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系统探讨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等等辩证范畴。本文拟探讨他对必然性和偶然性及其关系的阐述。他在批判地继承和总结古希腊其他哲学家的必然性、偶然性思想的基础上,对此问题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阐述。哲学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思想最早起源于古希腊神话。辩证法的奠基人赫拉克利特首次提出了“必然性”范畴。巴门尼德把必然性说成是支配一切的女神的别名。恩培多克勒在《论自然》中同时提到了必然性和偶然性这对范畴。德谟克利特只强调必然性,否定偶然性,认为偶然性是人们的主观虚构。苏格拉底及其学…  相似文献   

2.
一种意见认为,纯粹偶然性是存在的。偶然性可分为两类:即内部偶然性和外部偶然性。内部偶然性是属于事物内部范围的,离必然性较近,是必然性的最完备的表现形态。内部偶然性的基础是  相似文献   

3.
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是当代哲学具有重大争议的问题,机械决定论否认偶然性的客观存在,否认事物的偶然性具有内在根据,否认偶然性对事物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非决定论否认必然性的客观存在,夸大偶然性的作用,否定必然性的作用。现代科学的成果证明了必然性与偶然性在客观存在基础上的相互依存关系,对事物发展作用的相互制约关系,在产生的根据上的内在与外在相互统一关系,应以可能域与概率性作为认识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的逻辑支点。只有用发展了的辩证决定论才能对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作出真实和合理的说明。  相似文献   

4.
人的能动性与历史规律在历史进程中如何统一起来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中一直未解的根本问题."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说与"可能性空间"说是当前广为认同的两个解释范式.前者采用了并列式两分法,意味着具有唯一性的客观规律要兼容选择性、偶然性,这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后者,在论点上,把主体选择性预设在历史必然性圈定的范围里面,难免有历史宿命论的嫌疑;在论据上,难免造成将具有唯一性、必然性的规律理解成可供选择的扇域、空间的悖论.历史规律是通过客观作用性和抽象规定性两个环节辩证统一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偶然性和必然性是一对比较复杂的范畴,特别是对偶然性的理解,历来分歧颇多。笔者认为,我们现在的一些教科书、辞书和有关文章对偶然性的阐述并没有完全正确地反映出其本质特点,也不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现将具有代表性的部分观点加以分析探讨,以求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更加全面正确。一、关于偶然性的含义、地位与作用在表述偶然性的含义时,有些观点往往片面强调偶然性的不确定性,否认它的确定性。例如,肖前、李秀林、汪永祥主编的  相似文献   

6.
现代科学的发展,愈益突出了偶然性和必然性问题在人类思维中的地位和作用。因为科学上的每一成功和进步几乎都是在发现事物的偶然状态和偶然事变、进而探求隐藏其中的必然性和规律性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科学研究和科学创造活动与揭示各领域事物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这一联系方式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这向我们提出了在哲学思维层面上加深和拓宽偶然性和必然性问题研究的任务。在这方面,黑格尔的思想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重新回顾一下黑格尔关于偶然性  相似文献   

7.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直到我国改革开放后才有所开展。虽然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在我国的开展具有偶然性,但在实际上,必然性在强烈地发挥着作用。《西方马克思主义》一书的出版在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我国引发了一场历时多年、扩展到海峡对岸的有关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讨论和论战。因此,系统翻译西方马克思主义原著,彻底弄清楚它的性质,分析它的哲学基础、全面揭示其基本理论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在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有其显著的历史必然性。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和中共的理论创新自觉、中国共产党的成熟和共产国际领导方式的改变、革命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积累、抗日战争的紧迫形势及王明的右倾错误等几个方面考察六届六中全会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史册 《世纪桥》2014,(3):52-5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曾是解决中国救亡图存、民族振兴的迫切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是现实、理论和文化的三维向度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人民群众根据现实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作出的正确选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周彦 《世纪桥》2012,(2):39-40
历史的发展总是有其偶然性与必然性。江桥抗战,一个具有一定偶然性的历史事件,使历史记下了江桥这一边陲小镇。自此,马占山与齐齐哈尔也有了不解之缘,也有了今天以马占山与江桥抗战为纽带的齐齐哈尔抗联历史。  相似文献   

11.
李远方 《世纪桥》2012,(17):47-4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种历史必然性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特点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需要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经济决定论把唯物史观庸俗化为经济唯物主义,企图用经济因素的自发作用解释曲折复杂的人类历史和丰富多样的社会形态,这种曲解唯物史观的认知模式也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为澄清理论、解疑释惑,恩格斯以超人的胆识和非凡的智慧提出了历史合力论,阐述了历史发展进程中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丰富发展了唯物史观。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表明,能否正确理解、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合力思想和社会发展理论,考量着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成败得失。因此,深入领悟和审视历史合力论对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启示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偶然”非偶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必然性与偶然性是唯物辩证法中的一对范畴。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偶然”非偶然。科学家的任务,就是透过偶然性的表面现象,找出隐藏在其背后的必然性。很多科学发现正是通过偶然所触发的灵感而完成的,例如,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发现了测定王冠含金量的方法,从而发明了流体静力学;牛顿通过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代数学中的四元素是英国数学家哈密顿在和妻子散步时发现的;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在椅子上小憩时发现了苯环结构,等等。但是,这些偶然发现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是有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革命思想有着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内涵。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实现了马克思主义革命思想的时代化和中国化,体现了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是阶段性与长期性的统一、革命目的与革命手段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革命理想与革命结果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证实了相对落后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通过革命发展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一样 ,也是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选择的统一以及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其发展也存在着一个“合力”问题 ,当代中国文化最终的前进方向应该是“国学、西学和马学”这三大力量所形成的合力。不过 ,这一合力将与马克思主义最接近 ,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 ,应该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是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全面发展的文化  相似文献   

16.
"偶然性"是马克思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对马克思来说,"偶然性"不仅仅是一个与必然性相对应的认识论上的概念,而且是一个关乎人的存在与发展、关乎人的自由的重要问题.因此,对马克思的"偶然性"概念的探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人的学说.  相似文献   

17.
李建群  何小勇 《求实》2008,4(4):39-42
风险社会概念的合理性和独特意义在于对当代风险问题的理论审视开辟了现代性反思的新维度.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风险研究应该从实践的角度、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及其规律以及社会发展中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的具体展开来把握.现代性的制度之维和文化与价值维度都与现代风险有内在关联,为我们探究现代风险问题的根源及其治理提供了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8.
郭国祥  丁俊萍 《探索》2006,3(3):18-21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它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的客观需要,是中国人民广泛接受马克思主义,并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改造中国思想武器的客观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的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19.
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几乎所有的哲学教科书都只讲了五对,其中之一就是“必然和偶然”,或“必然性和偶然性”。《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还提到“必然与自由”。1982年春,我在哲学上提出“一分为三”、“三分法”、“立体思维”,尔后在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立...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在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有其显著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理论联系实际,而中国共产党具有理论创新的自觉;中国革命早期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积累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奠定了实践基础;在抗日战争的紧迫形势下,我们党纠正了王明的右倾错误,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口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