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叛逆与专制的核心问题源于对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的不同理解与追求。人们追求理想、坚持真理时常常忽略了相互间的宽容与尊重。缺乏宽容的社会难免于叛逆和专制,距离和谐就会更加遥远。刑事政策应该是国家确定的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和刑事执法都必须遵循的对付犯罪的政策。刑事立法应体现宽严相济,刑事执法和刑事司法则应该落实刑事立法所确定的宽严相济,而不宜另设宽严标准。从犯罪学角度看,并不是所有犯罪事件都是敌意事件,因为有些犯罪事件中的犯罪人既不对社会有敌意亦不对他人有敌意。敌意是人之所以犯罪、之所以伤害他人和社会的重要原因。减少和消解敌意是我们讨论敌意事件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2.
社会稳定是政治生活的价值追求和现实需要。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政治实践所采取过的全部政体中,只有民主政治较好地实现了社会稳定。究其原因,民主政治所内含的信任、妥协、宽容和法治理念以及在此理念基础上建构的制度化的政治参与机制、权力更替机制、冲突调控机制、协商谈判机制和社会资本增量等民主机制为其实现和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提供了价值基石与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3.
社会稳定是政治生活的价值追求和现实需要。然而,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政治实践所采取过的全部政体中,民主政治较好地实现了社会稳定。究其原因,民主政治所内含的信任、妥协、宽容和法治理念以及在此理念基础上建构的制度化的政治参与机制、权力更替机制、冲突调控机制、协商谈判机制和社会资本增量机制等为其实现社会政治稳定提供了价值基石与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4.
言论自由作为基本权利或基本人权已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成文宪法以及相关的区域性与国际性公约所确认。作为基本人权的言论自由是人之为人所必须,是一个人生存所不可或缺的,体现了人权的基本性;言论自由意味着允许不同的观点和主张,是社会宽容的尺度和标志,体现了人权的宽容性;言论自由应当受到国家公权力的尊重,体现了人权的国家义务性;言论自由还应该扩充至经济领域,体现了言论自由的经济性。言论自由作为基本人权具有普适价值。  相似文献   

5.
现代民主与宽容有着内在的价值关联,民主政体的巩固也需要宽容的社会心理和公民美德。公民文化理论将宽容理解为多元主义社会价值取向,它有助于在公民结社中培育共同情感、淡漠政治分歧、增进信任与合作、缓和政治冲突。公民美德理论认为宽容是公民超越私人利益的局限,在公共生活和交往中表现出的市民风范和公共理性,它缓和了市场社会过度竞争造成的人际关系恶化.使政治行为文明化.并有利于民主的巩固。  相似文献   

6.
并非所有的群体性事件都具有社会危害性和违法性,也并非所有的群体性事件都有敌意。社会冲突没有制度化,对社会冲突不够宽容,将群体性事件泛政治化,权力对权利的傲慢态度,群众对部分地方政府日益增强的不信任,这些因素都将导致敌意的产生、累积和传播。政府应以宽容态度对待社会冲突,通过建立社会安全阀和缓冲机制来调控群体性事件中的敌意。  相似文献   

7.
敌意作为社会心理学的概念,不是对事件作政治上的定性,只是指事件得以发生的内在动因。将“社会敌意”这一概念作为观察警察与冲突事件的一个新视角,同时把它看作是一个中介变量,即社会敌意的存在方式、表现方式、发生机制以及严重程度都会对警察干预冲突事件发生重要影响。社会敌意是双向度的,可以对冲突的双方造成负面影响和侵犯后果。在冲突干预过程中,警察的角色扮演与社会敌意是在互动中完成的。对社会敌意发生过程中的诸种特性的认识是正确应对冲突事件的一个基本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8.
在理论上,宽容与和谐具有高度亲和性,二者有共同的哲学前提、核心内容、社会背景、制度保障;尽管二者存在差异,但在逻辑理路上,宽容应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实践也可明证宽容是社会和谐的基石。若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打牢宽容这块基石。宽容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人性、人权得到尊重,促进政治和谐;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谐发展;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当程序承载着正义、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是民主与法治社会应当遵循的一项普遍法则。政策转换为法律作为民主与法治社会的一项制度,也应当遵循这一法则。同时,遵守正当程序可以保障政策转化为良法,可以保证政策转化为法律过程的正当性。遵循正当程序,就应该在政策转换为法律的过程中注重听取意见制度、公开与说明理由制度和避免偏私制度等。  相似文献   

