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督教的起源问题是恩格斯晚年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分析范式出发,在批判总结鲍威尔宗教起源论的基础上,恩格斯明确指出,基督教产生的思想根源在于晚期希腊哲学和犹太神学的整合,社会根源在于罗马的统治。恩格斯从思想和社会渊源上对基督教的起源问题做出全面深入的论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系统化的宗教理论。  相似文献   

2.
自由主义是西方近代以来的主流思潮。长期以来,中外学者对自由主义思想与其文化渊源的研究比较薄弱。自由主义的理论渊源与文化母体是来自中世纪,还是古希腊罗马?基督教政治哲学与近代自由主义究竟是什么关系?至今似乎仍然很难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丛日云在其新著《在上帝与凯撒之间--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生活·读  相似文献   

3.
美国慈善文化中的宗教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鹏 《学理论》2010,(17):106-107
美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同基督教是密不可分的。美国的慈善思想主要来源于欧洲,除了古代希腊罗马的传统思想外,《圣经》中的慈善思想影响了整个西方社会,而且中世纪基督教的慈善行为更给西方后世的慈善活动树立了典范。第一批移民就是抱着一种崇高的宗教信念来到北美大陆的,他们继承并发展了欧洲的慈善思想。而且后世从事慈善事业的大多数人都是虔诚的基督徒,他们严格遵循《圣经》的原则,乐于捐赠。  相似文献   

4.
正罗马天主教教宗方济各与俄国东正教"宗主教"(又译大牧首)基里尔一世2月12日在古巴会晤,并签署联合声明,被欧美媒体渲染为1054年基督教东西教会大分裂近千年后,双方领袖第一次聚首,中文传媒也依样照抄。其实这一说法颇有问题。罗马教宗固然是所有12亿天主教徒  相似文献   

5.
徐海燕 《学理论》2012,(35):221-222
中世纪时期西欧女性的社会地位取决于其所处时代的思想文化观念的支配。中世纪时期的西欧,基督教成为主流文化,代表着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在古希腊、古罗马哲学家二元论的影响下形成的基督教妇女观对中世纪时期西欧女性的社会地位起着决定性的影响。通过基督教妇女观影响下的西欧女性的宗教生活,展现中世纪时期西欧女性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6.
西方宪政民主的理论来源从总体上说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基督教文化,二是近代自然法学派的权利政治观。具体而言,则包括四个方面:源自基督教罪感文化的人性幽暗意识,基督教二元政治观,自然法学说和契约论思想。由基督教的罪感文化和人性幽暗意识衍生出了权力悲观主义和制度设防理念;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作为一种政治文化基因经过多次嬗变导出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社会与国家的二元界分;自然法学说蕴含着自然权利的思想,并为人类提供了一个评判现实政治法律制度正当性的正义体系;契约论则满足了人们关于政府来源合法性的道德追问,提出了国家产生于契约,政府权力应当分立并相互制约的思想。通过梳理上述四个要素与宪政民主的关系,意在说明,西方宪政民主是建立在西方特殊的政治文化基础上的一种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7.
由于基督教的文化传承,罗马帝国之梦像一个历史幽灵,不断复现在各继承国的历史意识当中,也一度成为西方大国崛起与角逐中最深刻的文化动因。这一历史幽灵并没有因为民族国家体系的建立而消逝,美国的新保守主义的"新罗马"意识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8.
黄燕妮 《学理论》2010,(13):64-65
作为先秦两大显学之一的墨家倡导"兼相爱,交相利"、"视人之身若其身",这与基督教宣扬的"爱人如己"的平等之爱确有共通之处,但两者事实上都无法完全超越建立在血缘宗法基础之上的差等之爱。而另一方面,墨家和基督教所提倡的"爱"在其来源、诱因和爱的广度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9.
在古代世界,古罗马人是一个特殊的民族。他们发明了军团制度,锻造了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古罗马人的兵器文化业有自己的特色,出现了韦格蒂乌斯等一批杰出的军事理论家,提出了一系列兵器文化思想,对中世纪以后的欧洲军事文化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3,(36)
同盟战争是罗马共和国历史上的大事,它实现了意大利人所追求的罗马公民权,促进了整个意大利的罗马化,使意大利成为罗马统治地中海世界的心脏,对罗马社会影响深远。意大利人加入了罗马公民大会,意大利上层广泛担任罗马高级官职,意大利富人成为罗马骑士等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意大利新公民广泛参加罗马军团,并成为罗马军团的主力,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长期以来困扰罗马统治者的兵源问题。这对于维护罗马奴隶主阶级和有产者的统治并加强罗马帝国对广大行省的统治,有着重要的意义。而这一切,对于保持罗马国家机器的有效运转,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龙凤霞 《学理论》2011,(11):222-224
《裘力斯·凯撒》是莎士比亚以罗马历史为题材创作的悲剧,描绘了凯撒与其反对者之间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凯撒的悲剧性命运。莎士比亚以罗马历史学家普鲁塔克的传记中的历史细节为基础框架,引入死亡、偶像、鲜血等原始意象,成功再现了一场人类杀死神王祭祀神灵的原始仪式。文化人类学和原型批评理论为解读《裘力斯·凯撒》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12.
正耶稣墓,又称"圣墓",坐落于耶路撒冷老城圣墓教堂之内。墓内最重要的遗物是一块耶稣停尸石。最近,耶稣墓已经被考古人员打开,沉睡数百年的停尸石重见天日。该石头系耶稣本人被钉十字架后,遗体从十字架上转移到山洞内这块被用作"殡年,第一个信奉基督教的罗马皇帝君士坦丁派遣其母海伦娜为代表前往耶路撒冷,确认了耶稣最后埋葬地的确切位置。君士坦丁皇帝在埋葬耶稣的山洞之上建造  相似文献   

