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2 毫秒
1.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突出矛盾是土地问题,而土地问题的关键又涉及农民对土地的权益。改革土地制度,让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已成为当前解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刻不容缓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三农问题日益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软肋”。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而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地是三农问题中最基础性的物质要素。因此,在理论上研究土地问题,进而在工作实践中解决现实的土地问题,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公民导刊》2005,(12):5-5
“目前我国约有被征地农民4000万,其中一部分完全失去了土地:部分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特别是社会保障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土地征收是调整集体土地所有权与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强有力的公法手段,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影响。目前我国土地征收存在的问题很多,征地问题已成为影响农民生活的重大问题。笔者试对征地问题形成的原因和深层的根源进行探析,为改革和完善土地征收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李桂英 《桂海论丛》2006,22(1):64-66
农民问题有两个核心:一是土地问题,二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毛泽东和邓小平分别成功地解决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土地问题,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做了有益的探索,为当代农民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即进行大胆的制度创新,进一步扩大和保障农民对土地的权利,并通过农村人口的城市化和市民化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6.
把农民的土地还给农民农民得到了经营自主权,生产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土地并没有真正成为农民的财产,在多种制度因素的作用下,失地农民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实现问题突出,引起广泛关注。处理好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问题是农民能否真正成为市民并顺利融入城市的关键。要在深入分析农民市民化进程中土地问题的基础上,认清土地问题产生的根源是目前不合理的土地产权及其交易制度,通过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解决土地产权不明晰和所有权主体虚置问题;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让农民带着土地利益进城;限制公权对农民土地财产权的侵害,完善征地补偿制度;有效处置农村闲置宅基地,释放土地资源,促进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沈浩 《前沿》2005,(9):28-30
农民问题是我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实际,形成了一套适合于中国革命的农民问题理论,其基本内容包括:农民问题是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以及革命道路理论、土地革命理论、工农联盟理论等五方面。  相似文献   

9.
付蕾 《创造》2002,(7):31-31
在当前连续数年农民收入增速下降的背景下。农村土地问题从“一连串问题”中凸显出来,成为阻碍农民增收的根本性问题。对此,国家出台了转型中的农村土地制度,明确了农村集体和农户对所辖和所承包的土地可依法、有偿、自愿地转让、拍卖农地使用权,以期从根本上推动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0.
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问题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玲 《中国妇运》2002,(7):28-30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归根结底是土地问题。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之源,发展之本,农民获得稳定的土地权利是实现其他权利的重要基础。农村妇女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首当其冲地在土地承包权问题上遇到权益受侵问题,由此产生的土地纠纷,已成为当前农村土地问题中的突出矛盾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中国无农不稳,农民无地不稳.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和饭碗.如果漠视农民的土地权,政府与农民的土地纠纷屡屡发生,群体性农民"民告官"案件增大,将成为影响当前新农村建设的突出问题.因此,要在新农村建设中推进土地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2.
中国无农不稳,农民无地不稳。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和饭碗。如果漠视农民的土地权,政府与农民的土地纠纷屡屡发生,群体性农民“民告官”案件增大,将成为影响当前新农村建设的突出问题。因此,要在新农村建设中推进土地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的取向在于提高国民的福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三农"问题是一个整体,而核心是农民问题,只有把农民问题解决好,农业问题、农村问题才能顺利解决.要解决农民问题,唯一的出路是继续深化改革,把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形成的诸如人口、土地、就业、社会保障等体制,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以改革,逐步建立新的体制,使农民逐渐富裕起来,逐步把农民问题解决好.  相似文献   

14.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少农民因国家和地方建设的需要而失去土地成为失地农民,失地农民有剧增趋势,失地农民生产生活堪忧,失地农民的问题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难题,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加以研究,妥善处理这一突出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5.
农村改革中的土地私有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成为中国舆论争辩的焦点。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公报中,“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表述,证明关于土地自由流转尚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这个问题仍将持续引起争论。问题关键之一是,农村改革的核心在土地吗?笔者读到一篇访谈文章,标题是《私有或者革命》,很惊讶于里面的观点。如果不给农民私有的地权就会导致农民造反?农村问题的核心在土地,目前农村改革的核心也在土地?的确,逻辑上看起来是那么的顺,很容易让人想当然。  相似文献   

16.
杜烨 《今日上海》2009,(8):26-27
近年来,“三农”问题广受关注,如何让土地生金,如何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成为农村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上海的农业大县崇明通过引进新农技、培养新农民、开拓新思路等多种途径,为农民提供各项科技扶持,帮助农民从单一的传统种植框架中跳出来,唱响了一曲农民致富的新歌调。  相似文献   

17.
王军波 《中国发展》2009,9(3):58-61
征地工作事关国家经济建设和农民切身利益。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土地被征用。目前土地还是农民生存保障之本,征地过程中如何确保农民合法权益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题。该文通过分析中国征地制度存住的问题,从保护失地农民权益的角度,提出了要严格规范土地征用、完善补偿机制及规范土地交易市场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应界定为按份共有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俊 《政策瞭望》2003,(12):32-33
用不同方式剥夺农民的土地,已成为新形势下侵犯农民利益的最重要的形式。造成这种问题的根源是现行农村土地制度不够规范。现行土地  相似文献   

19.
正如何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现代化,一直以来成为农民关心的焦点问题。2011年以来,新乡市凤泉区大块镇在农民增收、土地增效上做文章,积极探索推进土地流转,实现了重大突破,流转土地占镇土地总面积的93%以上,使农民尝到了实惠,被称为"大块模式"。为了进一步了解土地流转给"三农"带来的效果,新乡市凤泉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了专项调研组,对大块镇土地流转模式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调研,期望对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钟严 《今日海南》2013,(9):28-29
建省办经济特区25年,海南这块土地气象万千。但“三农”问题,尤其是农民收入问题一直是个“老大难”。多数农民不富裕.少数农民甚至在贫困线上挣扎。海南是热带农业大省,农民增收问题直接关系国际旅游岛能否按期建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