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薛然巍 《行政论坛》2009,16(4):72-75
社会弱势群体是一个相对概念,并非绝对范畴.在社会任何发展阶段,"人"都应当是目的.而不能作为手段.对弱者的关怀和保护是人类特有的道德法则,基于对同类的关怀,社会弱势群体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这也是法律所追求之正义、平等理念的要求.对社会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应然路径是:赋予社会弱势群体平等的法律地位,增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建立和完善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加大社会弱势群体就业力度等.  相似文献   

2.
卢风 《理论视野》2011,(10):41-43
人之为人在于有道德。有道德的人必有所不为,无所不为的人常被斥为禽兽。有所不为,即能够做某些事,但不屑于做或耻于做。道德所规定的"应该"和"不应该"就指示我们在能够做的范围做出选择。在民风淳朴的时候,很少人不做应该做的事情,如孝敬父母,或做不应该做的事,如坑蒙拐骗,杀人越货。在人欲横流、道德沦丧的时代,则会有较多的人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近年来,长沙市岳麓区坚持法治和德治"双轮驱动",努力建设道德强区,积极引导辖区干部群众遵法守法、崇德向善,推出全国道德模范廖月娥、时代楷模段江华、中国好人夫妇谢芳谢海华等120多名国家和省市级道德模范,"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社会风尚蔚然形成。  相似文献   

4.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基本内涵是诚恳老实,守信无欺。它要求人们对己不自欺、诚实无妄,对人不欺人、重承诺、守信用。诚信是为人之本、立业之基、为政之要,是维系社会正常运行的基本纽带,对于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具有根本性的意义。正因为如此,自古以来,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种宗教、任何一种文化,都把诚信作为一种基本道德要求。任何一位追求实现社会和谐理想的志士仁人,都极为重视诚信对于社会政治稳定、国家长治久安、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特殊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法律与道德作为调节社会的基本规范,它们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任何社会中都有法律与道德的共同基础,诚信便是商业社会中法律与道德的共同基础。因此,我国在构建诚信法律制度时不应忽视诚信道德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甄真 《学理论》2012,(14):17-18
面对当前社会转型期出现的诸如道德滑坡等现象,"道德法律化"便随之被提出并不断加以论证。然而,倘若一切违背公序良俗的现象都用法律的手段加以解决,其后果也许只能是"泛法律化"。因此,明确道德与法律的界限,认清道德要求法律化的危害,具有重要的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但我国目前的信用问题却非常严峻,企业、个人、社会中介组织和政府都存在着信用问题。究其原因,与传统"自然道德"的衰微与不足有关,也与转轨期政治经济体制不完善与法制不健全有关。因此,要构建新的社会信用制度,必须从道德机制、制度机制和法律机制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纪律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行为规范.它同法律、道德一起维持着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迄今,法律和道德都已建立了自己的专门学科,即法学和伦理学.纪律能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以抛砖引玉. 一、纪律学是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众所周知,纪律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在古代就已产生,但它迄今一直是附属于法律和道德的范畴.《左传·桓公二年》中说:"百官于是戒惧,而不敢易纪律".这里的"纪律",指纲纪  相似文献   

9.
杨平 《学理论》2012,(15):250-251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在新的时代会遇到新的问题。因此,社会各方面都应该重视大学生的道德建设和法治建设。通过对大学生法律知识学习现状的分析,针对教育部"05方案"实施以来,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展开讨论与研究。并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利用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改善教学环境,扩展教学空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行政垄断的道德实质和道德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垄断不仅是个法律的问题和行政责任的问题 ,而且还是一个伦理道德的问题 ,是一种道德现象 ,可以而且应该对它作道德的批判和道德的调控。它是一种在合法条件下的不公正行政 ,其道德实质就是在利益关系调控和选择上的错位和公正伦理原则的沦丧。行政垄断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 ,对社会政治、文化、道德等方面的建设与发展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任何社会在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时,都不仅重视法律的作用,同时也重视道德的影响;都不仅要严明法制,还必须伴随着对道德风尚的提倡.  相似文献   

