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新长征》2006,(12):F0002-F0002
任长忠是白城市农科院副院长、研究员,兼任吉林省燕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农业部“十一五”948燕麦产业化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吉林省高级专家;获得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城市包围农村”的现象,即为了扩大城市规模,借助于城乡二元结构,低价征用城郊农村的土地,逐渐将一部分村落包围在建成区内。这些原本处于城市郊区的村落,进而位于城乡结合部,并伴随着城市的持续扩张,最终蜕变为“城中村”。在城区以外的农村看来,它无疑是城市的一部分,就如同是城市中的一个社区;从城市居民看来,它俨然仍是农村。这就使得“城中村”兼具农村和城市的双重特点:人们的生活方式像城市,但人们的思想意识却像农村;追求土地产出更高的经济效率像城市,但无规划的土地管理仍然像农村等。  相似文献   

3.
严婷 《当代党员》2008,(2):63-63
2007年12月28日,沙坪坝区委组织部拉开了“三方互动谋发展、城乡统筹促和谐”共建活动序幕。活动由沙坪坝区级部门党组织牵头,对口联系的社区、村党组织共同参与,旨在打破城乡、区域界限——在党务人才等方面,城市支持农村;在活动阵地、教育培训设施等方面,城市和农村整合利用;在经验、信息等方面,城市与农村互学互享。  相似文献   

4.
陈国辅  赵美英 《唯实》2008,(8):135-138,13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苏南探索、实践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之路:“苏南模式”的形成,探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经济建设道路;“苏南模式”的所有制改革创新,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混合所有制、城乡融合的园区经济建设之路;“新苏南模式”的形成,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城乡一体化、开放型的经济建设之路。“新苏南模式”的发展,正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解决好“三农”问题,全国,尤其是广大欠发达地区才可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三农”问题,其出路在于给农民平等的国民待遇——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实现城乡共同发展;深化土地承包制改革,明晰农民对土地的产权关系;改革财政金融体制,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公共事业的财政金融扶持力度;保证农民的政治权利,让农民成为改革的主人。  相似文献   

6.
《党课》2006,(2):12-13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相对于城市,农村人口众多等。这种状态既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也是这些国家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7.
资源重置:重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直接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乡分隔的二元经济体制下,生产要素大凡以“城市”为中心单向流动,农村资源强制向城市单向流动,农民至少承受着“生产技能高度流失”、“基础资源加速流转”、和“再生资源高价购买”的三重“剥夺”,国家在社会保障上继续偏向城市的政策,使农民成为经济发展的牺牲者。重置资源是重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直接诉求,政府要利用公共资源分配权,合理引导资源回流农村;公正地对待城乡保障,重点保障低收入的农民人群;在跨产业的调节上,扩大农业的范畴,尽可能地将后农业生产的利润留在农业内部,完成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8.
城乡不平等是指我国农民相对于城市居民而言在社会、经济、法律等方面享有不对等的待遇和权益。这种城乡不平等的现状具体表现为: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剥夺了农民迁徙和居庄的自由;农民承受着不该由他们承担的重负;长期存在的“剪刀差”损害了农民的利益;社会保障制度只面向城市居民,而农民则被长期排斥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在城市建设用地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城市剥夺农村的现象。这种城乡不平等的成因主要有社会历史根源、经济根源和具体制度的根源等。为此,要消除城乡的不平等就必须树立城乡平等理念,并对重城轻乡的政策走向予以调整;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迁徙流动和选择住所的权利;要从体制上解决农民负担沉重的问题;把农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民构建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切实加大国家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9.
在全省城乡文化均衡一体发展的背景下,我省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逐步形成“城市——区(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文化圈层,城市有“15分钟文化圈”,  相似文献   

10.
城乡关系一直呈现出“分立而不分离”的特征,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透过描述性分析,揭示出中国城乡关系在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存在严重失衡。在此基础上,我们利用“城市偏向”的理论范式尝试性地对中国城乡关系失衡的缘由进行了理论解释,认为中国的城市偏向主要包含1978年之前的价格偏向和1978年之后的非价格偏向,造成这一偏向的直接原因主要在于以重工业为主的赶超型发展战略、以GDP为中心的政绩考核制以及农村集团的数量悖论;而这一偏向政策得以存在和持续的本质根源则在于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作用。对此,文章认为可通过制度供给、对乡村的补益赋权以及次级城市发展战略等发展路径,最终实现城市与乡村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共产党人》2008,(23):47-49
刚刚过去的10月,中国官场刮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肃贪风暴:文化部党组书记于幼军被免职;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朱志刚、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黄松有、国土资源部办公厅主任吕国友被“双规”。  相似文献   

