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东方》2006,(2):30-30
德国科学家亚历山大·冯汉波尔特访问美国总统杰斐逊时,在白宫的书桌上看到一张报纸,上面满是对总统的批评和攻击言论。他拿起报纸惊奇地对总统说:“为什么要让这种言论在报上发表呢?为什么不查禁这家报馆,或者至少要对编辑进行罚款?”杰斐逊笑着回答说:“朋友,把这份报纸放到你的口袋里带走吧。万一有人怀疑我们美国是否有言论自由,你可以把它拿出来给他们看,并且告诉他们你是在什么地方找到它的。”没有摩擦也就没有磨合,有了争论才会有高论。理解了这一点,领导才能够检视所有可能的回答,而不会认为员工的意见“不可能”、“幼稚”、“这…  相似文献   

2.
刘诚龙 《同舟共进》2008,(12):65-65
《中央日报》是国民党的机关报,也是国民党败逃台湾前在大陆最大的党报。据有关人士说,该报创办之初,"并不是当报纸办,而是当做官办",所以"内容贫乏,形式简单,连续18年赔本"。想来,这不是什么好报纸,但死水也有微澜,近来读了两则《中央日报》的旧闻,颇有意味。  相似文献   

3.
卖报人     
《创造》2006,(4):36-37
卖报纸在许多人看来等同于失业.但王吉美喜欢这份工作.“卖报纸是赚不了多少钱。可是自由。”  相似文献   

4.
2012年10月12日星期五晴昨晚约了同事,决定今天去乐洲村15队拆迁户何伟年家谈房屋拆迁。早上9点我们出发了,我心想,15队的拆迁工作跟踪了那么久,今天无论如何也要拿下这份协议。我先核实了何伟年家的养殖房编号和价格,路上又向征地办领导争取了一些给他家的奖励,做好了准备工作。我们来到了何伟年家,一家人都在,他事先用算盘算好了拆迁款。我也拿出计算器现场算了一遍和他对数,数目一样,他才  相似文献   

5.
周拂尘是天津旧时新闻界一位不出名的报人,《华北新闻》是一份很平常的报纸,但这个人和这份报纸却做出了一些不平常的事。  相似文献   

6.
家的感觉     
家的感觉陈秀云家,一个熟悉温馨的字眼,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圣地。家,不仅缔造了生命、维系着生命、保护着生命,也雕刻、塑造着生命。花季少女对象有着似清泉甘露滋润、丰实心田的感受。如今,有着16年妇龄的我对妇联就有了这份感觉。如果人生是一棵成长的树,家就是...  相似文献   

7.
杨光 《中国减灾》2011,(18):28-29
全世界对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狂热虽然在消褪,但这反而更有助于我们平视这位"全球第一"政要。而更能体现奥巴马领导风范的,不是拍板击毙本·拉登,而是两年前他所做的一次演讲,面对的不是将军和政客,而是校园里的普通孩子——今天是开学第一天,我想许多人都打心底里希望现在还在放暑假,以及今天不用那么早起床。我理解这份心情。小时候,我们家在印度尼西亚住过几年,而我妈妈没钱送我去读书,因此她决定自己给我上课——时  相似文献   

8.
放在我们面前的这一份沉甸甸的报告,叫做《关于本市"服务企业、促进增长"有关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说它沉甸甸、有份量,是因为读了这份报告,我们对全市攻坚克难的"天下大势"会有一个基本的感受,我们从这份报告之中,  相似文献   

9.
蔚蓝的风情     
顾文 《当代广西》2005,(1):62-62
我们由猴子变的,还是由鱼变的?最新的一则科学研究报道,挑战了前者,说我们是由鱼变成,而不是由猴子变的。如果是这样,蛋家保存的风情,最接近我们的祖先。以捕鱼为生,以舟为家,家如蛋壳,故称疍家。疍家,历史上也称疍民、疍户。《说文解字》对“疍”字释为“南方夷也。从虫延声”。《康熙字典》把蜒、疍二字比同,音义一样。所以说,历史上的“疍家”之呼,有睥睨之意。  相似文献   

10.
培育产业提升"造血"能力 "今年我家的草莓卖得不错,如果不是因为疫情影响,销量可能就创新高了."临近年底,文山州西畴县兴街镇的残疾人张贵相开始算起了经济账,30亩地40万元的营业额,对于这份"成绩单"张贵相挺满意."我们村有不少人家都在种草莓,但只有我的草莓口感最好.因为我不仅引进了新品种,在栽培技术上也和别人不同."...  相似文献   