10.
司法独立是作为法治的基础提出的,它得到了当今各国宪法、法律的普遍确认,并已发展为一项国际性的司法准则。同时,司法独立对民主、人权和法治都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析刑事侦查与大众传媒的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侦查与大众传媒本处于不同的领域,具有不同性质的职能.但在民主法治日益健全的今天,大众传媒的普及和公众知情权的强化,直接导致其与刑事侦查不可避免地发生关系,侦查与传媒的冲突也在所难免.其冲突的主要表现和危害是:传媒泄露侦查秘密,干扰侦查工作;过度报道诱导犯罪,影响公众安全感;报道颠倒黑白,影响社会认知;暴露案件相关人身份,严重侵害人权;批评指责侦查部门,丑化警察形象等.冲突的原因存在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但无论二者如何冲突,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民主人权进步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约翰·洛克是十七世纪英国著名的政治学家,他的著作主要有《论宗教宽容》、《政府论》上、下篇和《人类理智论》等,其中他的宪政思想主要体现在《政府论》的下篇中。他认为政府的目的是保障人权,因此需要对政治权力进行限制,进而阐述了他的人权、分权、民主和法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当今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通过法治建设推进社会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法治是确立公平正义价值、制约公共权力、维护人权和社会公正的工具。我国法治建设取得重大的成就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必须加强法治建设来推进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4.
公正,是法律的灵魂,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为解决各类社会冲突而追求和持有的一种法律理想和法律评价,具体的是指司法机关在处理各类案件的过程中,既能运用体现公平原则的实体规范确认和分配具体的权力和义务,又能使这种确认和分配过程与方式体现出公正性。 一、公正是法治的本性 司法公正是社会正义的一种,是其  相似文献   

15.
宪政视角下的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民主与法治的统一体,宪政所蕴含的基本精神是主权在民、权利保障和权力制约。从宪政的角度看,和谐社会实际上是权利与义务、权利与权力、权力与权力之间的和谐。在建构秩序化的社会和谐和落实民主、法治、人权的过程中,宪政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衡量一国民主法治进程的重要尺度。建立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不仅是现实需要,也是法理使然。本文以法哲学的视角从精神利益可物化性、人性发展、人权保护、法制统一、公平原则等方面对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表达自由是各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和自由,同时也是国际人权运动重点争取和保护的基本人权。表达自由有利于促使公民自身内在与外在的和谐,有利于公民自我价值的实现,有利于公民有效地参与社会的运行。表达自由也有利于宪政制度的有效实施,有利于促使政府忠实地履行职责,有利于宪政社会的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疏导和化解社会矛盾。在当今社会,如何保护表达自由得以真正实现,关系到每一个公民的切身利益,也是法治国家实现程度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民事契约和社会契约在主体状态、缔约目的、实现方式、违约后果上都有差异,具有各不相同而又整合一体的契约精神。宪政既要求有限政治又要求责任政治,它们都以契约精神作为意识基础,并体现着宪法、民主、法治、人权等理念在内的宪政精神。契约精神与宪政精神的确立,是中国法治发展的要求,也是中国法治得以建立或实现的意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以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核心目标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资源整合和秩序重建问题、焦点、难点和资源代际储存问题的解决,以及发展目标的动态实现,都需要加强制度文明建设;为此必须创建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制度和机制,完整配套的市场运作、监管以及宏观调控的制度和机制,公正合理的国民财富分配制度和真正充分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体制和法治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于1989年4月4日颁布,至今已十年了。十年来,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迅速发展及其对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产生的积极影响和作用,证明了这部法律是适应时代需要、促进民主法治建设和人权保障的一部重要法律。不少有识之士认为,“行政诉讼法的诞生,标志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真正开始。”在纪念行政诉讼法颁布十周年之际,作为法学教学工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