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谁能度我     
云溪子 《小康》2010,(7):118-119
众信徒求佛引度,佛祖却说他没有度过人!人所共知,佛家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佛祖为什么说他没有度过人昵?  相似文献   

2.
长汀佛祖峰     
佛祖峰? ——乍听之下,焉能不生疑惑:究竟是怎样的一座山,敢以“佛祖”命名?  相似文献   

3.
在去年3月5日的学雷锋纪念日,我拜访过一位退休的老人,就像我们看到过的很多好人故事一样:生活并不宽裕的他,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地给贫穷山区的好几个孩子寄钱,没跟别人说过,甚至家人都不知道。一次偶然的机会被媒体知道了,他因此成为争相报道的道德典范。老人跟我说,其实他并不认同一些报道把他写得很沉重很悲情:生活困难、穿着简朴却资助他人,自己身体不好却总想着别人——仿佛做好事是一件虽然崇高,却背负着沉重负担的事。  相似文献   

4.
“一个人在一生当中,不一定有机会为社会做一些什么,我相信很多人都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但不一定有机会,他可能只是在默默地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今天有这样的一个机会,我确实可以为社会做这样一件事情,所以不管它有多难,都要去做,因为我知道,如果放弃了,我一定会后悔。” ——叶丹阳  相似文献   

5.
平平是个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因为不会说话,所以他妈妈急得头发也白了。她带他跑了很多医院和机构,但收效甚微。一个偶然的机会,平平走进了上海奇翔儿童发展中心。中心专门针对他的情况制定了一套教学计划。几年过去后,平平的状况有了根本性的改观。如今,他已经是小学二年级学生,成绩优秀,尤其是数学更是他的强项。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7,(6)
正第一天抵达北京,从机场搭干线到市区时,坐我旁边的实习生问我:"你为什么来北京实习?"这位实习生刚刚向我介绍完他自己的一些经历,今年他已经第二次来北京,他觉得北京的好处就是机会很多,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旁边的另一位实习生则是选择自己创业,一开始选择到台湾人开的孵化器公司实习,现在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做什么。车窗外灰蒙蒙的空气和建筑物  相似文献   

7.
3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仇忠海经历了很多选择。他本来不想做教师,但后来对教育产生了浓烈的感情。他本来有机会去当副镇长、区教育局局长、董事长,但都放弃了,因为他觉得自己就适合当校长。从教以来,他先后在四所学校担任了26年的校长。  相似文献   

8.
大渡口区人大代表、重庆市鑫鹏物流集团公司董事长刘鹏,为党和政府分忧,将自己经营的鑫鹏钢材市场的地块让出来,作为危旧改安置房建设用地。此举他将少收益1个多亿。"挣钱的机会很多,但对社会做点有意义的事的机会却难得。"刘鹏认为。  相似文献   

9.
观音菩萨与释迦牟尼佛祖玉面色彩-深-浅,映衬相连,形象分明,自然天成。说是巧合也好,说是天意也罢,仿佛,释迦牟尼佛和观音菩萨本来就在天下"玉石王"里面,只是鞍山人把佛祖和观音菩萨请出来了。  相似文献   

10.
每个做错事的人都有改过自新的机会,却不是没有限制的。韩希鹏并不是没有机会,机会一再眷顾他,而他却一次次选择躲避。所以,韩希鹏有了第三次失眠。和所有贪官一样,韩希鹏从初始受贿时的失眠到后来的变本加厉,演绎了一幕贪污、受贿、卖官,最终受到法律严惩的悲剧。此时,身居“高位”的韩希鹏内心已被玷污,他做出任何“出格”的事都在意料之中——3次失眠、5名个体老板、23顶官帽,在韩希鹏走上卖官路的6年时间里,他借职务之便为自己牟利90多万元,成了一个彻底的“污吏”。更为讽刺的是,他竟以坚持了所谓的游戏规则沾沾自喜,就在前任领导王怀…  相似文献   

