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代贵州》2008,(3):44-44
中庸和谐,是一种智慧的提升,是一门精湛的领导艺术。作为领导者,无论决策、用人、授权,还是谈判、沟通与激励,都要“致中和”,善于“执其两端,用其中”,平衡各种力量、各种倾向,作出恰当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宋惠昌 《唯实》2013,(8):86-88
在中国古代儒家的政治哲学中",中庸之道"(或者说"中庸"),影响深远,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一种政治哲学,其核心属于哲学层次的领导思维艺术。当然,作为中国古代政治哲学,"中庸之道"的理论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所以,与对整个儒家哲学思想一样,应该持批判地继承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中庸社会心理学"所展示的基本精神,感悟到以中庸之道,修身养性,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中庸社会心理学"将中庸的基本精神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特殊的人生哲学。修中庸之道,达心理健康,必须做到:预防为主,定于未然;掌控好情绪;心中有"诚"。  相似文献   

4.
<正>四书五经,开篇便是《中庸》。朱子在《中庸章句·序》中说到,《中庸》"历选前圣之书,所以提挈纲维,开示蕴奥,未有若是之明且尽者也。"我认为中庸并非人们所普遍理解的中立、平庸。它的主旨  相似文献   

5.
正《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庸"的基本含义就是平常,不高明。这里所说的"庸"不是"中庸",而是"平庸"。"中庸"是儒家的一种主张,就是恪守中道,坚持原则,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追求中正、中和、稳定、和谐。"平庸"就是平凡、平淡、普通,寻常而不突出,没有大的作为。"平庸"是智者之大忌,是国家公务人员之大忌。  相似文献   

6.
塑造良好的领导形象是一种高超的艺术,主要有领导品德形象、学识形象、才能形象、风度形象塑造的艺术。品德形象是现代领导的首要形象,其塑造技巧是:在学习理论中转化,在政治活动中强化,在严于律己中净化,在道德修养中深化。学识形象是领导形象的生命之泉,其塑造技巧是:善学,善思,善讲,善写。才能形象是领导形象的核心,其塑造技巧是:掌握知识,健康心理,分析环境,努力实践。领导风度是领导形象的外在形式,其塑造技巧是;强化风度意识,宽宏大度的胸怀,控制自己的感情,整洁庄重的仪表。领导形象塑造的艺术是一项综合的整体艺术,需多种技巧结合及多方面协同努力。  相似文献   

7.
一个单位的中层领导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作用发挥得好,就会上下一心、齐心合力;反之,将会上下脱节、各行其是.甚至背离工作的正确轨道,给事业带来损失.可见,当好中层领导应该是一门艺术.在此,笔者将中层领导工作比作"春风、夏日、秋收、冬寒".  相似文献   

8.
领导学是一门艺术,有效的领导会增强组织的领导力和凝聚力。如何有效的根据具体"情景"做出相应的领导决策,领导力发挥最大化是当代研究者和管理者一直关注的问题。文章拟系统地介绍费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并对其得失做一分析。该理论的优势是领导可以根据自己的领导风格,把形势朝最有利于自己的方面引导,提高领导的有利度,发挥自己的领导力。不足之处是过于强调领导的主体性,而忽视了影响、目标实现和追随者三个因素之间的相互能动,相互影响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庸》原是《礼记》的第三十一篇,后来,南宋朱熹使其独立成书。该书倡导的中庸思想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独特表征,不仅利于中国社会的和谐,也利于世界各民族之间的和平共处。中庸的本质意义最早提出中庸命题的是孔子,而《论语》中只有一处讲到中庸,仅以十四字就结束了中庸之论。  相似文献   

10.
正"中庸"思想如同"自然法则"产生于中西方文明;但在中国儒家文化与古希腊文明中,却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儒家"中庸"思想具有"中和"内涵。亚里士多德作为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通过借鉴古希腊先贤的政治思想,以及对古希腊一百五十多个城邦的实践研究,创新性的将城邦建设与"中庸"思想相结合,以此作为城邦政制和优良城邦的建设标准。亚氏对于"中庸"政治思想的独到见解,不仅丰富了西方"中庸"思想的理论内涵,更促进了西方政治文明与民主政治的发展。使西方"中庸"政治思想有着独特的亚氏特色。  相似文献   

11.
提示:权变不是权术,权变是领导艺术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完美结合。比如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就是权变的典范。这里的"一国"就是坚定的原则,"两制"就是高度的灵活性。邓小平"柔中寓刚,绵里藏针"的领导艺术也尽得权变之妙。  相似文献   

12.
支部园地     
《当代贵州》2011,(34):56-57
「党建问答」怎样理解党支部书记要"弹好钢琴"?省委组织部组织处回答:"弹好钢琴"是指领导者的领导艺术。党支部书记要把这种"弹好钢琴"的艺术运用于领导和管理工作中,要注意两点:一是在工作安排上要注意抓住重点推动全面,善于处理中心工作和其他工作、重点工作和一般工作的关  相似文献   

13.
在先秦儒家看来"勇"也是一种道德德目,与"仁""义""礼""知"等道德德目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并受其制约。勇德是以"仁"为根源、以"义"为约束、以"礼"为标准、以"知"为判断、以"中庸"为旨归的伦理要求。  相似文献   

14.
正领导科学的特质理论认为,领导者具有不同于一般人的品质、气质和素质,这就是所谓领导特质。一般来说,具备领导特质的人更容易赢得广大干部群众的拥护和追随。一代伟人毛泽东就具有两个鲜明的领导气质,一是"虎气",二是"猴气"。这两个气质充分体现在毛泽东一生的革命斗争和成功的领导艺术之中。  相似文献   

15.
《新长征》2007,(6)
领导用人有"方"、"圆"之分。"方"指用人的原则性,包括用人的规范和范围;"圆"指用人的灵活性,包括用人的技艺和策略。前者是用人的内在要求,后者是用人的艺术形式。领导用人的方圆艺术即"方"与"圆"的辩证统一,也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现代领导要想做到"方"与"圆"的辩证统一,必须遵循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孔涛 《求实》2005,(6):22-24
"不知有之"从本质上讲,是一种隐性领导.隐性领导重视发挥制度的主导作用,同时,注重依靠领导者的人格魅力来影响被领导者的思想和行为,从而达到"无为而治"的目的.隐性领导对于提高新世纪领导干部的领导艺术和执政能力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领导工作是一门艺术.作为党委班子的"一把手",能不能带领队伍搞好建设、完成任务,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党委书记的能力素质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18.
朱健 《党史博览》2007,(11):55-56
领导是一种方法,更是一门艺术.作为领导工作的一种重要形式,批示常常也需要艺术.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生中,作过大量的批示.这些批示作为其领导意志的集中体现和领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他的一系列讲话、文章、题词等一样,不仅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指导性,而且具有高超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9.
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在领导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了一套科学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用科学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来武装我们各级领导者,这对提高领导者的领导水平和领导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 掌握科学的领导方法 和领导艺术的意义 一、领导方法、领导艺术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领导方法是领导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毛泽东的领导艺术精彩纷呈,其中运用最为娴熟最为称道的是他出神入化的权变艺术和炉火纯青的激励艺术。毛泽东的这两个领导艺术对应于毛泽东决策用人两件大事,第一件大事领导决策需要权变艺术,第二件大事领导用人需要激励艺术。出神入化的权变艺术毛泽东历来反对不顾实际情况的"硬碰硬",坚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既要大踏步前进,也要大踏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