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农户的流出意愿偏低影响了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率.如何增进农户的流出意愿并使其转化为实际的流出行为,是提高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率、破解林地细碎化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从农户权利的视角来看,现有制度赋予农户的流出权利不足或存在瑕疵,农户的自主流转权受到诸多限制,流转收益权未能充分实现,农户在交易中的弱势地位未得到显著改善.这些制度因素增加了农户流出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成本,易导致农户不流出、低价流出、违法流出林地承包经营权的行为,有必要在法律和政策两个层面对我国现有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做出改进,以降低农户流出成本、增加农户流出收益.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全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验区——温州市为例,选择608份农户调查样本,运用Logistic分析法,对农户耕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意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村耕地承包经营权流出意愿与农户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户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比例的降低、中青年村民从事第二、三产业比例的增多等体现农村经济发展的指标息息相关;同时,城镇近郊农地流出意愿低于远郊。村平均收入、农户年龄、文化程度、政府有无对参与流转农户补助购买社会保险等与农户农地流入意愿无显著相关性。而中介组织、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对农地流入意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带动贫困农户增收”[1]。通过梳理土地流转对农户收入影响的已有研究,实地进行农户土地流转及收入情况的调查,分析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动土地流转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提供一定借鉴。研究结果显示,土地流转对农户提高收入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土地流转必须考虑到农户本身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意愿以及流转方式,政府应当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健全就业保障机制、支持土地流转新方式,鼓励土地流转与非农就业结合以实现收入提升。  相似文献   

4.
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流转,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产出价值,有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北京市顺义区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存在的如农户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意愿存在差异、流转价格不合理、信息渠道不畅、流转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在我国各地也都存在。为此,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流转,必须确认农村土地产权关系,健全土地流转收益持续增长机制,强化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发展产业带动机制,进一步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  相似文献   

5.
农业结构调整中农户行为选择及其引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平 《探索》2002,(6):73-74
农业结构调整事关农业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性问题。在农业结构调整中,要尊重农户的意愿,引导农户自觉地进行结构调整,就必须研究他们的意愿及其行为选择,才能对农户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农户作为微观经挤主体,其行为选择对能否顺利实现农……  相似文献   

6.
农户根据自己的"预期收益"判断来作出行为选择.在农村推行社会保险制度仍遵循"自愿原则"的前提下,农户参加社会保险时会在权衡成本收益之后作出选择.农村工业化增加了农户收入,增强了缴费能力,增强了农户的风险意识,拓宽了农户的信息来源,增强了基层政府的影响力,从而对农户的社会保险参与行为产生了正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3个县市区的调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村域社会资本对农户参与农民合作社的行为决策的影响。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村域社会资本由村域信任、村域互惠、村域认同、村域互动、亲属互动和村域安全等6个因子构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村域互惠、村域安全、村域互动和村域认同与农户参与行为存在正相关性,而亲属互动和村域信任对农户参与行为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正>【背景】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土地流转规模逐年增大,流转比例逐年上升,到去年底,全省流转土地占承包耕地的25.4%。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有的地方片面追求流转比例和流转规模,靠行政命令下指标、定任务、赶速度,违背农民意愿,损害农民利益;有的地方疏于日常监管,流转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现象严重;有的地方流转行为不规范,书面流转合同签订比例较低,存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执行和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土地确权政策,从江西省抽取21个县(区、市)作为样本来获取土地确权工作情况的数据,分析农户对土地确权工作的认知程度,并构建了logistic模型估计影响农户认知土地确权的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土地确权认知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村干部在农户认知土地确权过程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土地确权宣传工作是影响农户认知土地确权的重要因素。为此,政府作为土地确权工作的政策主体,通过建立辅助解释土地确权政策文件的有效机制和加强土地确权工作宣传来进一步提升农户的认知水平;而农户作为土地确权工作的政策客体和参与主体,首先要提高自身对土地确权工作的认知。除此之外还要重视村干部的多重角色,提升村干部的自身素质来促进工作有序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10.
资本下乡需防止“公司替代农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流转大规模的推进,一大批工商企业进入农村,投资农业,与农民建立了公司加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带动了农户增收,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违法违规现象,比如以各种名义圈占土地,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等。那么,公司加农户,究竟  相似文献   