12.
屈青山 《学理论》2012,(18):44-45
针对当下中国社会上频发一系列道德事件的问题,从中国的历史传统遗留、官德失范、法律执行力弱、学校教育不力、家庭教育不当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归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冀能对当下中国道德的"病灶"予以调理,并能够起到减缓社会、国家和个人痛楚之功效。  相似文献   

13.
由于看客文化、角色和教育缺失的影响,导致了在社会生活中我们的见危不救行为。对于特定人员的见危不救,应该承担法律责任;而对于见危不救中的一般主体的有危不救行为,不应该规定为犯罪,应该采取道德的谴责、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加强公共安全制度和激励见义勇为的法律制度来规制。  相似文献   

14.
现象之一:"信访不信法",法律很无奈 作为法治社会,就应该依法办事,解决问题也应该通过法律的渠道来解决但是,目前许多矛盾,或者说本身就属涉法涉诉的案件,最终都走上了信访的渠道.为什么会出现"信访不信法"的现象呢?从成本、效率等因素上看,信访部显示出其巨大的"优越性",无疑会成为很多民众的首选.一是低成本或者无成本 通过法律解决问题,往往要花费高额金钱去聘请律师,信访则不需要投入.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要坚持"走自己的路".中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要坚持"走自己的路",处理好以下一些重要关系. 思想道德建设中要处理好先进性与层次性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在鼓励先进的同时,要注意照顾多数,把对先进分子的先进性要求与对不同层次群众的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任何一个社会,它的成员的思想水准、觉悟程度,都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任何社会的道德体系都是分层次的.在社会主义道德  相似文献   

16.
社会发展的不均衡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使和谐社会的构建变得不仅必要而且十分迫切。本文作者认为,社会和谐与社会公平作为政府所追求的两大目标,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和谐社会应该以社会公平为基础和前提,而由于机会自由是社会公平的核心,垄断又是机会自由的天敌,所以,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就应该以保障机会自由,消除任何歧视性政策,反对任何形式的垄断为公共政策的依归和目标导向。  相似文献   

17.
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新的道德观念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这种新的道德、新的价值观念又会推动经济体制继续进步。在旧体制转向新体制的初期,不管经济基础还是上层建筑,都还是旧的因素占优势,不论向哪个方面迈出新的一步,都会有困难。但我们应该努力去寻找实现经济体制改革和思想道德建设之间的良性循环的道路。因为在任何社会中,作为社会思想文化代表的先进分子,其思想道德观念总要比整个民族先进一些,发挥先进分子开社会风气之先的作用,借助于各种现代传播媒介,就有可能在道德建设和观念转变方面迈出步子。…  相似文献   

18.
任何社会腐败都不是孤立的存在,在当前党政机关和国企反腐的高压态势下,一些民营企业也在内部开展反腐败运动,以维护家族利益或企业整体利益。这不仅有利于民营企业的自身发展,也有利于维护健康的社会主义市场秩序,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反腐败社会氛围。但由于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体系的不健全,对民营企业内部腐败案件的查处往往缺少必要的法律依据,司法机关较少或难以介入。鼓励民营企业反腐败,应该尽快修改我国的刑法体系,坚持"行为主义"原则,淡化责任主体中国家工作人员身份,形成统一的反腐败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9.
正现在很多文章动不动就将演员称为"戏子",这是一种职业歧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定义"戏子"的:"旧时称职业的戏曲演员(含轻视意)。"旧时将人分为三六九等,正当职业也区别贵贱,并且视为理所当然;在进步了的文明社会不能再对"演员"这种职业身份加以轻视、歧视。诚然,有一部分演员不敬业、演技差、耍大牌,私生活不检点,甚至漏税偷税。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一类从业者之中有部分人做得不好,就对所有从事这类职业的人都加以轻视。很显然,并不是所有演员在道德或者法律方面都有可指责之处。  相似文献   

20.
法律移植自从进入中国以来就备受争议,无论上世纪九十年代法理学界沸沸扬扬并延续至今的"法治本土资源"之争,还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局限于部门法领域的民法典立法思路的论战,法律移植都成为无法绕开的一个问题。社会在不断进步,法律移植需要、也应该从新的视角观察。本文仅对法律移植的概念做简要的分析,并从四方面探讨在我国进行法律移植的必要性,同时结合我国的现状浅谈在我国法律移植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