11.
“走基层、转作风不是报纸上的口号,面向基层、求真务实也不是宣传的摆设”,华理附中的教师在信中说,“区人大常委会细致深入、体察民情、善解民意的工作,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封信,讲述的是徐汇区人大常委会走访代表过程中发生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高考结束后,我召集了我校政治科学习尖子,就今年政治试题进行了评析,笔录于下: 王荣:我认为今年试卷的最大优点是以十四大精神为主线,突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点。纵观试卷涉及经济建设方面的分数达52分,这足以说明这份试卷的主题精神是好的,反映了经济建设的主旋律,体现了政治服务于经济的实质。杨斌:试题新颖是今年试卷的重要特点之一,表现在立意、角度、形式诸方面都有翻新,如简答题就不是我们平常所遇到的那种是什么、为什么的形式,而是需要判断、分析、说明。王强:试题灵活也是这份试卷的重要特点。首先  相似文献   

13.
阔别20年,老同学相聚,百感交集。在对台工作岗位上工作了16年,不是没有调动的机会,不是没有离家近一些,收入多一些的岗位,只是一份不舍,让我没有办法离开。这份不舍,归结一个字,“情”。从走上工作岗位那天起,我就被这个“情”字感动着,激励着,鼓舞着,这份“情”骨肉相连,这份“情”血浓于水,这份“情”魂牵梦绕,这份“情”不胜枚举。我的心第一次被震撼,是在多年前接待台湾家庭教育学会来访的活动中。这个团组来自台湾20多个县市,都是台湾从事基层家庭教育的青年工作者。第一次到祖国大陆来,他们对大陆有五花八门的想象。当时,为了让台湾同…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农工党党员,我们自从订阅了《前进论坛》后就养成了这么一个习惯,即逢到外出时随身总要带上最新一期的《前进论坛》,有空时拿出来阅读,也顺便给周围同事、朋友传阅,给他们讲讲这份刊物上所刊登的人和事。也正因如此,几年来,不经意间被我们带出了一批《前进论坛》的新订户。我们将党刊的征订工作融到宣传推介这份刊物的过程中去,通过讲解,让不了解农工党党刊的人也能真切地感受到这份刊物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精品文章多,使他们认识到,  相似文献   

15.
何素子 《今日广西》2007,(22):69-69
母亲没有工资,因为她一生都是家庭妇女。煮饭.洗衣,操持家务,抚养我们兄弟姐妹4人。家里的经济收入全靠父亲在地质队煮饭的工资,除此之外便是自留地上的几棵果树了。穷家难当,但母亲仍用她纤细的手、细密的心,让我们吃饱穿暖.从未让我们受过饥寒。即使是在最艰难的年月,那些双职工父母的小伙伴还很羡慕我们。但我们想,要是母亲也有工资,我们家的生活不是更好吗?  相似文献   

16.
评“报纸杂志化”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了新闻工作领域,不少报纸内容和表现形式的革新都使读者耳目一新。但也有一些报纸像办杂志一样办报纸,刊登不少适宜于杂志刊登的稿件,版面编排也趋向整整齐齐的“书版式”,使新闻纸上的新闻越来越少,成了徒具报纸外形的杂志。对于这种“报纸杂志化”的倾向,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实现我们的脱贫目标,还是有把握的。因为我们提出这个目标,它不是高不可攀的。实际上我们这一代人也有这个情结,一定要把我们的老百姓,特别是我们的农民扶一把。"怀着这份浓浓的扶贫情结,习近平总书记无时无刻不牵挂着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今年以来,在带领全国人民奋力战"疫"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不忘扶贫大事,一次次重要会议和地方调研,瞄准真问题,拿出实方案,引领全国人民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相似文献   

18.
《人民公安》是一份已有53年办刊历史的资深期刊,今年11月底将出满700期。多年来,广大读者、作者给予了积极支持和关爱,杂志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为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最大程度地接近和满足读者的需要,我们拟从2006年起,对杂志的内容和版式进行全面调整改革。综合各方面的意见,结合多年的办刊体会,我们认为,《人民公安》既不是生活类期刊,也不是文化类期刊,而是公安、法制新闻期刊。“新闻性”还应当是他的基本属性。这种“新闻性”不同于报纸的新闻性,是说它的报道内容总体而言是属于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与报纸相比,周期长、时效差是他…  相似文献   

19.
朋友家的小男孩到我家玩。他和我们家小女孩差不到一岁,一样“幼稚”。两人很期待相见,不过,偶尔也会有“小规模”的推扯。两人都不是属于暴冲型,所以我们顶多要先出手者先道歉。吃完饭,我问他们要不要吃蛋糕。怎么也想不到这也可以吵。  相似文献   

20.
全球变暖并不是一个新词,其实它与这个星球每个人的生活都息启、相关。它不仅经常成为报纸酲日的新闻标题,而且也是我们经常可以感受刮的客观突荏。尤其,最近一段时间全球频频出现的重火灾害天气,都让我们感受“全球变暖”这匹“恶狼”的恐怖身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