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2019年1月16日至17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向沁源军民致敬》 75周年纪念研讨会在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举行。与会嘉宾缅怀沁源军民抗战艰苦岁月,弘扬沁源军民英勇顽强的抗战精神。大家一致认为,要不断深入挖掘、拓展"沁源围困战"精神,支撑全县绿色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2.
"沁源围困战"是抗战期间的著名战役,抗日战争八年,围困战争两年半,英雄的沁源军民付出巨大牺牲、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也取得了辉煌的战绩。毛泽东主席给予"英雄的人民,英雄的城!"的高度评价,是沁源人民世世代代引以为豪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3.
正抗战期间,沁源军民在中共坚强有力的领导下,通过两年半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将妄图长期占领沁源、建立"山岳剿共实验区"的日军彻底打败,使沁源围困战成为人民战争的光辉战例。1944年1月17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向沁源军民致敬》,毛泽东也称赞:"英雄的人民,英雄的城!"笔者分析认为沁源围困战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有以下3点。一、毛泽东人民战争理论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是取得胜利的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4.
潘泽庆 《党史博览》2007,(12):17-22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全面全民族的抗战路线的指导和推动下,广大敌后军民积极投身于抗日救国的斗争,创造了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围困战、水上游击战等一幕幕精彩的战争活剧,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其中,沁源围困战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在抗日战争中的一个伟大创举。  相似文献   

5.
刘继英 《党史文汇》2005,(11):20-22
在人们以各种方式隆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 60周年的时候,很多人不禁会追忆起在抗日战争中曾名震中外的辉煌战例--"沁源围困战".  相似文献   

6.
芦焰 《党史文汇》2002,(3):13-16
来了一个妖艳的女人 1943年,敌后抗日根据地最艰苦的岁月.那时,日军在我们岳北腹地仍有沁源县城和交口等几个据点.我抗日部队和民兵在二沁(沁县到沁源)大道上,日日夜夜进行着战斗,对沁源城的日军指挥部,进行着军队、民兵、群众三位一体的大规模围困战.我岳北军分区驻在沁源和安泽县交界的贾寨小村里,指挥着岳北全区的对敌斗争.贾寨离沁源城仅有50多里,我们天天都在战备状态中.  相似文献   

7.
李立功 《先锋队》2012,(19):7-8,1
像《深植于泥土的松柏》,在人们心中亭亭玉立。刘开基同志 16 岁参加革命,在党的培养下,从一个赶马车的农民,逐渐成长为党的高级领导干部。抗日战争时期,他曾担任中共沁源县委书记,领导沁源军民取得了沁源围困战的胜利,被誉为"抗日模范县委书记",光荣地出席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解放以后,他先后担任过省农工部部长、副省长、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务。他曾组织领导了汾河水库、文峪河水库、黄河天桥水电站等大中型水利、电力工程建设,为我省农业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邓焕彦 《先锋队》2012,(19):9-10
出身于雇工家庭的刘开基同志,是沁源县沁河镇城南村人。他16岁参加革命,在党的培养下,从一个赶马车的汉子逐渐成长为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担任中共沁源县委书记、县游击大队政委、对敌围困斗争指挥部政委,领导沁源军民取得了沁源围困战的辉煌胜利。他被誉为"抗日模范县委书记",光荣地出席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期间,他与周恩来副主席编在一个党小组,周副主席手把手教他写字。1944年1月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称赞沁源是"太岳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一面旗帜"。解放战争时期,他领导人民治理战争创伤,重建家园,同  相似文献   

9.
张灵霞 《先锋队》2013,(10):9-11
围困敌寇创奇迹,发展农业奠根基,兴修水利惠三晋,清廉勤勉留丰碑……一幅幅画面,一串串故事,质朴而生动,鲜活而感人。尽管他已经逝去二十个年头,他的事迹却从未被人们忘记。刘开基是土生土长的沁源人,1912年出生在沁源县城关镇南园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28年,他17岁时便参加了革命工作。193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担任沁源县委书记兼游击大队政委。  相似文献   

