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6 毫秒
1.
孽生于几千年封建制度和封建经济的陋俗文化,在中央苏区根深蒂固、盘根错节,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大敌,必须加以肃清。反陋俗文化是不彻底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历史任务,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先进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培养和造就工农革命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建设革命的人民军队的现实需要。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惟有肃清陋俗文化,方能建设一个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提高工农群众的革命意识和阶级觉悟,建立一支能够完成革命任务的人民军队,从而推动其领导的工农武装割据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2.
由于中央苏区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低,使得中央苏区文化建设承载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化大众的双重任务。在中央苏区建设的实践中,文化建设呈现宣教"网络"普及化、载体形式生活化、革命理论通俗化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实现文化领导权的进程中,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实践探索。在思想上注重研究宣传和组织动员的统一,在制度上注重党对宣传工作的领导,在方法上注重理论译介和宣传动员的通俗化。其基本经验可以概括为:坚持党管宣传,强化对新闻报刊工作的领导;密切联系广大人民群众,建立最广泛的宣传思想文化统一战线;在文化的"围剿"与反"围剿"斗争中坚持斗争,实现党的文化领导权。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了巩固政权,唤醒人民群众的革命意识和革命觉悟,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党和苏维埃政府克服了文化基础设施薄弱与文化资源匮乏的制约,大力发展文化建设,形成了特有的拓展模式:以先进性、群众性、革命性为文化建设的核心内涵,制定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机制,通过俱乐部、列宁室、学校、夜校等载体,采取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教育、文艺、新闻、出版等全方位建设和发展。这种文化建设的拓展模式使得中央苏区文化建设和革命精神的传承都取得了重要成果。中央苏区高效而又有创新性地发展和推进先进文化建设的拓展模式,对当前我国加快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的节日.延安时期,我们党通过多种方式隆重纪念和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宣传革命主张、启发群众思想、激发劳动热情,动员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投身抗日斗争,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6.
为争取兵源、保障人民利益及加强党对群众的组织领导,中共于解放战争时期,在国统区开展了规模宏大的反征兵斗争.其斗争手段主要包括:对国统区群众进行宣传以激起反征兵情绪;建立群众性反征兵组织以加强党对群众的领导;打入国民党基层政权、争取社会各阶层参与及"顶""拖""避""抗"等具体斗争方式的运用.中共反征兵斗争破坏了国民党政...  相似文献   

7.
张小清 《党课参考》2024,(1):104-109
<正>中央苏区时期,面对“围剿”与反“围剿”的激烈战斗和革命根据地工农业生产、医药卫生、军工通信等各项科技事业建设的迫切需要,如何开展科技人才工作,成为中国共产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间,我们党在探索科技人才领导、培养、吸纳、激励等人才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不仅有力支持了中央苏区各项科技事业的发展,支援了反“围剿”斗争,而且培养造就出大批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8.
湘鄂川黔苏区是中国共产党早起的一个重要革命根据地。湘鄂川黔苏区的文化宣传工作,唤起了苏区人民的觉悟,鼓舞了苏区人民的革命意志,在创建和发展苏区的斗争中,发挥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党的群众路线,是我党在革命斗争中形成、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长期实践中坚持和发展起来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井冈山斗争和中央苏区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刻回答如何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宣传群众、团结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等一系列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批关于开展革命群众工作的重要思想成果,推动了党的群众路线在这一时期的孕育和形成。在当前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际,全面梳理和把握党的群众路线的孕育和形成,并从中得到有益的认识,对于增强全体党员干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何斌 《世纪桥》2013,(9):77-78
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时期,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创造了井冈山红色文化。井冈山红色文化提高了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提升了人民军队的战斗力,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巨大支持,巩固了革命根据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井冈山红色文化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如何挖掘井冈山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发扬革命传统,这正是我们深入研究井冈山红色文化的真实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1.
何斌 《世纪桥》2013,(12):77-78
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时期,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创造了井冈山红色文化。井冈山红色文化提高了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提升了人民军队的战斗力,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巨大支持,巩固了革命根据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井冈山红色文化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如何挖掘井冈山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发扬革命传统,这正是我们深入研究井冈山红色文化的真实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2.
党的群众工作,是中国共产党依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宣传、发动、教育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共同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全局性工作;是中国共产党依据党的性质和党群关系的基本原理,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出发,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长期性工作。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自觉为人民利益奋斗,夺取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相似文献   

13.
军事斗争与政治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宣传工作是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党成立以来,党就十分重视开展宣传工作,通过宣传工作动员群众,宣传自己的革命主张,获得多数人的支持。面对国民党反动派对苏区发动的"围剿",中国共产党采用多种宣传方式,对苏区人民和国民党白军开展宣传工作,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从而有力地配合了苏区反"围剿"斗争,为巩固苏区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1934年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革命博物馆在红都瑞金建立,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博物馆事业的萌芽。它不仅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发挥了教育人民、团结人民的作用,而且为新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早在1930年,中央苏区党和苏维埃政权就开始注重建设革命文化事业,在《中共闽西特委关于宣传问题草案》一文中曾明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成就,都是通过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奋斗取得的。党和人民事业能不能顺利发展,关键就在我们党能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能不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只有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增强群众观念;坚定群众立场,维护群众利益;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密切党群关系,才能从群众中获得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6.
韩振峰  纪淑云 《实践》2013,(10):30-30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在群众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把群众观创造性地运用于党的建设和党的全部活动中,密切了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为苏区革命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一、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这是对毛泽东“群众观”形象深刻的揭示 在中央苏区,毛泽东向党员干部强调群众蕴涵的巨大力量:“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毛泽东高度重视群众工作,以实际行动阐释了什么是正确的群众观,在他的倡导影响下,苏维埃政府和红军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中央苏区的广大干部群众对革命无限忠诚,他们为革命无私奉献、勇于牺牲,要钱给钱,  相似文献   

17.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必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主流媒体是我们党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它承担着引导舆论、凝聚人心、参与国际舆论竞争和斗争的重任;它通过营造社会舆论广泛地影响着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因而,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必须增强主流媒体的影响力。主流媒体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民心向背。96年来,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纲把党的名字确定为中国共产党,彻底摆脱了以往众多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这种深入骨髓的救国救民的人民立场,正如习近平同志所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井冈山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领导根据地人民打土豪、分田地、求解放,奠定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坚实根基。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强调要像和尚念阿弥陀佛那样,时刻叨念争取群众。新的历史时期不忘初心,就是永远不要忘记我们党成立时为人民谋利益的初衷,永远不要忘记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永远不要忘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不忘初心才能创造伟业。辛亥革命的失败,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既然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的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  相似文献   

19.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革命发展形势以及中央苏区的实际情况,颁布并实施了一系列关于社会教育的政策与措施,有效地推动了中央苏区社会教育的成功开展。中央苏区社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不仅呈现出群众性、战时性、灵活性等特点,而且起到了动员工农群众投身于革命洪流、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文化水平、破除苏区农村的封建迷信思想等历史成效。  相似文献   

20.
中央苏区是我们党在江西瑞金革命根据地建立的中华苏维埃政府,简称中央苏区。苏区时期是党的群众路线孕育产生的重要时期。当年,面对敌人残酷的军事“围剿”和严密的经济封锁,苏区干部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用“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的好作风排除万难,赢得了苏区人民的信任和拥护。苏维埃政府紧密联系群众,真心实意为苏区人民谋利益,广泛发动群众干革命,筑成了真正的“铜墙铁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