11.
弥勒佛慈眉善目,一副哈哈大笑的模样甚是可爱。 弥勒佛为啥笑口常开?一本叫《神话仙话佛话》的书似乎道出了真情,书中说佛祖有三:一为“过去佛”;二为“现在佛”;三为“未来佛”。“过去佛”已不知其名,“现在佛”是如来,再过几十劫(也就是几十万年),如来佛“离休”后,弥勒佛就可荣升佛祖,是内定的接班人,叫“未来佛”。要接班而未接班,这就使弥勒佛没法不笑口常开了。其一,他虽然是内定的,但究竟能不能接班,什么时候接,会不会中途变卦,还很难说。这关键要看上级如来佛的态度,所以,弥勒只有对掌握着自己前途的上司整天摆出一副笑脸,毕躬毕敬,赢得好感。其二,佛界人才济济,难道就没有比弥勒  相似文献   

12.
中国和尼泊尔素有友好邻邦之称,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中国晋代高僧法显和唐代高僧玄奘曾跋山涉水,到佛祖释迦牟尼的诞生地一尼泊尔南部的兰毗尼朝拜,尼泊尔著名工艺家、建筑师阿尼哥曾在中国元朝时不远万里应邀来到中国,赴西藏和五台山修建佛塔,后又来到北京监造白塔寺。他  相似文献   

13.
我认识冯先生20多年了,真正了解他老人家是在1994年。这年里,他———农工党万县市委副主委、农工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万县市政协委员,介绍我加入了农工党。我们同在文教支部,碰头的机会很多。除了开会、学习和过组织生活外,我常去他的画室“黄桷斋”。...  相似文献   

14.
走路记     
<正>走路这件事让我受益,口口相传,我周围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走路。往大里说,环保低碳,为社会做贡献。往小里说,强身健体,百病祛除,何乐而不为呢?年初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听说一位同事长年坚持走路上班,找他打听了一下,同事说走路上班好处很多,他每天坚持走五六公里,走了两三年了,把脂肪肝都走掉了,血脂也不高,身体棒得很。  相似文献   

15.
四十年前在新四军当女兵时,我就对叶飞师长的名字很熟悉,因为他是陈毅军长手下三大骁将之一。但我和很多人一样,却不知道他还是一位归国华侨。后来我当了记者,一直想访问他而没有机会,直到最近才实现了这一夙愿。他原是一位书生当我步入将军朴素而明亮的客厅时,看到迎面墙上挂有一幅很大的世界地图;在沙发旁的茶几上摆着几盆含翠吐艳的花卉,不时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阵阵清香。在客厅北侧一大排书柜中,有只金光烁烁的「陈毅杯」  相似文献   

16.
同事老威10年的猎头生涯里,让他引以为豪的,不是他成功地给“世界500强”企业觅到了多少位合适的高管。也不是他帮助多少优秀职业经理人完成了职业生涯从职位到薪资的跳跃,而是他曾经说服了一名当时月薪为人民币2.5万元的候选人接受了一份月薪只有18万元的新机会。而两年后,这名候选人在这家公司的年薪已经达到了200万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7.
《人民政坛》编辑部:我是福安市人大代表,经常有机会与阮培金代表一起参加会议。每次他在会议发言时,都反映了很多群众的呼声,还用许多数字来加以说明。他对社情民意的了解总是让我自叹不如。我曾经打电话向阮代表求教,可能是电话中说话不方便,他的回答比较原则,我理解的也不是很透彻。我很想听听他是怎样了解掌握社情民意的。  相似文献   

18.
李贽一生的著作颇多,成就最大的莫过于他的史论、史评,在这些评论中常常会发现“英雄”、“圣人”、“真汉子”、“真佛祖”等描绘英雄人物的字眼,形成独特的英雄情怀。笔者认为这和李贽孤傲、率真、敢作敢为的性格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9.
张新冬的思维还算清晰,尽管用他弟弟张新伏的话讲:“他说话东一句西一句的,没谱”,但他还是清楚地表达出自己喜悦的心情:高兴,当然高兴。没想到自己还能有机会搬家。张新冬搬进的是政府每月花500 多元钱为他租的房子,他是在北京市廉租房第5次摇号配租时被摇中的住户。  相似文献   

20.
他,为了发展村集体经济,让亲二哥失去了做富翁的机会。他,骨髓移植后,撑着虚弱的病体继续带领全村艰苦创业,一拼就是20年。他,几经生死,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