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冰 《求贤》2007,(3):43-44
从来贪官爱“作秀”。根据近年来媒体披露的种种贪官伪装术,择其要整理出贪官们“作秀”惯用的18种招式。  相似文献   

2.
左克 《先锋队》2010,(3):40-48
官员作秀,是作风不正、操守不严和浮夸不实、弄虚作假的表现:对贪官来说,其作秀,更多的是为了包装,“表演”的目的是欺世盗名,以博取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贪官往往是一边作秀一边贪腐,并边腐边升,性质十分恶劣,危害非常严重。自然,一经落马,贪官作秀也往往成了笑柄。  相似文献   

3.
叶丽雯 《党课》2008,(5):70-73
现在的贪官们大都学会了一套“包装”、“作秀”的本领,开始还真是欺骗了许多善良的老百姓,可随着腐败分子一批一批被揪出来,他们“包装”、“作秀”的骗术也大白于天下。为了帮助大家提高识“假”的本领,有人专门把这种现象做了归纳。  相似文献   

4.
贪官的名字     
肖复兴 《廉政瞭望》2010,(21):68-68
湖南道县的县委书记被两规后,群众放鞭炮、舞龙狮,热烈庆祝,几乎万人空巷,成为当地的一大盛事。这个贪官叫易光明。明明是在黑暗角落里干着贪赃枉法的事,却偏偏叫“光明”,具有强烈的反讽意味。  相似文献   

5.
一段时期来,干部中出现的“作秀”风使干部的形象受到损害。对于干部到底是“作秀”还是“做事”,人们往往也一时难以区分。所以,即使是真做事的干部,人们也会怀疑其动机。甚至许多干部只要做事,就有人说是“作秀”。有的干部兢兢业业,扎实工作,则被认为他是想往上爬,是“作秀”;有的干部勇于创新,大胆改革.则被认为是“标新立异”,是“作秀”;  相似文献   

6.
官员作秀,是作风不正、操守不严和浮夸不实、弄虚作假的表现:对贪官来说,其作秀,更多的是为了包装,表演的目的是欺世盗名,以博取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贪官往往是一边作秀一边贪腐,并边腐边升,性质十分  相似文献   

7.
《先锋队》2011,(9):64-64
“画外音”:近年来,一些“夫唱妻和”的违纪违法案件频频发生,贪官在台前作秀,贪妻在幕后收钱。企图欺骗组织、人民。逃避法纪惩处,结果是既害个人,又害家庭,更危害社会。其实,在那些敛财的官太太们当中,一些人是能够认识到贪污受贿的法律后果的,只是一时经不起诱惑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古今中外的贪官,大都善于伪装,竭力把自己粉饰成“清官”形象。他们说起话来,满口的仁义道德,但干起事来,却是一肚子男盗女娼。明代有个贪官明明想大捞一把,却指天发誓说:“左手要钱,烂了左手,右手要钱,烂了右手。”但不久,有人送来百金行贿,他说已发过誓,假惺惺地不收。行贿者知其心思,便说:“请将此金纳入袖中,便烂也只烂了袖子。”此语正中贪官下怀,便欣然收下,从此来者不拒,一律笑纳。随着时代的演进,当代的贪官较之其前辈是“青出于蓝胜于蓝”。他们说起腐败痛心疾首,抨击时弊义正辞严,但实际上这些人不过是一群“飞来疑似鹤,下处却寻鱼”的  相似文献   

9.
《廉政瞭望》2004,(4):9-11
据统计,近年来,贪官落马80%来自群众举报。而当人们为贪官落马击掌相庆时,是否想到:为举报贪官,多少举报人都有一部用血泪写就的辛酸史。因为拳报,举报人付出巨大代价;因为举报,举报人常常惨遭迫害。贪官倒了,而举报人的境遇依然那么凄惨;贪官判了,而贪官的罪名中却少有“报复陷害”罪。这不免让人产生“免死狗烹”的悲哀!  相似文献   

10.
“作”者,造作也;“秀”者,特出也。以矫揉造作的手段哗众取宠,此之谓“作秀”,目前多用于形容某些演员、歌星矫揉造作、华而不实的表演。然而不知何时,“作秀”之风也侵入了政坛。一人均纯收入只有760元的村子,却被上级统一要求虚报1382元,不按此报就得挨批;一人口超生大县,为了应付上边计划生育检查,竟让重点户准备了两套户口,一套真的平时用,一套假的专门对付检查;一粮站要接受某领导访察,当地领导从其他乡镇调运粮食,营造“大丰收”景象;一山区召开扶贫开发现场会,为壮声势,有关部门从他乡牵来“道具羊”、“…  相似文献   