11.
杜威漩 《求实》2012,(5):89-92
农地流转是指在不改变农地所有权及农业用途的前提下,在农地承包经营权有效存续期内,农地承包经营权有偿、依法、自愿地从一方农户转让给另一方农户的行为。非正式制度环境制约着农地流转:农本思想及"官本位"思想使农民不愿流转自己的土地;"小富即安"甚至"安于现状"的风险厌恶心理使农民不敢流转自己的土地;以"差序格局"为特征的农村人际关系网络使农地流转失范。实现农地顺畅流转的非正式制度环境重构的路径在于:塑造现代市场经济理念以替代农本思想;塑造现代市场经济理念以替代农民的农本思想和官本位思想;塑造农民的企业家精神以弱化农民的风险厌恶心理;塑造农民诚信理念以完善农村社会"差序格局"式的关系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2.
贡娟华  孙春燕 《唯实》2011,(2):70-72
目前,土地经营权流转中仍然存在不少障碍。加快土地规模化经营,需做好以下工作:广泛宣传提高农户思想认识;切实维护好农民土地利益;完善土地流转市场服务体系;加强监管规范土地流转行为;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如何认识和推进小农户现代化,既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经典命题,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我国双层经营体制兼具小农经济和社会主义集体制两重属性,塑造了不同于以往各种模式的"中国特色"小农户农业。小农户农业在民生保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大幅化解进城务工的失业风险,并通过代际分工和自发流转等自我调适机制,保证了国家、乡村社会、农户家庭弹性又有序地运行。小农户农业在经济效率方面比传统小农有很大改善,但仍面临土地分散细碎等问题,其根源在于"分"有余而"统"不足。地方政府盲目引导工商资本下乡消除小农,并不能有效提升经济效率反而破坏既有民生保障产生社会风险。从多地实践来看,通过集体制创新能有效整合土地统筹生产,小农户农业完全可以在兼顾民生保障和经济效率的情况下推动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企业参与产业扶贫及其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文章对三种扶贫模式即"企业包县、整体脱贫"模式、"企业帮村,村企互助"模式和"企业帮户,户企合作"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的基本判断是:参与产业扶贫的企业在选择帮扶地区时,倾向于交通便利、具有一定产业基础或有特色产业的地区,在选择扶贫对象时则倾向于具有强烈的脱贫意愿以及具备脱贫能力的农户。基于此,不同贫困地区会因在企业参与产业扶贫中获益不同而产生分化,当贫困地区具备以上某一种或某几种条件时,才能够吸引企业参与当地的产业扶贫并取得较好的脱贫成效;反之,则难以获取企业支持或脱贫成效欠佳。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廖富洲 《学习论坛》2010,26(2):59-63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存在着流转行为不规范、流转机制不完善、流转管理不到位、流转主体不明确、流转用途不合法、流转意愿不强烈等问题。稳步推进土地流转,必须加强引导,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强化规范管理,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规模经营主体,探索建立农村保障机制。要注意不可急躁冒进,始终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在我省最近的上访案件中,有近70%涉及土地问题,可见土地已成为影响农村稳定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调查发现,当前农村土地纠纷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机动地和预留地难以满足外出归乡人员对土地的需求.受中央"一号文件"的政策鼓舞,许多外出务工人员归乡要地种,而所在村屯机动地或预留地面积不足或已发包,无法解决人地矛盾问题.二是农户之间存在土地纠纷.有些农户几年前与别的农户达成土地流转协议,现在土地效益好了,想自己耕种,因流转人不同意返还土地而产生纠纷.三是部分群众对集体土地发包存在异议,对预留地发包不公、不规范现象表示不满,要求重新发包.  相似文献   

17.
孙铭 《唯实》2010,(7):54-58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一种最基本要素和稀缺资源,只有同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一样遵循效益原则进行流动,才能实现要素间的优化组合,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根据对农户土地流转的现状、存在问题分析,应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大力推进农村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农地流转市场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发挥政府管理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土地流转是从 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虽然这次土地流转不是市场机制下进行的,但这是一次历史性的飞跃,因为它第一次实现了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这次土地流转的动因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广大农民在严峻的生存压力下的伟大创造,是我们国家克服"左"的束缚,顺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伟大变革。这次土地流转方式是通过政府行政手段完成的,一般都选择了按人口或按劳力比例平均承包土地的办法。在当时,这既满足了农户对土地这种主要生产要素占有的要求,又适应了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极不充分的现实,体现了土地所承担的社会福利与经济发展的双重职能,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幅度提高了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可以说是在当时的体制内土地流转所能达到的最大限度,是当时条件下效率与公平的双赢。  相似文献   

19.
农业结构调整中农户行为选择及其引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平 《理论建设》2003,(1):12-14
农业结构调整是事关农业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性问题。本文论述了农户行为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并从四个方面提出对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农户行为进行引导与矫正。  相似文献   

20.
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相衔接,是当下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任务。然而,对于小农户,我们的认识是有偏差的。小农户不是"落后""保守"的代名词,小农户的家庭生产经营模式也有其历史合理性和现实合理性。新时代的需求升级以及互联网平台与小农户家庭生产的结合,也让中国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新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