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惑 《乡音》2011,(10)
为了满足儿子对小动物的喜爱,从他小时候我就经常把一些小动物请回来。松鼠、兔子、猫、小鸡、小鸟等都曾在我家的阳台上安家筑巢。因为空间小,或是我喜欢它们而它们不喜欢我的原因,30多年过去了,阳台上的小动物换了一种又一种,可都没有共居长久过。尺把阳台经常演绎着剃头挑子一头热的情感纠结。狠心的小松鼠去年夏天到了避暑胜地驼梁。路边有卖小松鼠的,经不起小孙女的死缠烂打,遂买了一只。从驼梁回来时,  相似文献   

2.
养鸟     
程实 《乡音》2008,(12)
我家的阳台上有3只鸟。两只鹦鹉,一只画眉;虽然是关在笼子里,但在明媚的早晨依然掩饰不住那种欢快的本性,从早晨叫到现在,已经有了两个小时了。我喜欢鸟,喜欢养鸟是因为它可  相似文献   

3.
怀念韩素音     
陈一心 《友声》2014,(3):36-39
<正>在阳光和煦的日子,我常常喜欢独自一人漫步在武康路上,每当走到巴金故居时,我便会停住脚步,抬起头来,久久地把目光投向这座风格简朴的花园住宅,看那温暖的光线照射在阳台上,浮想翩翩。于是,30多年前的一日,我陪同韩素音在巴金家中做客,我们坐在那洒满阳光的客厅里,品着香茗,把袂聊叙的情景,又在眼前涌现,恍惚如隔昨日……  相似文献   

4.
我与眷村     
杨明 《统一论坛》2005,(1):60-61
岁末时节,我顶着低温走在成都街上,巷弄里许多人家灌了香肠,腌了腊肉,竹竿串着晾在院子里、阳台上。我看在眼里,心里也跟着暖起来,忍不住想起小时候。那时台湾许多人家也是自己灌香肠腌腊肉,现在几乎都是买现成的,年味也就淡了许多。20多年前的台湾,尤其是在眷村,过年特别有意思,各省口味的年菜聚集,感觉特别丰富。眷村是台湾特有文化,1949  相似文献   

5.
正初至奥克兰,正逢阳光普照。一进宾馆,我便趁着休息的空当,将浸透汗水的衣服洗净,晾在了阳台上。可不一会儿,从天而降的大雨就将即干的衣服淋了个透,这真是让我懊恼至极。要知道,出门在外,哪有那么多可供换洗的衣服呀。不得已,我只好将衣服重洗了一次,继续晾晒。不成想,一会儿大雨再次来袭。看来,这衣服是晒不干了。正在重洗衣服,  相似文献   

6.
李全茂 《中国减灾》2013,(2X):46-47
<正>2012年年底,有个工作组下基层调研群众生活情况。他们听说有位村民家里缺少被褥,一家几口只有一床被子,感到这个问题很严重,就把这件事写进了汇报材料,并在回去后向领导进行了汇报。领导干部非常关心困难群众生活,听了这个工作组的汇报后,立即派人再次到那个地方进行实地调查,要求如若情况属实,要尽快解决群众的困难,确保他们温暖过冬。可这个工作组深入到那个群众家里一看,这家的床头放着几条旧被子,箱子上还放着几条新被子,被子多得用不完。这家主人解释说,地震后,我们把在废墟下压着的被子都挖了出来,清洗晾干后,都还能用,政府救济的新被子根本用不着,只好先  相似文献   

7.
单补生 《黄埔》2012,(2):52-54
从逛旧货市场到网络古玩店搜寻老物件,收藏界行话叫淘东西。这“淘”字用得太准确了,只有热衷收藏的人,才有这个“淘”的体会,“淘”字里面包含着失望与晾喜。在众多的老物件中,要想“淘”得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真如“沙里淘金”。我“淘”得一本《步兵射击手簿》,就让我心怀惊喜不已。  相似文献   

