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广为 《人民论坛》2012,(27):16-17
中国--美国:美国重返亚太搅局事件经过:近年来,随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出炉,美国在军事、经济、政治、外交上多管齐下,力图打造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核心地位。在美国"重返亚太"的过程中,不断崛起的中国是美国不得不正视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威胁"是美国对中国由来已久的一种偏见"意象",它的生成是知识、制度和利益三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美国频频推出"中国威胁论",目的在于抑制中国日益增长的国家威望,削弱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全面维护美国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确保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3.
正美国缘何不惜代价倒行逆施?缘何中国通过国家间磋商对话等多种方式,向世界讲述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理论,以消除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对中国的误解和曲解之后,美国仍一意孤行,屡屡挑起事端,遏制中国?原因在于美国对中国的战略误判,而这种误判根植于美国的思维逻辑和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中国妈妈”为何在美国成了贬义词 “中国妈妈”(Chinese Mom)成了美国校园贬义词!不久前,一篇《美国高中“中国妈妈”为何成了贬义词?》的文章在网上引发热议。在美国学生、家长眼中,“中国妈妈”爱攀比,  相似文献   

5.
美国人埃里克·杰·多林的《美国和中国最初的相遇》,从1784年第一艘抵达中国广州的美国船"中国皇后"号说起,描述了美国人热衷对大清帝国茶、丝绸、瓷器等商品的追逐,以及为获取中国商品而搜集海獭皮、檀香木等故事。"中国皇后"号帆船出发的时间是1784年,这一年是美国独立战争结束的第二年。这场战争起于东印度公司的茶叶垄断。美国人一旦获得自由,当然要立刻赶往茶叶的原产地,纽约商人为这次远航筹集了启动资金。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对美国的直接投资正经历高速增长,中国对美国已成为直接投资的净输出国。文章对影响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的因素做了定量实证分析,研究认为中国对美直接投资与中美贸易总额、中国的人均国民收入等因素高度相关,与美元/人民币汇率、美国的人均国民收入等因素显著相关,但中国对美投资对美国国内的就业人数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7.
王峰 《求索》2011,(3):214-216
中国诗对美国诗歌创作的影响绝不仅仅止于意象派,在诗歌题材、诗歌形式、中国诗的化用以及诗歌意境等诸多方面,中国诗都给美国诗人提供了无穷的文学想象空间。作为"他者"的美国诗人对中国诗的异国文学构建和创造性的文学想象,极大地丰富了美国诗歌创作,其诗意的呈现更加多元多彩。  相似文献   

8.
海外华人圈究竟是如何看待中国模式的?本刊专访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政治系主任、教授、美国中国政治学刊主编郭苏建。  相似文献   

9.
近期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利用其在国际舆论场上的优势地位展开对华舆论攻势,就病毒来源、疫情发生、疫情信息、中国援助、中国与世卫组织关系等方面肆意抹黑中国、污蔑中国,其种种言行举措呈现出攻击中国政治体制、诋毁中国国际形象、动员美国全社会力量及其他西方国家参与对华舆论战等新特点和新趋向。究其本质,美国特朗普政府因大选需要而甩锅中国,是其直接动因;不断强化对华竞争战略,则是深层根源。如何理性应对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抹黑污蔑,成为当前中国面对的一大重要考验。  相似文献   

10.
松林 《台声》2000,(8):10-11
分裂中国是国际反华势力长期蓄谋、一以贯之的战略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美国对中国采取敌视、孤立和遏制的政策 ,在朝鲜半岛、台湾海峡、印度之那3条战线上包围中国。中国人民为捍卫自身的安全和利益 ,双方在朝鲜战场兵戎相见。由此 ,中美关系陷入长达20余年的对抗状态。70年代初期 ,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 ,世界形成美国、苏联、西欧、日本和中国的5大中心力量。在这5大中心力量中 ,苏联构成了“在全球范围内对美国的主要威胁”。所以 ,1969年上台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认为 ,“要遏制苏联的扩张主义 ,维护美国的国际地位 ,…  相似文献   

11.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种中国威胁论不绝于耳,尤其是美国叫得山响,给中国外交决策环境造成极大压力。虽然有关话题可追溯到百年前的“黄祸论”,但本文主要探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先由日本人提出、再由美国人扩展的中国威胁论。美国叫嚣的中国威胁论,具有名目繁多、接连不断、花样翻新并延伸到网络新领域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聚焦世界     
《小康》2009,(12):19-19
美国要向中国学习五件事 对美国而言,奥巴马这次对中国的访问选择了一个尴尬的时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它经受住了世界经济衰退的考验,人们前所未有地强烈感觉到中国正在崛起。相比而言,美国似乎突然就变脆弱了。美国的国民情绪仍然低落,经济仍然没有起色。现在是美国表现谦虚的时刻,因为中国在一些重要的事情上做对了。下面是中国获得成功的五个经验:  相似文献   

