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政府法制》2010,(4):9-9
一是强化社保再分配功能。在“十二五”期间要强化社会保障的收入再分配功能,在建立以社会救助、全民医疗保障和全民养老保险为主体的经济保障体系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应该拿出更多的钱来大力发展公共服务,加大对老年人的服务保障。2009年国民经济的目标是GDP“保8”,财政收入增长8%,而投入社保的财政支出预计增长17.1%,  相似文献   

2.
法律是社会利益资源和权利的分配书。解决当前我国日趋尖锐复杂的收入分配问题,应该大力发挥经济法在分配功能。经济法在实现再分配时应遵循利益平衡原则、社会整体利益原则和有限调节原则。发挥经济法的再分配功能,建立科学分配机制,要处理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加大利用财税杠杆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进一步完善劳动工资立法,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公平分配社会教育资源,缩小城乡教育投入的差距,并进一步强化经济司法。  相似文献   

3.
反垄断法再分配功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是社会利益资源和权利的分配书。经济法是利益资源和权利的一种再分配法,是在民商法等法律所作的权利分配的基础上,对原有权利安排作出适当调整和再分配。反垄断法同样具有再分配功能,通过对美国反托拉斯法的产生历史的考察可以证明这一点。我国的社会现实也需要反垄断法再分配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国家调节是对市场缺陷和市场失灵导致的利益分配失衡现象的救济与矫正,是国家介入利益分配领域后,对市场初次分配格局中存在的缺陷的补救,是在市场分配基础上的再分配。经济法作为国家调节社会经济之法,其本质属性在于国家调节,是对利益进行的再分配。以利益分配与国家调节之间关系的探究为基础,对经济法再分配功能的内涵与意义加以分析,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经济法的功能,并运用经济法的再分配功能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5.
经济法是关于社会整体经济利益分配之法,经济法所调整的社会整体经济利益的权衡、确认和保障活动实质上是一种利益的再分配活动。经济法的利益再分配功能首先体现在其对经济利益的再分配,同时也体现在对传统权利、义务等非经济利益的再分配。通过发挥经济法的再分配功能,能有效解决我国当前社会中存在的利益分配不公平问题,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强化再分配成效更快 通过完善市场机制来缓解初次分配领域的矛盾,是基础,但面临很多挑战.对中国目前来讲,完善收入再分配可能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7.
国民财富的分配分为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初次分配重效率,应重视民商法的调整作用;再分配重公平,应突出经济法的调控功能。经济法与民商法在国民财富分配中功能互补,不可偏废。当前,我国出现了国民财富分配严重失衡的现象,解决该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加大收入调节力度,经济法在这个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分配和国家再分配是两种共同作用的分配机制。实现理想的分配目标,有赖于两种分配机制的互动及相关法律保障制度的功能组合。民商法和经济法在分配问题上具有功能组合的内在前提,并表现出功能自主和功能依赖。民商法是基础,我国特殊国情和当前社会矛盾焦点决定了经济法是分配法制系统的重心。  相似文献   

9.
国家调节是对市场缺陷和市场失灵导致的利益分配失衡现象的救济与矫正,是国家介入利益分配领域后,对市场初次分配格局中存在的缺陷的补救,是在市场分配基础上的再分配。本文以社会分配正义为基础,通过法哲学和经济法与其他部门法的比较来论证经济法天然具有再分配功能的属性。  相似文献   

10.
试论我国遗产税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民共同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财产的再分配需要受到更多的关注,遗产税的呼之欲出能很好地调节过高收入,对促进人们勤劳致富有重要的意义。虽然开征遗产税面临着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但它的开征却依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张东 《法学论坛》2012,(1):36-43
收益公正分配是转型时期社会公正的重要维度,维系人权保护、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与国家治理,蕴涵着分配正义理论。多种因素决定经济法分配正义是复合正义,强化在市场分配机制基础上的国家再分配职能,以促进社会基本结构的公正。经济法分配正义理论通过奠定收益分配之理论基础,提供收益分配之制度属性的路径促进收益公正分配,进而实现以社会公正为中心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推动中国社会顺利转型。而以分配正义为衡量尺度,我国收益分配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天津、重庆、福建、江西等多地已经开始执行新的社保缴费基数标准。与去年相比,上述缴费标准均有所上调,其中,天津社保缴费上限上涨达到1278元。在社会平均工资逐年增长的情况下,各地对社保缴费基数予以上浮,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但今年社保缴费基数上浮却引起网上网下吐槽不断:"工资太低,保险费太高"、"不交了,自己养老吧!"、"放弃吧损失太大,继续交吧压力山大"……  相似文献   