8.
如今,几乎家家户户都装上了防盗门、防盗窗,若以为这样做就能拒贼于家门之外,从此便可高枕无忧了,那就大错特错了。殊不知,盗贼无孔不入,稍一麻痹大意,就有可能被他们钻了空子。到底怎样才能搞好家庭的安全防卫呢?其一,虚张声势。若家中无人,白天可打开收音机等,放大音量(但不要扰民),夜间可把室内或阳台上的灯打开,此法简便易行,不妨一试。其二,无中生有。女士们若逢单独在家,可在房厅外摆放几双男鞋,或在阳台上晾几件男式服装,以制造家中有男性的假象。起到威慑盗贼的作用。其三,打草惊蛇。如只有孩子一人在家,遇有陌生人叫门,应告诉孩子…  相似文献   

9.
读小学的儿子刚上自然课,对自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非要在窄窄的阳台上种点什么。他自己不知从哪里搞到一些种子,在厨房里找到两个缺了口的汤钵。还有几个一次性水杯,装上土,把种子埋进去,放在阳台上。  相似文献   

10.
本期说法     
云鹤 《中国保安》2009,(10):64-67
案例: 保安员张国梁是个热心人,谁有什么事情,他总是第一个伸出手帮忙。但有时也会因为好心让人误会。张国梁在一处居民小区当保安员,前不久的一天,上午还是个大晴天,小区里很多人把自己家的衣服、被子拿到小区的空场来晒,谁想到下午突然乌云密布下起雨来。很快许多人把自家的衣服收了起来,唯独有一家衣服、被子没人管,那是  相似文献   

11.
祖屋风景     
葡萄架下有一条简陋的木质长凳,是五叔做木工活时临时拼钉的工作台,没有涂油漆,但是异常稳固。它足够大。1975年到1980年的酷热夏季,我在那上面摆放过一些凋落的花朵、粗磁碗的残片、冰棍杆、完好无损的玻璃药瓶,里面盛装着我精心筛过的细土,有时是砂子。我喜欢砂子。邻里盖屋,  相似文献   

12.
黄碧新 《当代广西》2011,(24):52-52
偶尔的晴日,大多时候风清凉,秋天到了。我喜欢的秋天到了。 一直以来,我喜欢秋天,仅仅因为它可以给我故乡的父老乡亲带来短暂的从容和慰藉。 在这个季节里,我的乡亲不再慌里慌张地劳作,可以把割下的稻子一扎扎地置于稻茬上一天两天,让它们在秋风里、太阳底下自然消了水气。  相似文献   

13.
《时代潮》2001,(6)
见怪不怪的旧金山——宽容造就了风景沿旧金山一条主街"市场街"走下去,到一个名叫"卡斯得罗"的地方,你会看到一种很奇特的现象:街两旁的路灯杆上,全都悬挂着六色彩旗,两边楼房住家的阳台上,也是六色旗高挂。在街道深处的一个建  相似文献   

14.
一天早晨,笔者陪同在京打工的老乡到某派出所报案。接待我们的民警说他们马上要集合点名,即把我们领进他们的宿舍生等。可见过基层民警的“安乐窝”?一间十三四平方米的房间,三张床铺。被子都没叠,枕巾油渍麻花;床下堆满了东倒西歪的旧鞋子和各种色调统一气味的旧袜子;墙上挂历已有三个月没撕了,上面歪歪斜斜地写着几组电话号码,美人的眼睛被烟头更成了两个黑洞;三屉桌上堆放着皱巴巴的报纸、杂志和“曲终人散”无人收拾的扑克牌,茶杯里或积有茶垢式盛有已长了绿毛的茶水;三把椅子上堆得高高的是没洗的脏衣服;玻璃窗灰蒙蒙的,…  相似文献   

