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青少年犯罪问题已成为当代中国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原因是复杂的、多变的、互动的。从社会学角度看,道德失范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因此,抑制道德失范,建构适应时代的道德体系,创造良好的道德氛围,加强青少年道德情感,是社会各界值得警醒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略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网络道德问题实质是上网者本身在上网过程中所发生的道德问题。虚拟世界的道德是以现实世界的道德为基础的,网络道德不外是现实道德的拓展和延伸。要加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提高道德自律能力,形成虚拟与现实的良性道德互动。  相似文献   

3.
跨文化交际的前提和根本保证是文化移情。在外语教学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其关键也就是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还必须传授文化知识,讲授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异同,利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文化移情,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成功.当然,文化移情要遵循适度原则,跨文化交际要避免过度移情和移情不足。  相似文献   

4.
犯罪与道德是互相对立而又相互联系的矛盾体。要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 ,就要求家庭、学校和全社会都要重视和加强道德建设 ,着力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 ,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健康成长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6.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离不开道德礼仪规范的引导和塑造,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礼仪规范,对于塑造青少年健康的道德人格,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塑造青少年健康的道德人格是我们教育的重要任务,开展道德礼仪规范教育是塑造青少年道德人格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是网络技术的受益者,网络技术的发展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科学理性地分析网络对青少年的道德影响,寻求新形势下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作为具有独特国情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当今社会转型背景下,必然会出现由经济快速转型而导致的社会失范,尤其是道德失范。在社会道德失范的情况下,道德的社会维系功能减弱甚至丧失,并带来青少年犯罪等其他社会问题。对社会迅速转型所引发的道德失范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道德失范与青少年犯罪之间的辩证关系,并从预防青少年犯罪角度对道德重建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道德的形成和完善是各种教育因素整合作用的结果,是整个道德教育体系的产物。构成道德教育体系的不仅有系统性的学校教育,有社会生活中以杂散形式出现的社会道德现象的影响,也有来自青少年自身的心理暗示。学校教育、社会影响、自我调控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10.
道德情感体验是一种价值体验,是道德价值内化的心理机制,它对于德性培养具有重要作用。青少年处于伦理性德性结构发展的关键期,激发和培养青少年道德情感体验必要且可行。抓住学生德性发展关键期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地培养道德情感体验,可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1.
道德灌输在当今中国道德教育中几乎成为众矢之的,不少人利用西方的"反灌输论"来批判我国的道德灌输。而认知心理学恰恰为重申道德灌输的必要性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角度看,道德灌输是道德认知与学习过程的基础与动力,同时儿童认知阶段的发展也决定了道德灌输的必要性;从信息加工理论的角度看,知识类型的递进关系以及记忆的结构都说明了道德灌输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中国教育的基本思想,通过分析高校网络德育在信息传递、教育方法、教育理念、教育环境四个方面的发展,以吸引力、感染力、引导力和针对性为诉求,提出在网络环境下,构建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德育文化环境,提升高校网络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3.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一个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对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的德育观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德育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德育的任务是培养“四有”新人;德育的内容要体现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统一;德育的方法要理论联系实际;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德育工作者应当是人类灵魂工程师。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这两者关系的认识具有理论探索和实践导引的重要意义。从具体运作的合目的性和有效性来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总体以及各领域工作科学发展的道义保障。本文的分析指出,这种道义保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由哲学提供的信仰根据、由价值提供的发展导向以及由理想提供的自由状态。  相似文献   

16.
在新形势下,构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机制,应当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坚持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以思想道德教育建设为重点,以培养高素质的"四有"新人为目标,积极探索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科学领导机制、理论指导机制、重点内容机制、"四位一体"机制、载体活动机制和法制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17.
转型期社会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深刻而复杂,学界对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研究集中表现在社会环境的概念及要素、转型期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的特征、转型期社会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优化策略四个方面。青少年成长环境的本质属性和社会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机制,应是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问题研究中有待深化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等教育承担着对国家与个人的责任,责任之间及其内部存在一定冲突,并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高校德育工作必须坚持将“培养什么人”放在首位,注意平衡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改进德育方法,着力引导学生认识伦理道德素养对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价值,从而有效解决冲突,更好地实现自身对国家与个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正处于性格和心理的塑造期,受外界因素影响很大。青少年的现实需求主要表现在物质、精神和社会个体层面。这些现实需求的产生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原因,而以社会工作途径来满足青少年的现实需求将是一种全新独特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全面揭示了发展的丰富内涵。高校德育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重新审视以往的做法和经验,创新发展观念、工作内容和方式方法。只有如此,才能解决新形势下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