13.
意大利人在同盟战争中失败了,但是他们获得了罗马公民权,被编入罗马特里布斯会议,推动了意大利的罗马化。意大利上层广泛担任罗马高级官职,成为罗马政坛的"新人",加强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基础,对于罗马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徐桂红 《学理论》2009,(11):89-90
从和谐的来源分析基督教和谐观的本体论背景,从和谐的破坏分析其人性论背景,从和谐的重建分析其价值论背景。以哲学的角度深入了解基督教的和谐思想。  相似文献   

15.
王晓辉 《学理论》2010,(29):102-103
共和国晚期,随着罗马的不断对外扩张,罗马的经济基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小农经济破产,奴隶制经济兴起。在金钱和权力的腐蚀以及周边文明的负面影响下,罗马的公民道德日益衰落,罗马在迅速崛起和日益富裕的同时也埋下了日后埋葬罗马人优秀道德品质的种子。  相似文献   

16.
正与西方文化相比,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中华文化的根本精神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一项重要贡献。中华文化从西周以来就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文化品格,而西方在公元以后形成的是以神为本的文化,直至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才高举起人本主义的旗帜,启发人不要做神的奴隶,要做人自己。它的思想来源是古希腊罗马文化,同时也受到16世纪以后传教士从中国传回去的人本文化的影响。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有两个重要传统。第一个是"以史为鉴"。唐太宗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强调历史经验的重要性。也正因为如此,我国的历史著作在全世界是最系统、最完备的,  相似文献   

17.
艾素萍 《学理论》2012,(26):98-99
各种习俗都蕴涵着深层次的文化积淀,是各种文化因素互相影响的结果,是一个民族价值观、社会心理和道德传统的反映和体现。西方国家围绕死亡进行的遗体处理、怀念、祭奠等一系列礼俗活动,无不透射出基督教的影子和权利平等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同时,正是在基督教文化和权利平等的个人主义价值观这两大主导因素的影响下,西方人有其特有的坦然面对死亡、超越死亡的生死观。  相似文献   

18.
何立波 《学理论》2014,(9):110-111
古罗马大国崛起的原因很复杂,能从意大利半岛中部一个小城邦发展到称霸整个地中海世界500余年、地垮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国,有着深刻的原因。其一,这是罗马早期人口稠密与国土狭小矛盾作用的结果;第二,罗马公民兵制度对罗马对外战争的成功也起了很大作用;第三,经验丰富的元老院作为罗马国家权力系统的心脏,是罗马对外战争胜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王青汉 《学理论》2012,(18):140-141
基督教传教士在近代中国传教的过程中,非常重视科学的传播,文章对他们这么做的动机进行了探究,一是为了打破当时中国人盲目自大的心态;二是为了打破当时中国盛行的迷信;三是为了推动中国文明进步;四是希望通过科学让中国人认识和接受基督教,去和和他们一样信仰上帝。  相似文献   

20.
《党政论坛》2009,(18):7-7
在我的眼里,罗马是一座让人不知道如何去形容它瑰丽的城池,只能沉浸在2800年历史遗迹带给我们的无限震撼和想象之中。在罗马城里,几乎每个广场和十字路口都有喷泉,为这座古城增添了几许炅动之美。喷泉在古罗马是作为提供清洁水源的公共设施,这些喷泉中涌出的汩汩清流来自千古罗马水道.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教皇修复了水道,并在喷泉中建造起精湛的塑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