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法治思想是梁启超政治法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近代法治主义的最早宣传者和鼓吹者,梁启超借鉴西方资产阶级法治理论,从法治的“依据”“、基础”和法治的“根本”三方面界定了“法治”这一概念;并从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振兴中国实业出发,论证了实行法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声呼吁“法治主义是今日救时唯一之主义”;关于法治的实行,梁启超提倡“三个相结合”,即“法治与民权相结合,法治与道德相结合,中法与西法相结合”。梁启超的法治思想不仅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进步性,而且在当今仍有很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提升公务员的法治理念,提高公务员的依法行政水平,对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法治政府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治政府是指政府机构的设立与运作、包括行政立法和决策在内的政府整体行为与个体执法行为都是合法化、合理化、规范化的政府。提出这一概念是对法治国家概念的集中回应 ,使人们更全面、更准确地认知和把握易引起误解的依法行政之真谛。建设法治政府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特殊意义。始终坚持全方位贯彻法律优先原则和创建政府行为法治化监控机制是现时建设法治政府之关键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政府法治论》从中国宪政运动和宪政思想的历史背景、剧烈社会变革的时代要求和行政法学科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三个方面对行政法理论基础这个带有浓烈中国特色的原创性命题价值给予全面阐释,对政府法治论的立论基础、核心思想、实证基础及今后发展趋势等作出了系统而全面的总结和阐述。其意义在于立足本土、关注现实;学科融合、多维视野;博采众长、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史学观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启超是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的奠基人 ,是创建我国近代史学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本文探讨了梁启超的史学观 ,主要有 :一、批判和改造封建旧史学 ;二、对史家自身修养的认识 ;三、对史学方法论的重视 ;四、梁启超的“会通”观念和通史写作设想。梁启超的史学观点总的说是一种进步的史学观 ,是近代史学理论的先声 ,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因此构建法治政府也成为一种必然。文章主要介绍了法治政府的内涵、特征及构建法治政府的途径,以促进法治政府的形成,进而推动社会主义建设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积极从事思想启蒙运动,认为乐学是精神教育之一要件,倡议音乐教育立于幼学,军歌、学校歌是中国文学复兴之先河,音乐教育可培育国民品格、陶冶性情和振奋精神。梁启超的音乐教育思想启蒙了沉睡的中国人,推动了中国音乐教育的近代化,在近代音乐教育思想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8.
依法行政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依法行政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当前依法行政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应从七个方面着手,加快推进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9.
数字政府建设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举措,已经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支撑,而数字政府建设必然要在法治的环境中进行。我国数字政府建设目前已经建立起以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为主体的立法体系,电子政务发展指数居于“非常高水平”的等级,但也存在着法律体系尚不完善、执法标准尚不明确等问题。为此,在借鉴域外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应进行专门性立法,出台相应的《数字政府法》,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法律保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立并落实相关执法标准。  相似文献   

10.
法治原则是近代以来民主政治的一项基本原则.法治思想萌芽于古代社会,在近代社会之后,作为一项政治原则才最终确立.建设法治国家,需要建设法治政府,鉴于任性政府的消极作用和影响,法治政府已成为现代政府构建的目标模式.强调建设法治政府,其实质是强调政府的公共权力要受到法律规制.从政府公共权力的来源来看,公共权力的有限制度、公共权力的程序制度、公共权力的责任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从公共权力行使的有效性来看,应建立公共权力的分立制度;从对公共权力预防来看,还必须建立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法律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我们党和政府的执政方式、领导方式实现由人治向法治根本转变的理性选择。马克思主义行为价值观是哲学世界观的动态表现,他对人的行为及其规律的研究应成为我们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面临的最大障碍是中国传统文化以权力为核心的等级观念的历史延续与今天建立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平等理念之间的冲突和矛盾。这同时也是中国法治面临的最大困境。本文试图通过对中西文化核心特征之比较分析,揭示中国在借鉴和移植西方法律过程中所面临的难题,并提出中国法治摆脱困境的对策设想,期待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推行良法之治是法治中国的必然选择。《良法论》一书从良法及标准的学理探讨 ,良法的价值标准、良法的程序标准、良法的形式标准及中国法治进程中的良法及法的良性化等方面对良法进行了论证。该书是一本法理学力作  相似文献   

14.
论法治文明     
法治文明是政治文明和法治两者相互融合与作用的必然产物。法治文明建设是一个复合的系统工程,其中,理念的文明是法治文明的先导;法律制度体系在形式上的文明是法治文明的载体;社会主体行为,尤其是权力运行行为的文明是法治文明的关键;以人权为内核的秩序文明是法治文明的根本归宿。  相似文献   

15.
责任政府建设的行政法治途径及其政治生态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责任政府是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和根本目标。建设责任政府必须纳入行政法治的框架,通过完善明确政府责任的法律和制度,建立政府内外的控制机制,使政府成为真正为人民而存在的政府。同时,必须注重与责任政府相适应的政治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以及责任行政、法治行政文化等政府生态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政府职能转变的法治化是我国建设法治政府的本质要求与客观需要。我国的行政立法开启了规则导向型的政府职能转变方式,特别是《行政许可法》的出台,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法治化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由此,还必须通过法律制度的构筑,对政府职能进行合理定位和重塑。这是在法治的轨道上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依法治国为依法执政提供制度和理念上的保障。准确把握二者的关系,有助于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8.
法治政府的概念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治政府作为一种理论主张和政府模式是从近代开始的。法治政府是法治国家对政府的要求 ,是指整个政府的设立、变更、运作必须依据法律。其基本内涵包括 :公共行政组织设立必须由宪法或法律予以规范 ;政府行为遵循职权法定原则 ;其基本特征和价值取向是有限政府、统一政府、服务政府、透明政府、诚信政府和责任政府  相似文献   

19.
在依法治国方略下,公民法律意识对法治现代化进程的作用日益凸现。法治现代化的核心是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树立,人的法治观念的现代化是法治现代化赖以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20.
农村法治建设之观念阻却:法律信仰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信仰是主体心理状态的上乘境界,是实现法治的内驱力,对法治化进程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我国农村的法治化过程中,主体法律信仰危机严重阻碍了中国法治建设的进度。法律信仰危机,是因为人治传统、法律制度、司法及礼法传统等多种因素导致的。法律信仰的培植是当前农村法治建设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