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务楼宇发展不能只局限于经济方面,需要一个超越性的力量进行总体协调。党建因此成为克服经济形式固有不足的重要力量,能够使商务楼宇转变为一个"楼宇社区"。但是,商务楼宇党建不能从需求出发,按照"供给"思路进行,因为这只能看到已有的东西,只是对现状的完善与丰富。实现真正有超越性的"楼宇社区"党建,必须从总体出发,采取"规划"思路。上海市淮海中路街道着眼于楼宇在社会治理和城市发展中的缺失,进行了政治空间、治理空间、发展空间和公共空间的再造,实现了楼宇与城市社会在利益、责任和命运方面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
现代城市社会的开放属性、治理问题的异质定位、利益诉求的多元取向和社区构建的公共属性,使党建引领社区治理面临功能调适缺位、组织整合困难等压力。文章对我国基层社会独特的权力结构和政治逻辑加以分析,探讨融合嵌入情境下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的模式选择和实现机制的重要理论与实践价值。为了实现党建嵌入与城市社区治理的耦合互动,党要重点聚焦于主体互动、功能整合、利益协调和价值传递等关联要素,以此来推动结构性融合、规范性认同、公共性成长、功能性整合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形成。  相似文献   

3.
<正>围绕建立"竖起来的社区",宣武区紧紧围绕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商务楼宇全覆盖的目标,在整体规划、分步推进楼宇党建工作的基础上,着力构建领导体系、服务体系、工作机制,积极推进商  相似文献   

4.
社区一般是指特定区域空间范围内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治理即基层党组织和政府与社区内的各类组织及居民等多元主体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治理的活动及其过程。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国内研究者主要从制度视角、组织视角、权利视角、参与视角、秩序视角等对社区问题和治理状况进行了学理分析,研究趋向主要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从"自治制度"到"治理制度",从"自治组织"到"多元组织",从"房产私权"到"社区公权",从"精英参与"到"大众参与",从"行政主导"到"党建引领"等。  相似文献   

5.
社区社会组织是共建社会治理共同体不可或缺的力量。社区社会组织在补齐基层公共服务短板、促进居民参与、维护社区稳定、培育社区文化方面可发挥独特而积极的作用。以回应居民需求为价值引领,以专业能力保障功能发挥,以激发情感认同共建治理共同体等是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内在理路。当前,社区社会组织正面临组织内生动力不强、服务供给回应性不够、社区情感动员力不足等实践困境。为此,应从加大资源支持和引导力度、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强化情感认同培育等方面着力优化。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高度重视社区党的建设,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在构建社区党建新格局的过程中,商务楼宇党建工作(下文简称楼宇党建)在一些楼宇经济发达地区的地位、作用正凸现出来.楼宇党建是指以楼宇为载体、以楼宇中的经济组织、经济组织中的工作者(包括企业主和职工)为对象开展的党建工作.楼宇党建最初是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延伸而产生的,但是,随着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深化,楼宇党建与社区党建形成联动已经是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党建》2016,(8)
正随着商务楼宇大量涌现,商务楼宇党建工作在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完善城市基层治理结构、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强流动党员教育和流动人口管理、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着"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思路,北京市经过多方共同努力,党建工作在商务楼宇中逐步打开局面、站稳脚跟、扩大影响。截至目前,北京市共有商务楼宇1297座,以党建工作站为统领,建立了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8.
打造"智慧浙江"已成浙江发展的大势和重要方略。"智慧社区"也历史地被提上了日程。本文对"浙江智慧社区网"的顶层设计进行深层次和多层面探讨。文中提出了一些极具创新性和启发性的观点,如"智慧社区"信息平台必须着眼于推动社区共同体重建,推动社区治理方式和治理结构从传统向现代转型,与电子政务实现无缝对接,有效整合信息发布、信息交流、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商业便民服务、居民自治、志愿服务和社区管理数据库等功能。  相似文献   

9.
《求实》2021,(4)
从我国政治意识形态和社会发展现状来看,发挥党组织对社区自治的引领作用是正确处理政党、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以及使党的执政能适应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社区党组织应当以社区共同体为重要突破口,通过构建身份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实现强化党的民生服务功能、加强社区内部关系协调、形成社区公共价值观的目标,从而形成基层党建、公共治理和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社区党组织应从以凸显居民参与自治的主体身份切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以整合社区自组织的利益资源动员社会力量投入社区自治、以培养社区的契约文化促成普遍共识和塑造居民行为等方面来构建党建引领社区自治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0.
"把党支部建在商务楼上"是硚口区探索新形势下党建工作新领域的有益尝试。区委组织部门坚持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方法创新,整合各职能部门、群众组织和工作对象等资源,通过各种宣传渠道,想方设法把党组织建到楼宇中。目前,该区通过企业单独组建、楼宇联合组建、挂靠社区组建等方式,建立楼宇企业党组织11个(其中楼宇企业党委2家、党支部8家、楼宇联合党支部1家),楼宇党员服务站16个。  相似文献   