10.
《世纪桥》2019,(12)
五四运动历经百年,在这场影响深远的运动中孕育而成的五四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五四精神表现为面对民族危机奋起反抗的爱国主义精神、敢为人先的进步精神、追求民主和科学的精神。以五四精神培育青年价值观,需要以爱国主义为基石,筑牢青年理想信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激发青年创新意识;以人民当家做主为依托,增强青年民主观念;以求真务实精神为支撑,锤炼青年品德修为。进而引领青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其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荣辱观——民族精神乐章的时代强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志发  邓美英  李忠 《求实》2006,1(11):68-70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土壤之中,又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时代步伐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但反映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根源和精神根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新时期的升华,也为中华民族精神乐章奏响了时代强音。  相似文献   

12.
《湘潮》2015,(1)
<正>抗战爆发后,陈赓历任第三八六旅旅长、太岳军区司令,他不但注重战略把握,也注意战术运用,在太行山的崇山峻岭中创造了伏击战、破袭战、围困战的著名范例。神头岭巧妙设伏1937年8月,红四方面军三十一军在陕西省富平县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陈赓任旅长,全旅约5700人。9月30日,三八六旅在师的编成内东渡黄河开  相似文献   

13.
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形成的,其随着社会主题的变化而变化。红色精神的与时俱进性为弘扬红色精神提供了必然性。"一江山精神"在"一江山"岛战役中产生,是红色精神,也是中国精神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其内涵不断丰富。要大力弘扬"一江山精神",把弘扬"一江山精神"融入国民教育中,以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4.
伟大政党铸就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兵团人在长期屯垦戍边和维稳戍边历程中形成的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内容的兵团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这一精神以"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等为主要源头,在一代代兵团人戮力同心、不断奋斗的实践中历经艰难险阻、不畏重大挑战锤炼而成。其内涵深刻,意义重大。我们不仅要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深刻认识兵团精神的地位和作用,还要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智慧中探寻兵团精神的哲学意蕴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一、吴登云精神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基础吴登云精神是一种价值,是一种由吴登云的形象、作风、行为和实践活动负载着的,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基础上整合而形成的,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价值观为指导,以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为核心内容,并全面吸纳了时代精神精华的综合性价值系统。我们在研究吴登云精神的价值问题时,必须将吴登云精神价值的产生、存在、实现看作一个过  相似文献   

16.
民族精神的传统文化底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史少博 《理论学刊》2003,2(3):38-40
党的十六大报告要求我们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而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共同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素质和精神品质,是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风貌.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任何民族精神都是民族文化的历史产物.每一个民族在其发展中所取得的文化成就,它在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精神及其产品,都是该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文化基础.中华传统文化中就蕴含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7.
沁源县共有基层党组织595个,其中,党委26个,党总支18个,党支部551个,党员10923名。全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务实党建、贴心党建、开放党建为导向,在农村、机关、企业各个领域打造30个党建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全县基层党建工作达到新提升,为全面建设小康沁源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一、突出"精"字,在整合资源、统筹发展上下功夫。一是科学规划抓创建。按照"一行业一特色、一领域一特点"的原则,经过多次走访、深入调研、精心筛选,采取强村联弱村、机关  相似文献   

18.
沁源位于长治市西北部,是太岳山中一个仅有16万人口的小县。这里山高林茂,物华天宝。山西第二大河流沁河就源于此,沁源也便由此得名。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有山有水有林有宝的地方,长期以来却一直戴着一顶“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1995年,被省委组织部表彰的“优秀...  相似文献   

19.
正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系列百花丛中较为独特的一枝,她是中国共产党唯一在国民党统治区特定的斗争环境中培育形成的革命精神。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重大转折时期,以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以国民党统治区战时首都为中心暨中共中央南方局所辖地区,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实践中,培育、锤炼和凝结成了伟大的红岩精神。红岩精神的形成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全面抗战时期,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我国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形成了更加鲜明的三大特色,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理论引领;以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建设载体;以高尚精神和典型事例为着力抓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居于统领地位的方向因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目标因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动力因素;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标准因素。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中,一是弘扬中华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二是信息共享,心灵沟通。三是以人为本,关心民生。四是重在建设,狠抓落实。在抓高尚精神和典型事例宣传中,扩大模范人物的社会影响,把他们的精神融入民族精神之中,形成崇尚先进、学习模范、争先创优的浓厚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