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高校扩招之后,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了大学生就业之外的一个社会新问题。据统计,2012年大学毕业生已超过680万,辽宁省2012年大学毕业生已达到26.4万,高校毕业生就业呈现越来越难的趋势。大学生创业在逐渐被社会所接受和认可的同时,也肩负着提高大学生毕业就业率和促进社会稳定等的历史使命。对高校创业教育的研究以及对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现状调查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魏强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12(6):167-167,172
我国自1999年开始高校扩招,10年间,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规模跃居世界第一,进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毕业生总量由扩招前的143万急剧增至2009年的602万,预计2010年将增长到632万,大学生就业困难也随之逐渐加剧。究其原因,有社会整体就业岗位供需不平衡、有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没有实现真正的市场化导向、也有大学生自身择业观念落后等原因。要解决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难题,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和大学生自己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3.
高校扩招以来,每年的大学毕业生数量大规模增长,造成大学毕业生人户分离现象十分突出。解决大学毕业生人户分离问题的途径主要有:打破大学毕业生就业户籍限制;放宽大学毕业生就业户籍迁移条件;实现大学毕业生就业户籍联网办理等。  相似文献   

4.
高校持续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连年增加,使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难成了全社会关心和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从分析问题入手,强调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以逐步改变大学生就业难现象。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高校扩招后女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中遭受性别歧视的问题日益严重。从经济学角度看,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包括:扩招背景下女大学毕业生的供过于求;政策失灵;生儿育女和操持家务等属于非市场劳动;统计性歧视等。我们应该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  相似文献   

6.
高职新生入学教育是帮助新生了解大学生活,树立新的奋斗目标,尽快完成由一名中学生到大学生转变的重要途径。尤其是近年来伴随着大学扩招,高职院校招生人数逐年增加,高职毕业生也急剧增加,就业形式趋于紧张,如何使大一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使高职毕业生与社会需求“合拍,”充分抓住新生入学教育这一契机,找准切入点,创新高职新生入学教育是关键。  相似文献   

7.
《人事天地》2013,(7):55-56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过去五年,全国累计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2800万人。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99万人,比上年增加19万人,就业压力增大。5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35号)(以下简称《通知》)。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有关负责同志就《通知》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8.
梁欢  陈健 《人事天地》2013,(8):10-13
每到毕业季,"就业难"就会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今年更是如此。699万,这个创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历史新高的数字,再次挑动了社会和媒体敏感的神经,也考验着各级党委和政府"促就业、保民生"的智慧和勇气。据统计,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比2012年增加了19万人,但截至2013年4月,全国高校毕业生初次签约率普遍下降约10个百分点。显然,依靠常规手段来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难以奏效,如何更新就业工作理念,创新就业服务方式,引导和帮助高校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桂林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犹如一艘破冰前行的航船,为我们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难题,顺利度过"史上最难就业季"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为解决大学生就业,我国在实践中形成了国家政策支持、高校牵头搭建就业平台和毕业生自主竞争为主的就业促进机制。该机制对大学生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女大学生基于传统性别文化形成的就业弱势仍需要更为有效的社会支持,应该在社会性别的视角下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女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10.
从1999年开始的高校招生规模以空前的扩招速度,使我国的大学从“精英”教育快步进入了“大众化”教育时代。伴随着改革同步而来的高校学科结构调整问题,学生的质量与数量的关系问题及毕业生就业问题等也都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从就业问题来说,就全国而言,近几年均有20%左右的大学毕业生未能顺利地一次就业。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校扩招和就业制度的改革,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而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就更加凸显。本文旨在通过对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和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以缓解这个难题,帮助其就业。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恋校族"群体开始扩大。"恋校族"既是弱势群体,又是高危人群。这一群体的存在极易引发众多社会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了解"恋校族"的现状并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从源头上减少"恋校族"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根据西方传统的高等教育理念,大学所应履行的毕业生就业责任是有限度的.在我国具体语境中,在选择就读大学与就读专业上并没有完全体现大学申请者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自主意志,高等教育作为一项服务其性价比在高校大扩招后明显偏低,所以我国高校从学理和道义上都肩负着相当大的毕业生就业责任.在当前教育实践中,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崇拜导致了大学在履行其就业责任时的困境,这一困境包括显性的就业率做假,隐性的普通大学教育偏离通识教育轨道等.走出困境需要研制科学地衡量大学毕业生就业水准的指标体系,需要改变大学就业水准同其招生指标硬挂钩的制度安排,需要坚守普通大学通识教育理念,加强对大学教学质量和收费水准的宏观监控.  相似文献   

14.
在高校扩招、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薄弱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时面临的心理误区不断增多,心理压力逐渐加大,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必须得到社会、高校及大学毕业生的重视,本文提出从四个方面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教育工作,引导他们以积极地心态面对择业。  相似文献   

15.
基于高校扩招直接拉动需求和投资,以及高校扩招形成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增长两个方面,对广东高校扩招的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研究表明,如果以当年度毕业生增加对当年度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看并不明显,高校扩招只能作为短期扩大需求和调整经济结构的一个手段;但从长期来看,高校扩招可以增加人力资本存量,这种人力资本存量对长期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1999年起,我国高校开始超常扩招,当年招生人数比前一年增加47.4%,2000年再增长25%,2001年计划增长10%,连续的大比例扩招,迅速提高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入学率,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根据教育部的规划,我国将于2005年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的大规模扩招缓解了升学竞争,使更多青年人圆了大学梦,受到了社会的欢迎。但是,如果从总体效益来考虑,我们对当前的形势并不能盲目乐观。我们不能忘记发展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适用人才,促进  相似文献   

17.
“校漂族”对高校发展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高等学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于是在毕业生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校漂族”。“校漂族”的出现影响了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成为当今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主体不仅受到了“校漂族”的影响。而且在解决这样的社会问题方面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文章分析了“校漂族”的成因和对高校产生的消极影响,并提出了高校在解决“校漂族”问题方面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我国高校持续扩招和国际金融危机过后的双重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严峻的就业压力面前,客观深入地分析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探索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模式的创新途径和方法,对于真正提升大学生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中的就业竞争力,对于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及就业满意度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尽管大学英语教学在最近十年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随着全国高校扩招,大学英语教学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学生总数增加、教师资源短缺、教学设备落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也被提上日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0.
钱诚 《人事天地》2013,(7):31-32
正又是一年毕业季,全国各地新一届高校毕业生的求职渐入尾声。对于毕业生和招聘单位来说,如何看待起点薪酬是一个重要而又敏感的问题,近年来围绕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和薪酬,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和争论,如大学毕业生"零工资"就业、大学毕业生月薪不如外出务工人员以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