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文斌  林兴发 《理论月刊》2007,(12):140-143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公共选择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治理理论为理论基础的公共服务市场化成为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方向,我国也开始了这方面的改革。在许多国家的改革实践中,市场化成为了政府推卸公共服务责任的方式。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只是政府责任方式和责任内容发生改变,并不是政府责任的消失。在我国公共服务的市场化过程中,政府的主要责任是提高纯公共物品生产和提供的能力、完善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机制、构建公共服务的社会化机制。  相似文献   

2.
我国地方政府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的积极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的市场化改革进程已由"政府→市场"的以政府作为改革设计师、改革源动力的政府主导阶段,进入了"政府←市场"的以市场主体拉动政府向市场化转型的市场主导阶段。我国市场化改革进展如何,从某种程度上直接受制于政府管理体制转型的进程。因此,加速探索推进政府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对于推进现阶段我国市场化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与世界各国如火如荼的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趋势相一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也开始了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实践探索历程。本文尝试对我国地方政府从不同的侧面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探索实践作简要回顾,以期对我国即将展开的新一轮政府管理体制变革的探索实践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3.
曾日河 《前沿》2014,(5):146-147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技术不断提升,城市的城市公共服务区域不断延伸,对政府供给财政具有很大的影响,财政的吃紧,不可避免地导致公共服务质量的下降等不良现象。本文作者查阅相关材料,进而对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城市公共服务市场化进行简分析,同时,对我国城市公共服务市场化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分析、探讨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以及相应方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政府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开始对公共服务进行市场化改革。这一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市场化不足与市场化过度并存,国有资产流失、腐败现象滋生,非营利组织匮乏、公益性服务异化的困境。造成目前困境的成因有许多,其中政府职能转型尚未完成和政府制度供给严重缺乏是最主要的原因。要走出目前的困境,稳步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的进程,需要政府在体制保障、制度供给和培育社会力量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公共服务市场化是当代各国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改革的必然趋势,它代表着一种全新的治理理念和形式.公共服务市场化是我国转变政府职能以及转变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必由之路.我国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已初露端倪,但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发达国家的公共服务市场化水平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本文着重阐述中国公共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6.
中美公共服务市场化比较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服务市场化是指运用市场化的手段来供给公共服务的一种技术与方法。中美两国公共服务市场化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本文从公共服务市场化的起始时间、直接原动力、社会条件、具体形式选择、运用程度、目标等方面对中美公共服务市场化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美国公共服务市场化相对成熟,中国公共服务市场化可以辨证地借鉴美国公共服务市场化的经验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推进公共服务改革的过程中,公共服务社会化、市场化成为当今国际上流行的路径选择,甚至已成为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改革实践的核心取向。要指出的是,西方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实践才20年左右的时间,我们不能把公共服务市场化神圣化。我国政府在借鉴西方公共服务改革思想的某些有价值的见解和做法的同时,要注意结合本国的国情。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公共服务市场化: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继宏 《前沿》2006,(7):145-147
我国公共服务体制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建立起来的,政府基本是唯一的提供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的公共服务在满足公众需求方面已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性。我们应在借鉴西方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逐步实现我国的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9.
公共选择理论、治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合作国家理论、公民参与理论、社会协同理论为我国农村公共服务改革提供了重要理论参考。针对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需结构失衡、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呈现非均衡化、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错位与渠道单一的现状,为了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水平,应该从传统的国家单独供给向农村公共服务市场化与社会化的方向改造,形成由政府、市场及社会构成的多中心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已经基本建立起来的今天,在计划经济时期建立起来的公共服务体系面临着全方位的市场化改革。从公共服务性质的界定到公共服务范围的确定,从公共资金筹集方式到公共资金支出方式,从公共事业建设到公共事业管理,都接受着市场机制的检验,面临着改革。改革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提高公共支出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在尽可能减轻经济社会负担的情况下,保证公共服务的充分、有效。  相似文献   

11.
美国地方政府大规模的市场化改革浪潮中,公共服务外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其高质量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基于证据的公共服务外包循证式管理。本研究关注美国在公共服务外包领域所建立的循证式管理,尤其是其具有实践可操作性的管理模式、实施要点与评价。中国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外包正方兴未艾,通过对美国经验的介绍,以期为完善我国循证式管理下的政府公共服务外包,形成我国公共服务外包的科学管理决策模式提供有益的启示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创新社会公共服务监管机制是当前广东加强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要完善社会公共服务监管法规。明确社会公共服务监管主体,落实监管机构的监管职责,创新社会公共服务监管制度,做好社会公共服务社会监测,规范社会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以适应社会公共服务主体多元化、供给模式市场化和投资、建设、运营社会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自二十世纪70年代兴起至今,公共服务市场化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世界性浪潮。它在公共服务领域引入竞争机制,打破了由政府一家包办的垄断格局,极大地提高了政府效率,在降低费用的同时改进了公共服务的质量。可以说公共服务市场化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公共服务市场化成果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正视它存在的比如市  相似文献   

14.
城市公共服务市场化--提高行政效率的一种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公共服务市场化能够提高公共服务业的效率与质量,给政府提出了新挑战,值得我国借签.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的一些发展情况 ,讨论了实施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必要性 ,以及具体实施方法 ,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荀关玉  陈惠敏 《前沿》2012,(12):175-176
我国教育公共服务提供大致经历了高度集中的计划提供时期、多元主体提供时期和公共服务探索时期三个阶段。当前,主要存在政府提供效率比较低、优质教育服务不足,提供不均衡,市场提供竞争力不足的问题。为此,只有深化政府提供的市场化改革,构建政府和市场共同提供制度、平等提供制度,完善教育公共服务管理制度,才能实现教育公共服务提供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施从美 《群众》2014,(7):77-78
<正>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逐步推行以市场化、放松管制和分权化为取向的行政改革,包括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尽管美国原本在公共服务提供方面就有着公私合作的传统,但地方政府正式的、大规模的市场化改革还是从1980年代初开始的,至今已有30多年。其间,美国的公共服务由政府提供到合同外包,再到倒合同外包的动态发展过程,凸显了市场化发展轨迹和未  相似文献   

18.
蒋文能 《桂海论丛》2008,24(1):64-66
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具有市场性和公共性的双重特性,现实要求作为公共服务重要价值考量的公正必须对此做出回应,这种回应表现为市场公正和社会公正的形成,而且市场公正和社会公正之间必须保持均衡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9.
关于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思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首先对二十世纪 70年代以来兴起的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做了理论性介绍。公共服务市场化的竞争机制主要集中在公与公、公与私、私与私三个层面 ,本文在第二部分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分析了在市场化改革中可能出现的困境 ,并针对这些困境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公共服务实际上是一个比公共产品更宽泛的范畴,通过公共服务可以提供公共产品,也可以提供混合产品或私人产品。“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对公共服务提出了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的要求。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服务建设的进展与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我国一共进行了五次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特别是1998年至2003年期间的改革,坚持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目标,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改革的关键,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从2003年开始的新一轮改革,是在过去5年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次改革是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