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班回来,才跨入门,爸爸就喜眉笑眼地告诉我,大伯又要回来了。大伯在台湾,前几年,虽然回来过几次,但海天阻隔,相聚的时间总是很短。他能回来,对我们家来说,当然是个喜讯。大伯每次回来,亲友们总是殷殷叮嘱,现在交通便利,常回来看看。一句话触动了大伯的愁肠,眼睛立刻湿润了,便强忍着溢出的眼泪说:我也是这么想,争取两年回来一趟吧,就怕身体不行。乍一看,大伯身体还很硬朗,腰不弯,背不佝,走起路来我都跟不上他。但毕竟是快80岁的人了,哪能没有点后顾之忧呢?果然,前年回去以后,他就小病不断,还住了两次医院,也就…  相似文献   

2.
正一个82岁的老人,在这个夏天的第一场雨季过后走了。这个老人叫柳萌。他和这个世界分手的时间是2017年6月26日上午7点15分。人走了,他写的文字留下来了,和他有关的友谊的主题也将长留大家心间。他赠送的书,他发表的文章,他留在微信里的语音,他转发来的各种链接,他组织的各种活动,其实都还在,只有他走了。这一走,将没有回来。柳萌老师走得那一刻,没有风雨,天高云淡。柳老住院时,刘建军老师和我约定  相似文献   

3.
“不能忘记老朋友”,这是中共历代领导人六十多年来对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先生的特殊尊重。在海峡两岸阻隔、张学良软禁不释的阴冷岁月,中共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传递对在台湾的原国民党老朋友的关切和惦念。在一次纪念“西安事变”的活动结束后,周恩来特意对张学良的弟弟张学铭说:“我近来很想到你家吃东北菜。如果哪天汉卿获释,我是要亲自去接他回来的。”“不要忘记老朋友”1975年,周恩来总理已是重病缠身了,多次昏迷。就在这种情况下,当他苏醒过来时,还是强撑病体,找有关人员研究台湾问题,关注台湾的老朋友。1975年9月4日,周恩来就3日《参…  相似文献   

4.
郑成功是我国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他的一生的主要功绩是率领军队、驱逐侵占台湾的荷兰殖民者,使台湾回归祖国怀抱,回到祖国统一各民族的大家庭来,并且在台湾从事建设,推动台湾的政治、经济的发展,为建设宝岛台湾作出了伟大的贡献。由于郑成功出生在日本,本身也可以算是侨生或是华侨,同时他在长期从事对外贸易中,与海外华侨也有所接触。因此,郑成功在收复台湾之后,非常关注海外华侨的利益。1662年4月他致菲律宾总督的一封信件,就是他维护菲律宾华侨正当权益的一个历  相似文献   

5.
台湾“务实外交”的国际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通过了2758号决议,对台湾地位做出明确规定。此后,“一个中国”的政策已逐渐被世界大多数国家所认可,台湾的“正式外交”严重萎缩。为扭转这一颓势,台湾当局大力开展“务实外交”,通过与“非邦交国”发展实质关系及积极参与多边外交的方式维持在国际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失而复得     
《新青年》2008,(11)
我丈夫一个人先从印度来到了悉尼,他在帕拉马塔区找了一个临时住处。他想先住下,然后等我和孩子从国外来的时候,再搬到一个好房子里去住。在他来到悉尼的一周后,星期天他出去办点事。下午回来后,他发现自己住的地方被盗了。一个装着他所有文件的小文件箱不见  相似文献   

7.
1994年,我在离家20里路的“凤凰岭”小学任代课教师。那是一个很小的村庄,全校只有60几个学生。我的任务是教小学三、四年级的语文和数学。开学一个月后,于老师有事要回湖北老家,两个月左右才能回来,我便代他的职位做5年级班主任。于老师走时我去车站送他,他告诉我,孩子们淘气是淘气,但本性都好,听话;不过你不要任他们胡来,该管的时候狠狠管。我点点头。  相似文献   

8.
雪小禅 《新青年》2004,(7):25-26
我一个人去苏州的时候,泽林来送我。他说,假如找不到你的伟大爱情就回来。  相似文献   

9.
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乔乐跟往常一样奔向公司,没有闲暇去欣赏周围的景色。到了公司就收到一个让他心惊肉跳的消息“我回来了”。秦阳回来了,乔乐心里扑通扑通的跳着,仿佛丢了魂一样。  相似文献   