13.
面对收入分配失衡的格局,《个人所得税法》应有所作为,也能有所作为。以税法分配的二元结构即强制性分配功能与诱致性分配功能为分析框架,我们可以发现,2018年我国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在强制性分配功能方面改进明显,但仍然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其在诱致性分配功能方面的改进则相对较少,尚需今后作更大程度的调整优化。为进一步强化分配功能,未来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法》应在综合所得税制、基本费用扣除标准、专项附加扣除、税率结构、慈善捐赠税收优惠等方面加以调整变革。《个人所得税法》的分配功能发展空间仍然巨大,其对中国分配格局的矫正作用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14.
《政府法制》2011,(24):10-10
《中国改革》2011年7月27日刊登吴敬琏的文章: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在过去几年中把分配改革的注意力过分集中于发挥政府的再分配功能,而没有能够从初次分配着手,堵塞中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源头。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收入分配格局中劳动报酬比例过低和居民收入比例过低的突出问题,需要高度重视税收调节在实现分配正义中的积极作用。为此,我国个人所得税法改革的目标应当是在逐步提高个人所得税收入规模的基础上,侧重于强化其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选择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课税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一月回望     
[热点]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称: 个税起征线还可再高点出席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的人员8 月24日分组审议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时赞成提高工薪所得扣除费用标准,加强对高收入者的税收征管,调节收入分配,防止出现贫富两极分化的现象。一些委员提出,个税起征点应适当提高。赵地委员认为,从现在人们收入的增长以及支出的增长来  相似文献   

17.
郑仁杰 《法制与社会》2010,(12):106-107
央企的利润依然抵挡了世界金融风暴强势增长,但这些垄断企业所上缴的利润却仅仅只占十分之一。收入分配问题成为2010年两会期间的热点问题。全民关心,垄断企业利润何去何从?本文将从高管薪酬、职工成本、利润分配和垄断福利四方面对垄断利润进行简要分析,希望引起相关人士对垄断利润分配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联邦主义认为,在一个多级财政体制下,应该注意发挥各级政府在其独特擅长领域的比较优势,经济发展性事务和相应的财政支出应该主要交由地方政府负责,再分配事务及其财政支出则主要应由中央政府来承担。中国自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支出职能配置与分工,并不符合功能性联邦主义的标准,而是一种“准功能性联邦主义”,即中央在放权让地方承担经济发展主要职责的同时,也将再分配支出责任一起转嫁到地方并主要以财政转移支付来进行填补和带动。这一制度策略不仅有损社保制度公平与效率,而且在宏观上造成了我国向公共财政转型的艰难,具有不可持续性。应在进一步规范政府间事权、巩固地方发展积极性的基础上,提升社会保障的统筹层次,逐步提高中央政府的再分配职责,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稳定和规范的功能性体制基础。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惠州市纪委、监察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依托科技手段联合开发了"惠州市社保基金电子监察系统",将全市386万医保参保人员的120多亿元社保基金全部纳入监控系统,对基金收缴、管理、支付进行全程监控,为社保基金安装了"监控雷达",保障了全市社保基金安全运行。监控功能"齐"。社保基金电子监察系统拥有基金监督、业务监管、监察督办、综合查询、政策法规库、基础设置等六大功能。基金监督功能主要对基金总量、收支情况、银行账户信息进行  相似文献   

20.
劳动部提出缓解社会分配不公的八项举措针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1996年将着力调控国民收入分配中个人收入增长过快问题.缓解社会分配不公.劳动部提出以下八项举措:严格执行、不断改进弹性工资计划;改进工效挂钩,强化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强对职工工资外收入的综合治理;加强企业经营者工资收入管理.要在具备条件的国有企业中积极稳妥地试行企业经营者年薪制办法;加大对垄断性行业工资收入的调控力度,对不同行业实行分类管理,从严掌握其实发工资的增长速度;继续严格执行《工资总额使用手册》管理制度;建立企业工资内、外收入监督检查制度;积极配合税务部门强化税收征管,发挥再分配环节对工资收入的监督调节作用。(摘自《中国劳动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