11.
在"社区"内涵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了功能主义和地域主义两种认知分歧,并在城市社会转型过程中衍生出一系列治理困境,迫切需要社区作为一种生活和精神"共同体"的功能性复归。共同体化的价值内核,在于提升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具有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程序的民主化、治理基础的契约化、服务对象的普惠化及居民交往的互助化五大表征。而推进社区"共同体化"的实践策略在于: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建构多元联动的社区治理格局;引入现代管理制度,推动社区服务管理的专业化发展;搭建公共参与平台,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常规化联系;加强社会资本建设,提升社区居民之间的互信互助水平。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的极端发展及其解构力量,给城市社区"共同体意识"的培育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在现代性的阴影下,在剧烈的社会变迁中,面对高度分化的现代社会结构,培育现代城市社区的"共同体意识"是社区共同体建设的核心问题。积极构建社区参与共同体、社区服务共同体、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共同体和社区自治共同体,是重建社区"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贾波 《世纪桥》2020,(3):89-92
"三社联动"为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创造了机遇,但社区社会组织仍然面临政社不分、合法性不足和社区居民认可度差等外部环境的束缚。在行动主义视角下社区社会组织可通过遵循社区治理的价值取向、发挥专业优势、探寻基层政府真实诉求、找准社区建设的中心任务和鼓励社区居民有效参与等行动策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基层治理结构的转型与创新,离不开村民的广泛参与和大胆实践。目前,北京农村社区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即传统农业社区、城乡过渡型社区、迁移型社区和现代型社区。不同类型农村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治理的价值取向、行为动机、参与效果和结构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在开展乡村治理、推进居民社区参与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类型的社区因地制宜,大力推进农村社区转型发展,营造新型社会生活共同体,促进居民社区融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5.
马婧 《党课参考》2020,(3):79-81
近年来,北京市坚持高位谋划、高位推进,以"两新"组织党建有效服务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基层治理为重点,引领"两新"组织党组织和党员融入首都城市基层党建大格局。商务楼宇建起"竖起来的社区"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的马家堡特色商圈,分布着11座商务楼宇,聚集了千余家企业,其中八成以上都是非公企业。从外表看,这些商务楼宇与普通的写字楼并无两样,但走进去会发现,这里更像是"竖起来的社区"。  相似文献   

16.
在基层的社区治理实践中,存在居民的社区参与意识不高、"社区共同体意识"难以形成、居民缺乏社区主体性意识等问题。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对基层社区的社会生态系统进行深入解读。换言之,在外部已经提供了积极的政策措施与理念倡导的情况下,社区发展的理念与策略能否实现,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能否形成,其根源在于基层社会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目标,为推进新时代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明了方向。社区治理共同体是促进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内容,社区治理需要多元主体共同努力,而当前政府主导的社区治理模式与社区治理多元主体有效参与不足导致的社区治理“碎片化”问题凸显,这就需要运用整体性治理的理念,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多元主体参与共治、协商民主增进共识、法治建设促进规范、科技支撑推进现代化的共同治理模式,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合作化、无缝隙的高质量社区公共产品和服务。  相似文献   

18.
党建引领是构建农村社区治理共同体的重要支撑。基层党组织以价值引领凝聚治理共识、以机制创新整合治理资源、以行为垂范驱动治理活力、以利益协调保障治理成效,构成了党建引领农村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内在机理。对河北省正定县塔元庄村进行个案考察发现,塔元庄村党组织以党建为引领,用凝聚思想共识、推动责任共担、强化协同共治、实现利益共享等方式,汇聚多元治理主体和治理资源,构建了以党建为引领,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农村社区治理共同体,提高了村民的“参与度”,提升了多元主体的“协同度”,增强了村民的“获得感”。该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党建引领农村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经验启示:加强思想引领,建设价值共同体;加强责任共担,建设责任共同体;加强协同共治,建设行动共同体;加强利益协调,建设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19.
刘帅顺  杨嘉莹 《前线》2023,(2):80-83
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是实现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政策要求,也是人民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美好生活的行动取向。北京市通州区在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州区社区社会组织从治理结构上具有内生性、自洽性和联结性的特征,从治理功能上表现出精准服务、社区整合、价值倡导和沟通政社的优势。社区社会组织基于对居民日常生活逻辑和政府治理逻辑的适恰结合促成了嵌入式治理,为打造社区治理共同体和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国际化社区成员的多元化决定了其价值需求的多元化,如何顺应国际化社区居民彼此陌生、孤单、需求多样化的特点,通过文化活动构建居民交流、共商机制,通过居民自治,协商共议解决自身面临的问题,加速文化认同和社区整合成为基层社会管理的首要难题。S市B社区"相约九号"社区自治平台这一新型参与机制的出现在演进逻辑上与社区治理有着某种对应关系。社区新的参与机制和组织形式的显现,社区公共活动空间和社区公共生活的拓展,实际上意味着社区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发展以及社区这一社会生活共同体的本质性规定的回归。但就基层社会管理的角度,我们不得不承认,当前的社区自治与基层社会管理仍然任重道远。可以说,我国国际化社区建设的顺利推进与否,最终取决于社区参与机制的制度化与政府治理体制的转变。为此,必须加大制度创新力度,通过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破除体制障碍不断推进国际化社区治理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