13.
<正>当上世纪50年代钱学森要求回国被美国无理阻拦时,中国也扣留着一批美国人,其中有违反中国法律而被依法拘禁的美国侨民,也有侵犯中国领空的美国军事人员。美国政府急于要回这些被扣押的美国人,但又不愿与中国直接接触。1954年4月,美、英、中、苏、法五国在日内瓦召开会议。出席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指示说,美国人既然请英国外交官与我们疏通关系,我们就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开辟新的接触渠道。中国代表团秘书长王炳南6月5日开始与美国代表、副国务卿约翰逊就两国侨民问题进行初步商谈。为了表  相似文献   

14.
自2009年底奥巴马宣布他是美国“第一位太平洋总统”以来,美国目前已经逐步形成了融军事、外交、经济与意识形态等手段于一体的“重返”亚洲战略,尤其是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美国部署和实施“重返亚洲”战略的步伐明显加快,强化对华战略制衡和防范力度进一步加大,从地区到双边全面加强对华竞争姿态。美国的“重返”给中国国家安全环境带来新元素,中国国家安全环境出现一些新变化。一、中国面临来自美国的竞争压力加大首先,美国着力打造同盟及伙伴关系网络,对华实施离岸制衡的后果是:亚洲国家在安全上进一步陷入选边站队的处境。尽管无需夸大由此可能给中国安全带来什么样的威胁,但它却是美国削弱中国地区影响力的有效手段,中国在外交上面临的竞争压力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15.
作为当今最大发达国家的美国与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有许多方面可以进行对比,文化就是其中之一。最近,来自美国芝加哥的王鲁申在新加坡联合早报网撰文,对中美文化进行了一次由表及里的比较。文章指出,在20世纪初,有人说美国到处是高楼大厦,中国到处是低矮平房;美国人富有上进心,而中国人知足常乐。而在今天看来,中国到处是高楼大厦,很多美国人却愿意住平房;中国人互不相让,而美国人却是我赢不了你就加入你。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一开始人们感觉美国人穿着开放,过了几年后看到中国人更敢穿。  相似文献   

16.
徐世腾 《求索》2011,(4):27-29
本文对2000~2007年美国对我国制造业反倾销调查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来自中国进口渗透率变量对美国制造业反倾销调查影响十分显著,美国国内造纸业及印刷业、金属加工及机械制造业、计算机及电子产品、运输设备制造、家具制造等行业对来自中国进口产品的增加比较敏感。来自其他国家进口渗透率的增加也会使中国卷入美国反倾销调查之中,从而加大了中国被提起反倾销调查的可能性。此外,保护国内就业也是美国政府发起反倾销调查的重要原因,而行业贸易平衡因素、以前反倾销案件对美国对华制造业反倾销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17.
前沿关注     
中国应向美国提出经济要求"来而不往非礼也"。在美国"频频出招"的同时,中国是否也应该向美国提出合理的经济要求呢?为什么中国没有向美国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除了可能还不习惯国际经济  相似文献   

18.
薛涌 《同舟共进》2008,(8):13-14
四年多前,笔者和国内一位知名经济学家共餐。他席间放言:"美国根本没有竞争力。再过几年中国企业会取代美国企业而征服世界。即使是大学,中国也很快能和美国平起平坐。"笔者当时觉得他不过是吐一时之快,但不久就陆续读到国内许多学者的类似言论,比如,"中国经济比美国更自由","美国的民主制度交易成本太高,不如中国有效率"等等。最近国内一位知名学者也描述道:中国学者曾对美国  相似文献   

19.
中国梦是全国人民的梦,中国梦一经提出便引起广泛关注。在关注中国梦的同时,美国梦自然成为同中国梦相比较的热点问题。中国梦与美国能内涵不同、目的不同、实现途径不同,本文在论证中国梦与美国梦的不同点的同时。提出中国梦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倪月菊 《时事报告》2009,(11):57-61
美国此刻对中国贸易宣战,不仅无法消弭两国间的贸易逆差,时机也不对。因为在美国遭受金融危机元气大伤后,中国已经不再吃美国这套。到头来,美国还是要买中国货,中美双边贸易不平衡状况还是会持续,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