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林伯渠是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内很有影响,很有声望的元老之一。他的一生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一生与庐山有着特殊的情缘,从1926年至1959年,他五次带着重任登上庐山。行程中,他对庐山充满情感,多次咏 诗赞美庐山,给庐山的历史文化增添了鲜亮的色彩。  相似文献   

2.
庐山自1928年成为南京国民政府的“夏都”后,民国要员大都在庐山购置了别墅。历史的背影虽渐行渐远,这批受到精心保护的别墅却安然无恙,向后人讲述着当年主人的故事。别墅虽好,难消少帅愁张学良在中国历史上是个很有特色的人物,他在庐山住的别墅也很有特色。张学良1934年夏季来  相似文献   

3.
在我军高级将领中,黄克诚同志(1902-1986)以刚直正派、讲真话、讲实话而著称。他一生历经曲折坎坷,几十年间,虽然遭受过许多次错误的批斗,但他却始终坚持革命的理想信念,为真理敢做敢言。他的正直与胆量在党内外有口皆碑。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共产党人,只要是出以公心,就应该敢讲话”。在庐山会议上,黄克诚明知唱“反调”不会有好结果,但他还是要说真话1959年的庐山会议黄克诚本来没有参加,他是后来被毛泽东的一个电报召上庐山的。黄克诚一到庐山,就感到气氛有些异常。有人隐约地对他说,毛泽东对那封信很不满意,彭德怀可能要挨批。毛泽…  相似文献   

4.
忆庐山九届二中全会汪东兴毛主席革命的一生,经历过许多次重大斗争。在这些重大的斗争中,他善于明察秋毫,驾驭全局,团结多数,孤立少数,因势利导,夺取胜利。1970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在庐山召开的党的九届二中全会上,他及时揭露和击败了林彪集团企图夺取国家...  相似文献   

5.
毛主席革命的一生,经历过许多次重大斗争。在这些重大的斗争中,他善于明察秋毫,驾驭全局,团结多数,孤立少数,因势利导,夺取胜利。1970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在庐山召开的党的九届二中全会上,他及时揭露和击败了林彪集团企图夺取国家最高权力的阴谋。 一 1970年8月18日下午2时,我随毛主席专列从杭州出发去江西,19日到达九江市。我们在九江市下火车后,换乘汽车于当天下午上了庐山。 8月19日、20日、21日,毛主席看书和休息。 我从19日上庐山后,就投入到召开党的九届二  相似文献   

6.
1970年8月,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在庐山举行,林彪在会上暴露了抢班夺权的野心.毛泽东对他一手扶起来的林彪这个“皇储” 深感懊海.他说:“我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林彪的这一生》第239页)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培养接班人,选拔领导干部也是如此.韩非在《外储说  相似文献   

7.
我国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一生清风亮节,极富个性。抗战期间,他在庐山蒋介石高级别墅边建一茅屋独居,极尽讽刺。有一天,阳光普照大地,他却手持灯笼去见蒋,蒋问何故。他答以暗无天日,需要用灯引路。诙谐成性,入骨三分。  相似文献   

8.
1959年7月2日至8月16日,中共中央在江西庐山先后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地。庐山,又称匡山。相传殷周间有匡姓兄弟结庐隐此得名。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耸立鄱阳湖畔、长江之滨。山上有险石、峭壁、清泉、飞瀑等胜景,林木郁郁葱葱,江湖水气郁结浮聚,云雾弥漫。登临此山中,宛若进入仙境一般。毛泽东是提前到庐山的。他的情绪很好。虽然一路风尘,但是毫无倦意。他对迎接他的江西省委书记杨尚奎和夫人水静说:“庐山,山好,水好,空气好,还有老表好。”一个压在毛泽东心底多年的愿望突然升腾起来:见见贺子珍。这愿望是如此…  相似文献   

9.
《世纪桥》2000,(5):1-1
张闻天的一生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一生,是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中国怎样走向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的探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认识与探索的艰辛历程和理论成果,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很有启发和教益。  相似文献   

10.
曹元明 《党史文苑》2004,(11):44-46
1996年5月8日,专程为庐山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而来江西考察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饶有兴趣地参观了庐山“美庐别墅”。国际宗教建筑专家德·席尔瓦对第二展厅中宋美龄留存的三幅油画感叹不已。他离开“美庐”时欣然命笔:了解过去的历史,更好地认识未来的历史。后来,原国民党幕僚长陈布雷最小的儿子陈砾先生在参观“美庐”时,特别仔细地观看了老父陈布雷的照片和有关史料,一时百感交集。他在第二展厅宋美龄留下的三幅油画面前伫立良久,当时他很希望宋美龄能回大陆看看庐山“故乡”。两年前,章孝严先生及夫人黄美伦女士来江西省亲探旧,在庐…  相似文献   

