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阳晨雨 《南风窗》2012,(22):80-83
面对经济疲态、执政党颓势和滚滚抗议浪潮的叠加,辛格政府所要启动的,既是没有多少退路的"背水一战",更应是"挽救人心的改革"。最近关于印度经济改革的几则新闻值得关注。一是印度经济事务大臣10月14日称,他预计印度今年出口下滑10%;二是评级机构惠誉表示印度政治环境不稳,令改革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风险,而标准普尔发表声明称,  相似文献   

2.
随着近年来印度经济的强劲发展,印度的经济改革与发展日益为世人关注,并且自觉不自觉地与中国的改革开放相比较,两者的改革模式和发展谁更有优势和潜力成了一个热点义议题.  相似文献   

3.
印度经济现在的高速增长只是其压抑已久的消费需求的进发,这种情况在中国经济改革之初也曾出现过。在全球竞争中,我们更应该关注的应该是自己已经暴露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印度的能源外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印度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发展,其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2004年它的增长率高达8.2%,与中国一起被称为亚洲经济的"双引擎".然而,同中国一样,经济高增长的背后是惊人的能源消耗.目前印度的石油日均消耗量达200多万桶,是亚洲地区仅次于中国、日本的第三大石油消费国.能源消耗量的增大和世界石油价格的不稳定,使得印度意识到需要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能源外交.  相似文献   

5.
美刊《中国经济与商业研究》2006年2月号刊登了加拿大康尼斯托加学院商学院迪利普·K.达斯题为《中国与印度的经济--可比部分的比较》的文章。该文认为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和印度以新兴经济大国的姿态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崛起,两国的经济地位以及融入全球经济的程度都在持续增加,但是,它们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力并没有超过其他的新兴工业国家。现将文章主要内容介绍如下。一、中印经济的概述中国和印度有着太多的共同点,两国都是人口大国,两国人口之和占全球人口的1/3,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有着古老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两国内部的经济多样化特征显…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南亚地区形势稳中有乱,大国政治经济相对稳定,小国动荡加剧、经济不振。印度外交活跃,地缘政治因素对南亚影响上升。地区安全旧患未除,又添新忧。中国和南亚国家合作续有进展,机遇挑战同步增加。印度经济重新提速但莫迪改革遭遇阻力莫迪政府执政地位稳固,将发展作为施政第一要务,为改革拟定"路线图",在吸引外资、放松管制、精简机构、提高效率方面推出一系列举措,启动金融和国有银行改革,撤销  相似文献   

7.
今年年初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无处不在"的印度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印度与中国的快速发展并列成为论坛的第一议题.印度经济也确实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就:2003-2004财年印度GDP为692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10经济大国;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最新<2005-2006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印度名列第50位,仅次于中国;其购买力平价达到27780亿美元,位列美、日、中之后成为世界第4大经济体.  相似文献   

8.
2003年第四季度,印度的经济增长率创记录地达到了10.4%,超过了过去8年来中国任何一个季度的增长水平。国内开始对我们身边的这个大国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而在各种比较研究中,必定要提及印度软件业的强大。"中国和印度的软件产业总量差距并不大,中国软件业的总产值甚至超过了印度。只不过中国的软件产品只有10%用于出口,其余大部分都用于国内市场;而印度软件的出口份额占到80%。再加上印度政府、企业口径一致地对外宣传,打造软件业的国际形象,所以其声势远远超过我们。"  相似文献   

9.
媒体     
《南风窗》2006,(7)
[看中国]龙象之争中国在几乎所有宏观经济指标上都超过了印度。在2003~2004年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中国在宏观环境指数上排名第25,印度排名第52。中国的GDP增幅更快,人均收入是印度的两倍;出口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印度,出口总量则更高;钢铁产量更高,公路和高速路里程更长,高楼大厦也更多,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额是印度的10倍。不过微观经济指标方面,情况要复杂得多。2004年,在衡量经济增长微观基础的企业竞争力指数(BCI)排名上,印度为第30,远远领先于中国的第47。其他的微观经济竞争力资料(如公司经营及策略和国内商业环境品质),印度(第30和第3…  相似文献   

10.
印度是中国西南周边最重要的近邻,其对中国周边战略的身份是综合性的,进而也是中国周边地区战略形势演变的一个常量,这既是由印度的巨大体量所决定,也源于中印整体关系特别是可能长期存在的边界纠纷,还体现在印度对中国与南亚次大陆国家间关系的影响上。但更重要的是,随着印度的快速崛起,其对中国周边战略产生的不可预测的影响正在迅速上升。印度作为中国周边战略形势演变的变量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即中国对印度力量的评估、美国等大国对印度地位与作用的看法以及印度的自我定位都处于变动之中。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三大变量的最终驱动力主要来自印度的发展及印度由此增加的力量将用于何种战略目标。因此,印度的何种身份以及在哪些领域对中国而言更为重要,是中国对印度战略的重要决定因素。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印度在可预见的未来都不大可能具有助力中国的正面意义,但中国仍需要从大局出发制定促进稳定的策略,同时也需要做两手准备。一方面印度应该被视为潜在的合作伙伴,中国应致力于促进和塑造与印度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另一方面,亦有必要应对印度将中国视作主要对手而来的各种消极现象,全力遏制将中印关系导向对抗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媒体     
《南风窗》2013,(8):16-16
01印度能成为一个大国吗?英《经济学人》3月27日中国无疑已经加入世界大国行列。而人们常常以谈论中国的口吻来谈论印度。但在大多数人眼里,印度仍是一个无法完全与大国步调一致的准大国。这是印度的悲哀。印度本该作出更多的贡献,尽管财力和经济活力不如中国,但它致力于法治、人权建设,这是强大的软实力。但印度还没有认识到自己成为稳定力量和国际秩序维护者的巨大潜力,最  相似文献   