11.
周英杰 《唯实》2009,(5):96-96
自古至今,中国人评价官员一向爱用简单的“两分法”:“贪官”和“清官”。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对于“贪官”的无比憎恨,可以说是“必欲食其肉,寝其皮”方才解恨;而对于“清官”,则一律加以敬仰膜拜、感激涕零。  相似文献   

12.
贪官之“潜伏定律”:之一、“潜”得越久的贪官越难查。一是贪官有“经验”了,手段更狡诈;二是事隔多年,很多线索也不好查。倒是一些“新手”贪官更容易“栽”,或是新近发生的腐败更容易暴露。因此案件突破,往往从“新”开始。  相似文献   

13.
纪贺 《纪检与监察》2003,(11):21-23
2003年4月8日,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山东第一贪”潘广田受贿一案。称其为“山东第一贪”,倒不是因为他受贿数额在山东独占鳌头,论数额他自然比不上全国那些“著名”的贪官,也远比不上山东省内一些“落马”的贪官;潘的“第一”,不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查处的级别最高的贪官,也是全国查处级别最高的无党派人士、非中共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名“积极干事”的贪官。甚至因为“积极干事”,多次拒绝提拔,这样一种很不正常的做法,却没有引起上级的怀疑;一次拒绝提拔没有引起怀疑也罢,多次都没有引起怀疑。直至把这名本来并不大的贪官“养成”了贪腐近34L元的巨贪,这难道不是怪事吗?  相似文献   

15.
观点     
改革遇到三个难题;惩罚外逃贪官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要对豪宅名车、高级娱乐等奢侈品课税;贪官进入“受审高峰期”。  相似文献   

16.
赵帅 《党课》2009,(1):70-72
大凡贪官都会这样两手:作秀与作孽。当他们在台上的时候,讲起话来装腔作势、装模作样,虽然有时因为表演得过分而露出了破绽,但善良的人们顶多也就认为他们是在作秀。只有当他们锒铛入狱时,人们才恍然大晤,原来他们在作秀的同时,也在作孽。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4,(5):34-34
无视组织程序,“迈过锅台上炕”;不顾中央禁令,“心里装着小九九”;明明有政治要求,却置若罔闻、毫无顾忌,甚至丧失理想、丢掉信仰……一些党员干部种种我行我素、阳奉阴违的行为,本质上是政治纪律的缺失。  相似文献   

18.
琪卉 《奋斗》2001,(8):55-56
奢侈和淫靡是身影相随的腐败现象。贪官搞女人似乎已成为公开化的社会现象,此种丑恶现象颇引起群众的非议。群众的非议使一位贪官(原四川省达顺市法院院长王治文)坐不住了,赤膊上阵,公然抛出“搞女人的等级论”,说:“高级干部搞女人是精力充沛,要提拔重用;中层干部搞女人只是情绪激动,要注意分寸;一般干部搞女人是作风不正,要给予处分;老百姓搞女人是流氓成性,  相似文献   

19.
一位长期从事反贪工作的人说:“找到贪官情人,往往就能对贪污贿赂案件的侦破起到突破作用。”原因有三:一是如今被查处的贪官绝大多数养旮睛人;二是找到了情人就能顺藤摸瓜,毕竟贪官的情人不是官场老手,反侦查经验少;更主要的是,如今的“情色腐败”呈现一个新动向:越来越多贪宫的情人主动参与腐败官员的受贿,我将其称为“情人主动参与受贿型”。  相似文献   

20.
韦芳 《党员文摘》2006,(7):22-22
这几年国人特别爱用“作秀”这个饲。鳊洋海啸丁磊捐了一千万元是作秀,蒙牛老总拿出个人财产市值一个亿成立老牛基金会、杨澜和丈夫共同捐出阳光卫视50%的股份用于慈善事业被认为是作秀;就连最近一个来自农村的普通大学生独自一人穿越七省一市历经千辛万苦调查“三农”问题,也被一些人扣上作秀的帽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