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进行了深刻批判之后,一些离经叛道的西方经济学家也逐渐得出了相似的看法,这就是:古典自由主义所鼓吹的自由市场的万能与和谐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具有神奇魔力的现代市场有其自身固有的缺陷和过渡性质。因此,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绝不能走一条资本主义发展市场经济的老路,拟建中的市场体系也绝不能成为发达国家市场体系的复制品。所以,对现代市场体系的结构进行反思,就具有了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现代市场的结构缺陷   市场体系是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干预的“二重性”矛盾日益突显。一方面,中国的市场是在政府作用下“造成”的,政府干预与市场发展是不可分割的融合体;另一方面,市场机制的深化发展又要求政府减少干预,政府与市场之间又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冲突。其中,市场发展不成熟,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现实作用缺乏市场经济经验以及社会资源有限性是主要原因。从大局上来看,中国政府干预的路径方向应建立在两个认识与协调的基础上,即认识到政府干预的“二重性”矛盾将长期存在,认识到中国的市场经济不能通过模仿自由市场化与全面私有化来实现;同时协调政府与市场以及政府与第三部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周新城 《学习论坛》2008,24(11):34-39
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在我国,市场经济必须而且能够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不是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简单地"拼装"在一起,而是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计划手段和市场手段都不是万能的,二者缺一不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仍需要注意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价格改革的不断深入,物价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领域。今年我国又面临加入 WTO,国际市场价格必然会对国内市场带来一定的冲击和影响。新形势下物价部门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职能拓宽了,担子更重了,政府对物价工作的要求也更高了。   加强物价工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物价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由市场经济客观规律决定的。市场机制的核心是价格,市场供求是否平衡,市场发育是否完善,国民经济运行是否健康,都可通过价格总水平变动反映出来。如…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关于计划与市场关系的相关论断,就其本质而言是"结合说"而非"取代说"。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社会主义利用市场,不是建立在对计划的否定基础之上。市场经济机制对当下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其独具的优势,但不可否认也存在特定的局限性,而计划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弥补上述不足性的发挥。并且,计划并非如一些学者所言是"先天不足",科学制定并有效利用计划是社会主义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本质上而言,应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复合型"经济体制,而非以市场排斥计划的单一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在坚持计划机制基础上对市场经济的科学利用,这种利用并没有改变市场经济作为经济体制层面的客观中立性。  相似文献   

6.
黄刚 《理论研究》2013,(2):74-80
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宝贵经验,这一经验的取得是以科学理解"计划与市场"这对基本范畴为前提的,以此为基础,我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经历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崭新道路。  相似文献   

7.
前线文库     
《前线》1998,(3)
前线文库“再就业工程”不是“行政安置工程”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潘锦堂在1月21日《中国市场经济报》撰文指出,从定性上看,再就业工程是“市场就业工程”而不是“计划就业工程”,再就业应服从市场配置而不是行政安置。从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下岗者还是...  相似文献   