12.
媒体     
《南风窗》2005,(17)
中国和印度:互补创造双赢中国和印度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1/3。中国经济的年增长率平均达到9.5%,印度也有6%。许多学者根据两国年轻的人口、高储蓄率及可发展的空间评估,认为从经济基本面来看,未来几十年里。中、印经济仍将维持高增长。  相似文献   

13.
时宏远 《南风窗》2012,(20):84-85
尽管印度不满不丹与中国加强关系,但印度自己却与中国在外交、经济领域交往紧密。因此,不丹加强与中国的友好关系是很正常的事。  相似文献   

14.
媒体     
《南风窗》2006,(18)
印度经济必超中国的理由近年来,中印两国经济都在飞速发展,GDP增速几乎不相上下。有人可能会问,印度经济有一天会超过中国吗?初看之下,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目前中国已经遥遥领先。但印度正在快马急鞭地追上来,甚至有一天会超过中国。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相比之下印度的社会体制对外界变化冲击的承受力也更强。尽管许多本国有识之士对印度效率低下的表决机制和拖沓庸懒的办事作风提出了强烈批评,但无疑这是一个更加有利于社会稳定的管理体制。印度在许多经济发展问题上作出错误决策是因为参与决策的人出了问题,并非因为表决机制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印度经济以年均8.5%的速度增长,受到世界的瞩目,但其外国直接投资规模却一直是各项经济发展指标中的滞后因素.受到中国经济特区招商引资效果显著的成功启示,2000年,时任印度贸易部长的莫拉索里·马兰提出了建设印度经济特区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6.
时宏远 《南风窗》2008,(3):79-81
也许,辛格总理从共产党执政的中国"取经西归"后,会拿出更多的鲜活案例来说服同样尊奉马克思主义的左翼盟党顺应潮流,给已经落后13年的印度经济改革一个新机会。  相似文献   

17.
媒体     
《南风窗》2016,(25)
正01中国与印度的能源消费之路将走向何处?英《经济学人》11月26日国际能源署表示,虽然印度目前的人均能源消费总量还低于非洲国家,但是到21世纪20年代中期,随着印度经济增长和印度人口数量成为全球第一,印度将成为全球石油需求量的增长引擎。中国的能源消耗总量在全球也处于领先地位。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占据世界石油消费增长的60%,在2014年以前也推动了石油价格的增长。尽管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中国与印度经济下行,国际能源署预测,假设全球气候变暖的幅度控制在2℃的目标无  相似文献   

18.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印度莫迪政府对其大国外交战略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在"印太战略"推进上,莫迪政府同美国及其盟友打造海上战略"准同盟"的意图日益凸显;在对外经济布局上,大幅推进同中国"经济脱钩",并希冀重塑印度同全球产业链的相互依赖关系;在价值观念上,刻意突出中印意识形态差异和对立,以所谓民主国家自居,拉近与美国的距离。印度的这些战略调整,一方面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给印度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另一方面则由于中美战略竞争加剧,使印度认为其战略投机空间加大。印度大国外交战略的调整与未来发展,主要取决于莫迪政府在国内经济发展及疫情管控上的成效以及中美战略竞争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9.
<正>金砖国家的概念最初来自高盛公司经济师吉姆·奥尼尔,表达了对未来50年金砖国家发展前景的看好,这一信息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的两年里,金砖国家经济表现良好,曾一度引发金砖国家经济与发达国家经济表现存在"脱钩"的论调。在金砖国家峰会连续召开之后,国际社会认为金砖国家试图将其经济实力转化为国际政治影响力。与中国、巴西、印度和  相似文献   

20.
5月13日,印度大选揭晓,国大党出人意料地击改了执政的印度人民党.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国大党主席索尼娅·甘地竟然宣布不出任新政府总理.这在印度国内引起轩然大波,究竟谁是新总理人选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5月19日,72岁的曼莫汉·辛格被总统卡拉姆任命为印度总理,也是印度独立以来的首位锡克族总理.辛格的任命宣布后,即将执政的联合进步联盟以及支持联盟的左派政党纷纷表态支持.印度工商界和投资者也普遍看好这位有"印度经济改革之父"称号的国大党高级领导人.辛格以印度经济的"解放者"而闻名,他先后辅佐过英·甘地、拉·甘地和拉奥三届国大党政府,是国大党三朝元老,也是印度政坛最不带政治色彩的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