12.
2007年6月,被国家批准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重庆在土地改革领域进行大胆探索,创造了土地流转的“九龙坡模式”。九龙坡区试点“土地换社保”、“住房换宅基地”——政府拿出原农村宅基地的20%左右,集中兴建新型农村社区,其他80%左右的农村宅基地指标置换为城市建设用地.用多得的土地出让金等收益补贴农民购房。去年以来,江津区在探索农村建设用地制度改革方面又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3.
声音     
《廉政瞭望》2005,(6):25-26
《2005年农村经济绿皮书》呼吁——农村政策应作大调整;公文也要有“个性”;三大矛盾突显中国经济增长失衡的特殊性;国内金融业“七宗罪”;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四大因素;  相似文献   

14.
受邀的12位经济专家 王洛林 中共中央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吴敬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干事、经济动态组组长,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方案研讨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吴树青 北大教育基金会理事长,曾任北京大学校长 黄达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财贸物资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 谢平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研究员 胡鞍钢 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小组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国情研究室主任 林毅夫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相似文献   

15.
龚晓宽,1950年12月生于贵州省贵阳市。1979年考入贵州省社会科学院,1984年考入四川大学经济系攻读研究生,1987年7月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历任(贵州社会科学)杂志编委、(开发)杂志编委副主任、贵州省社科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等职,现任贵州省社科院副院长、副研究员。主要著作有《赶超的基石——中国西部地区深化农村改革研究》、《走出怪圈——中国西部农村返贫现象研究》、《贵州农村改革研究》、《旅游经济管理》、《旅游企业管理学教程》等。1992年被评为贵州省四化建设标兵,获“五·一劳动奖章。”专著及论文多次获奖,其中《赶超的基石——中国西部地区深化农村改革研究》被评为贵州省第三次社科优秀科研成果(1992—1995年度)一等奖(注:此次评奖一等奖仅2项)。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乡经济发展差异的文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祝影 《探索》2003,(3):115-117
由于历史原因和体制缺陷,中国形成了“现代城市文化—传统乡村文化”的文化格局,这一格局使现代中国的城市与乡村之间表现出巨大的文化反差,本文引入文化距离这一概念来阐述这种城乡文化差异。根据文化与经济的互动关系原理,城乡文化距离的存在必然导致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这就为改革后中国市场经济发育的城乡差异找到了文化根源——城市具有市场经济的文化基础,而乡村经济的发展受到某些文化制约。  相似文献   

17.
解决“三农”问题是新时期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有丰富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西方经济学家关于城乡关系的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城乡关系思想,是我们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我国日益凸显的城乡二元结构构成了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实践需求。我国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路径是: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体制机制;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建设现代农业和农村;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相似文献   

18.
王庆  邓建华 《当代贵州》2007,(13):13-13
邹东涛,陕西汉阴县人,经济学教授:历任西北大学教授、国家体改委经济体制改革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现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生产力学会常务理事;著有《十字路口上的中国》、《转轨的中国》、《中国经济体制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等书;主编“世界市场经济模式丛书”、“中国改革开放20年丛书”、  相似文献   

19.
开发区、城区、县城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城乡一体发展问题。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城市优先发展”的思维定势,没有把城市与乡村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看成是统一的现代经济社会系统的建立过程。在这个新型系统中,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把城市和农村看成是各自独立的发展系统,搞封闭式的发展,而应确立农村与城市统筹发展的理念,使城乡之间建立起内在的联系,使要素资源合理配置,实现长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所谓城乡一体化,就是以城市为中心,以集镇为纽带,以农村为基础,把城镇和农村连结在一起,实现产业配套发展、城乡共同繁荣。走城乡一体化道路,是农村市场经济发展。资源合理配置和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由单一发展农村经济向综合发展城乡经济的大跨越,是农民奔小康、走向富裕的呼唤,也是一种势在必行的现实选择。 一、按城乡一体化要求,加快实现农村工业化 工业经济是发展城乡一体化区域经济的“脊梁”,是城市经济向广大农村辐射的源头,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居主导地位。我们始终把大办工业、办大工业摆在全局经济工作最重要的战略位置,充分发挥近邻大武汉的区位优势,接受中心城市的信息辐射和科技拉动,大力推进城乡之间、企业之间各种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