11.
宋庆龄是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一生继承孙中山的遗志,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为新中国的创建呕心沥血。她在晚年有个显著特点,把追求加入中国共产党,毕生做社会公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当作奋斗目标,因而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捐献房屋、汽车和稿费1928年宋蔼龄出资在庐山兴建了一幢别墅,赠送给大妹宋庆龄,以供她来山休息用。宋庆龄在解放前曾三上庐山,都是住在这幢别墅里。1953年7月,她到江西视察工作,特地来到阔别18年的庐山旧居——河西路51A号私墅,满意地说:“我这幢房子保护得很好。现决定从今天起,将此房交给国家,由庐山管理局统管,我…  相似文献   

12.
博览之窗     
毛泽东未实现的 三大志愿 1961年8月,毛泽东在庐山对他的卫士张仙朋说:“我有三大志愿:一是要下放去搞一年工业,搞一年农业,搞半年商业……二是要骑马到黄河、长江两岸进行实地考察……要请一位地质学家,还要请一位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一起去;三是最后写一部书,把我的一生写进去,把我的缺点、错误统统写进去,让全世界人民去评论我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 其实这三个志愿,表达的都是毛泽东的一种渴望,那就是试图打破他和外界的隔离。个人威望到了至高无上的地步,普通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著名杂文家和政论家邓拓,一生之中最喜欢山茶花.1960年春初,他在病中写下了一首<颂山茶花>的诗,很有特色:  相似文献   

14.
钱江 《党史博览》2012,(10):14-17
1959年盛夏。在庐山举行的扩大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彭德怀心忧黎民。挺身而出,于7月14日向毛泽东上“万言书”。对“大跃进”等错误做法提出了批评。“万言书”引起毛泽东的极大不满。他下决心和彭德怀——这位从井冈山时期就和他并肩厮杀的战友分手了。毛泽东严厉地批判彭德怀上书言事是向他挑战。是攻击社会主义。7月23日,毛泽东在庐山会议上发言严厉批判彭德怀,扭转了庐山会议方向。随后。他召集全体中央委员到庐山开会,解决彭德怀的问题。胡耀邦因此上了庐山。  相似文献   

15.
<正>在庐山盘山公路半山腰的位置,路旁立着一块镌刻着毛泽东《七律·登庐山》的诗碑。在这首诗的背后,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最高海拔1474米的世界名山庐山,是一座非常独特的避暑胜地,山上很开阔,不但有不少居民,而且有街道。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前,庐山并无车路上下,只有山道爬上爬下,无论是对于山上居民还是山下游客都是极不方便的,就连当年蒋介石上庐山也是由人抬着轿子从山道上下的。直到新中国成立,毛泽东还一直没  相似文献   

16.
看了“六大罪状”———毛泽东越发感到不清楚了庐山会议后,毛泽东就感到要抓军队。有人说庐山会议上毛泽东有好几个没有想到———没有想到他选定的接班人林彪会“突然袭击”,没有想到与会的那么多代表上了林彪等人的当,要求设“国家主席”。———到底是林彪想当国家主席,还是那些人起哄?是预先策划好的一场阴谋,还是各种政治势力斗争的结果?在当时的各种政治势力中,军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这样一个特殊时期。———这就不能不涉及到副统帅林彪。当时,对庐山上的事情,毛泽东还没有看得很清楚。在会上批了陈伯达,…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举行“皮定均生平暨治军思想研讨会”,讴歌颂扬他的光辉一生,缅怀追思他的优秀思想和品德,祭奠英烈,激励后人,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皮定均同志是我的老首长,从1949年3月渡江战役前夕一直到抗美援朝,这期间,  相似文献   

18.
贺伟 《湘潮》2009,(11)
1960年7月上旬,时任中共中央工业交通工作部第一副部长李立三,偕妻子李莎和两个女儿上庐山休息。李立三曾4次上庐山,这是他第3次上庐山。庐山交际处根据部级干部可住别墅的规定安排李立三一家住东谷一栋别墅,但李立三坚决不同意,认为自己不是来工作,是来休息,且两个孩子完全不能享受部级待遇。最后,李立三  相似文献   

19.
李蓉 《北京党史》2014,(2):16-20
正任弼时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早年参加革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了一生,也为党的群众工作的开展、群众路线的贯彻执行贡献了一生。回顾任弼时有关群众工作的思想和实践,对于加强执政党建设以及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教育,都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20.
近阅谢春涛所著《庐山风云:1959年庐山会议简史》一书(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11月出版),书中第60页里写道:“他(指毛泽东──编者)还手书李白诗句‘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并在末尾注明:李白《庐山谣》一诗中的四句。登庐山望长江,书此以赠庐山常委诸同志。”事实上,毛泽东题写李白这四句诗的时间,是在1961年第二次庐山会议期间,并非是1959年第一次庐山会议时。末尾为“书此以赠庐山党委请同志”,而非“庐山常委诸同志”。1961年8月对日至9月16日,中共中央在庐山召开中央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