊涂事,讲了一篇混账话,人民还是不谅解你.尽管你过去做过多少好事,职位多么高,你今天的事情办得不好,解决得不对,对人民有损害,这一点人民就不能原谅.因此,我们的同志不要靠老资格吃饭,要靠解决问题正确吃饭.靠正确,不靠资格."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话所蕴藏的深刻哲理,至少给我们带来两个层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1926年冬天,杨开慧身怀六甲,即将生第三个孩子.毛泽东全身心地投入到革命斗争中,需要请个保姆照顾妻儿,就这样,经人介绍,陈玉英--宁乡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女儿来到了杨开慧的身边.来到杨开慧身边的那一年,她快30岁了,夫家姓孙,人们叫她孙嫂.杨开慧亲切地对孙嫂说,你到了我家里,我们以后就是一家人了.你不要当我是你的主人,彼此不要分上下,我们做一场朋友.  相似文献   

16.
做一个普通的人,不要把我挂在你们的嘴边上去唬人。毛泽东曾这样告诫自己的子女。他的女儿李敏做了母亲后,对儿子孔继宁和女儿孔东梅说,你们要靠自己的本事在社会上立足,做一个普通人,不要去做万众瞩目的什么人的后代。  相似文献   

17.
正1957年1月27日,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谈到了中美关系问题,他说:"我还是这样看,迟几年跟美国建立外交关系为好。""(美国)不要我们进联合国,不跟我们建交,那末好吧,你拖的时间越长,欠我们的账就越多。越拖越没有道理,在美国国内,在国际舆论上,你就越孤立。""我们跟美国建交,可能要在第三个五年计划完成以后"。  相似文献   

18.
<正>"妈妈、妈妈不要走,不要走。"5岁儿子哭闹着不让她上车。""你在那安心工作,孩子有我照顾,你不要牵挂。"体弱多病的婆婆抱住正在哭闹的孩子说。"你身体单薄得很,那里风沙大、气候干燥,你一定要保重身体。"丈夫一边递着行李一边说。这是湖北省随州市第二中学教师童君踏上援疆列车时的情景。  相似文献   

19.
人民是由具体的人组成的。我们在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时候,就要设身处地研究一下具体人的具体问题。离开了这些具体人的具体问题,就不存在所谓为人民服务的问题。既然如此,那么对想结婚而不能结婚的大男大女来说,他们的具体问题,我想可能就是要找一个理想的配偶。你说什么叫大问题,我看这个问题就比较大。你说这是“琐事”,这的确是“琐事”,但这是与大事紧密联系的“琐事”,是搞好大事的必要条件,是大事中的组成部分。列宁曾批评看不起这类“琐事”的人是“浅薄的人”,我希望我们各级领导不要做这种“浅薄的人”。我们要通过为他们分忧…  相似文献   

20.
《湘潮》2020,(6)
正①小李子坐在地上喃喃自语:"张姐是为我牺牲的。"张院长拍拍她的肩膀:"张姐不是为你,她是为保护这些革命后代牺牲的。所以我们只有保护好这些孩子,才对得起他们在前线拼杀的父母和牺牲的战友啊。"小李子缓缓地点了点头。②赵科长怀里抱着小正南,小朋友们得知他妈妈牺牲了,都围过来安慰他。"别怕,姐姐会保护你。""我把妈妈借给你!"小正南摇摇头:"我要妈妈!"小李子柔声道:"阿姨也没有妈妈了。但这儿就是我们的家,所有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