15.
都离开的都离开我对眼下的生活有点失望。比如,我喜欢周确,但周确不喜欢我,我那些处心积虑的暗示都没有驱散他对我的淡漠。比如,我喜欢孙放,孙放却甘愿做珠宝女商人的小情人。再比如,我爱方言,方言却也离开。方言离开后,阳台上的花枯了,鱼缸里的鱼死了,莫名其妙的,连那只一向忠实的狗也下落不明。我在小区公告栏里张贴了寻狗启事,并且附了狗的图片,除了几个不要脸男人的骚扰电话之外,基本上没有有益信息。屋子空起来,除了我,再没有一个活物。我本来想问问方言离开的理由,可是觉得这问题有点傻,走都走了,要答案做什么?怕是他给的答案又是一拳重击。在失恋的事情上,我还是有点经验的,比如,孙放离开的时候,我泪眼婆娑地问他原因。他说,不能  相似文献   

16.
周洁 《人民公安》2011,(9):61-61
公孙休在鲁国任相国时.由于公孙休喜欢吃鱼.所以有许多人争先恐后把鱼往他家里送.全被他拒绝了。他弟弟就劝说他既然喜欢吃就收下吧。公孙休说:如果我因喜欢吃就收下的话,就难免徇于私情.徇私就会枉法,枉法了我就可能会下岗,当不成这个相国了。真到那种光景,虽然我喜欢吃,可是没了工资,怎么买得起呢?而如果我不接受别人送的鱼.就不至于因此被罢免相国而下岗.  相似文献   

17.
开心乐园     
网友见面:曼玉与德华“大珠小珠”落玉盘救人精神病院,一名精神病患者将另一名即将淹死的患者从浴缸中救出。院长得知此事,翻阅了救人者的病历,把他叫进办公室。“詹姆斯先生,您英勇的行为证明您可以回家了。但是,我很抱歉地通知您,您救出的那位患者后来又上吊自杀了。”“噢,他没自杀,”詹姆斯解释道,“我看他全身湿透,就把他挂出去晾了晾。”礼尚往来农夫被妻子逼着去参加邻人第三位太太的葬礼。他说:“我不想去。”妻子问:“为什么?”“去得太多了,实在不好意思,除非我们也能同样地回请他一下。”看走眼贼甲:“我非得马上配一副眼镜不可…  相似文献   

18.
关于环境     
吴若增 《人民公安》2006,(15):27-27
阳台上种着两株什么花——也许应该叫做什么植物,已经有好几年了,还活着,只是总不能长得像我在苗圃里看到的那么大。这花——就算是花罢,原是一位朋友送给我的。朋友送给我的时候,说是叫做“滴水观音”。可我觉得“滴水观音”不像是个学名,后来就问过好多人。他们有的说叫做“旱荷花”,有的说叫做“龟背荷花”,更多的则说不知道。这样,我就至今也不能肯定它到底应该叫做什么。不过这也无所谓,喜欢就行了。意外的是,那年我去巴西,却发现这花竟然长得到处都是,完全是一种野生的状态。看样子,如果你喜欢,随便挖出一棵栽到自家院子里就是了,根本…  相似文献   

19.
愿你优秀     
星期天中午,胃剧痛。我缩在床上把被子卷成一团堵在胸口,大约半小时后睡着了。 突然,电话铃骤响,我爬起来接电话。一个年轻的声音,从千里之外的湖北省传来,说是要找寒江雪。 我说我就是,对方沉默了几秒钟,然后告诉我是在《中国残疾人》杂志上看了我写的文章才给我  相似文献   

20.
童年时,我跟随爸爸妈妈住在印尼邦加一个偏僻的胡椒园。由于我平时跟爸爸睡,出入又寸步不离,久而久之,爸爸稍走开一步,我都要大哭大嚷:“爸爸!爸爸!”有一次,妈妈“磨刀霍霍”,打趣地对我说磨刀要杀爸爸。我一听“哇”地哭了起来。哪知坐在旁边的爸爸竟笑开了,一把拉我到他的怀里,哄着我说:“傻仔,你妈是给爸爸剃头,剃个靓头,带你去玩!”这样,我才不哭。果然,爸爸剃光了头,就高兴地把我举得高高的,让我坐在他的两个肩膀上,让我的双手攀着他的脑袋。这时,我居高临下,把爸爸刚剃光的头看得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