8.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但不是万能的;政府的计划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也有缺陷。因此,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是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美国由弱到强的崛起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市场经济的真谛,即市场经济是弱肉强食的经济。弱者如果不想被强者吃掉,惟一的办法就是认清自己的竞争地位和实力,一方面深沟壁垒,另一方面找准强者的弱点主动出击,打一场经济上的以弱胜强、由弱到强的持久战。那么中国在世界市场竞争中究竟处于什么位置呢?旧中国显然是个弱者。从历史上看,市场经济、股份制、董事会、交易所其实在中国都不是新鲜事物。最近在北大举办了中国百年证券展,展览表明,中国清末就开始发行股票,上海滩的杜月笙等“闻人”更是身兼多家公司的董事长。但是,在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在客观上已经形成了开放的经济循环体系。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能否顺应经济发展趋势,迈向大市场,融入大循环,亦已成为能否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性问题。欠发达地区只有打破封闭,加快市场化进程,才能激发经济发展的生机与活力。迈向大市场,融入大循环,是市场经济对欠发达地区经济运行方式的客观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经济是流动经济、循环经济,资本只有在流动中才能增值。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不是封闭的、分散的、相互割裂的小市场,而是开放的、统一的、相互联系的大市…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商品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对外经济贸易的不断发展,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已逐渐融为一体,面对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保护和振兴民族工业的唯一选择——就是树立中华民族自己的名牌产品。结合重庆实际情况,就是要进一步贯彻重庆市委、市政府和重庆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有关实施名牌战略的方针、政策,提高重庆全市名牌产品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为振兴重庆经济,需要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努力,创立、发展、扶持、保护中国名牌产品和重庆名牌产品,积极宣传重庆实施名牌战略以来所取得的成就,把质量立市、名牌兴渝的伟大意义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2.
中国报纸自办发行1985年始于洛阳日报社,它有效地解决了当时邮发的诸多弊端。22年来,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发行竞争日趋激烈,发行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仅仅拥有发行自主权已经远远不够,发行必须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如果你没有占领发行市场的能力,发行自主权将失去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历史——现实——未来的聚焦点上,中国文化建设应该明确和树立什么样的文化理想?我们认为,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理想目标是发展先进文化。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是既有高于以往一切社会形态的物质文明,又有高于以往一切社会形态的精神文明的健全的社会。在当前,处在我国社会结构转型状态下的市场经济虽然可以为一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健全的人类社会奠定物质基础,但是,市场经济生活毕竟不是社会生活的全部。市场经济固然造就了作为其立命…  相似文献   

14.
连建明 《党建文汇》2007,(11):12-12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早就引起全世界的瞩目,而近期引起进一步关注的,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崛起。中国A股市场总市值已经突破27万亿元。仅仅两年前,A股的总市值还只有3万亿元,两年里总市值增加9倍。  相似文献   

15.
《理论与当代》2011,(4):55-55
周天勇在2月14日的《北京日报·理论周刊》上撰文指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上对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议论很多。有人认为:实行个体私营与市场经济,必然会造成贫富差距和两极分化,并且认为中国已经出现了两极分化。进而把邓小平同志设计的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和市场配置资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视为总根源,因此要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平问题。需要重新回到计划经济体制上。  相似文献   

16.
刘琪 《理论与当代》2003,(12):33-35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要求中国在经济学、法学、哲学等领域进行大规模的同时变革,这些理论上的变革也就应该成为市场新领域中清晰、明确的指导原则。与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相比,中国在向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并以此为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手段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协调的理念。本文仅就中美两国在证券发行制度中的不同做法及由此表现出来的不同指导思想和理念来探讨在证券发行制度中,中国应向美国学些什么。  相似文献   

17.
李森 《发展论坛》2003,(11):37-39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实质就是政府把那些本来属于市场的配置社会经济资源的“权力”交还给市场,使市场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因此,深化市场化改革,关键是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合理界定政府的经济职能,使政府在制度转型、体制创新和促进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体制的逐步完善,从一些经济领域中逐步退出来,而集中履行其核心职能。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与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转变政府职能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的定位…  相似文献   

18.
《求实》2015,(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一创新观点揭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特殊逻辑,同时结束了以往模拟化市场经济的时代,让中国的市场经济更加真实。通过对模拟化市场经济缺陷的深入分析,以及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变迁历程的梳理,论证了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是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而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必须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和通过深化要素市场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9.
乔秀伟 《世纪桥》2009,(9):68-69
在经过30年左右的经济改革历程之后,中国流通体制的改革必将步入一个新的阶段。新一轮的改革将促使中国的流通业进一步向市场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方向迈进。改革将着重于中国统一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市场具有重要影响作用的大型流通集团的组建与培育,现代化流通方式和流通技术的引进和创新,流通企业人员素质、经营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的改善和提升,以及市场法规体系和管理系统的更新与完善。这一切都是为了促使中国的流通体制能够适应中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适应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向外开放。同时也是为了促使中国的流通资源得到进一步的优化组合和有效利用,促使流通企业的经营效益能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0.
苏诚友  耿庆彪 《唯实》2000,(4):41-43
目前,拓展农村市场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经济学家分析认为,农村市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我国农村市场发展滞后,农村现有购买力只占全国购买力的 40%左右,其潜力巨大。拓展农村市场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拓展我国农村市场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不断改革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强化市场机制的作用,缩小计划调节的范围,因而在经济建设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实现了明显进步。从1978年到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9.8%,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