10.
永远     
澜涛 《新青年》2005,(6):18
他和她青梅竹马,为了能够和她不离不弃,在人们的诧异和父母的哀叹中他放弃了保送北大的幸运,报考了和她相同的一所大学。大学毕业后,她去了苏州因为她喜欢苏州;于是,他也去了苏州,因为他爱她。多么美满的爱情都会有不愉快的插曲。一次,她因为陪所在公司来的客人吃晚饭,很晚才回到两个人租住的地方,一直等她回来一起吃饭的他抱怨了几句。借着酒劲,她揶揄着他:“一个男人整天围着女朋友转,算什么出息啊男人更应该以事业为重。她说完,发现他的脸绷得紧紧的,就有些后悔了,但话已经收不回来。第二天,他决定离开苏州,去外面的世界,他叮嘱着她,药放…  相似文献   

11.
1992年1月26日,江西援外医生万志刚,在突尼斯第二次给巴勒斯坦国总统阿拉法特治病时,阿拉法特总统设国宴招待他,并要他坐在身边。开宴前,总统先生风趣地给他讲了一个故事:古希腊有一个国王,统治了几百万人。  相似文献   

12.
正"有中国,就有南开"张伯苓有强烈的爱国心,很早便对日本的侵华行为非常担忧。早在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前四年,张伯苓便专程去东北考察,回来后就对学生说:"不到东北,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东北,不知中国之险。"他强烈地洞察到日本人的狼子野心,迅速在大学部成立了一个东北问题研究会,集中调查日本侵略东北情形,向中国政府提  相似文献   

13.
韩三洲 《海内与海外》2006,(2):15-16,25
知道台湾前中央研究院院长吴大猷这个名字,是二十年前读过他的一本自传《回忆》。上世纪五十年代,胡适引荐物理学家吴大猷回台湾工作时,曾这样形容过他:“五四后中国发展需要‘德先生’(D em ocracy)与‘赛先生’(Science),我本人可以致力于哲学思想的更新,为中国铺下德先生的路,但如果台湾要赛先生,就必须由另一个人来做,那就是吴大猷”。后来,吴大猷因此回到台湾,也确实为台湾日后的科技产业发展奠定了丰厚的基础。很多人都知道吴先生当年向蒋介石争取开放学生出国留学,为台湾培植相当多国际人才,其实他更大的贡献、是在相当重视国防等应…  相似文献   

14.
哥哥,你走了之后,村里的老人们都在传说,你一定会回来。那年麦子正泛黄。那是一个残阳如血的傍晚,邻居家的孩子用绳子拉着一个河蚌,大大的、笨笨的外壳,让6岁的我一下子喜欢上了。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大的、那么讨人喜爱的河蚌,我求他让我玩玩,他怎么也不肯。恰在这时,哥哥,刚刚8岁的你回来了。你弄清了原委后对我说,弟弟咱不要他的,哥哥明天就去河里给你捞。我信了你的话,跟着你乖乖地回了家。自从我记事起,我们多少次干了“坏事”回到家,父母知道了,你都把所有的责任扛在自己的肩上。父亲很严厉,每次干“坏事”回来,你都…  相似文献   

15.
《东南亚纵横》2000,(5):1-1
1949年,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队兵败如山倒,覆灭已成定局,蒋介石便开始寻求将台湾作为最后的退路,并积极进行部署.他任命陈诚为台湾省主席与台湾警备司令部司令,孙立人为台湾防卫司令,蒋经国为中国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严家淦任台湾省财政厅长.同时,把大量黄金与重要物资运往台湾.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先生曾经赞扬过,“华侨是革命之母。”实际上,华侨也是促进台湾经济繁荣的主要动力和支柱。第十二届世界华商贸易会议于1980年10月在台北市召开,有全世界五十二个国家和地区的华商代表五百多人参加。在这次会议上,台湾经济建设委员会付委员长王章清高度评价了华侨资本对台湾经济建设所作出的贡献。他说:“三十年来,华侨资本在台湾  相似文献   

17.
香港《明报》9月26日刊登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研究统筹员王家英题为《李光耀的睿智与台湾的选择》的文章。王文对《李光耀回忆录》中有关两岸关系部分作了分析:李光耀认为最有利于台湾的选择是认同两岸统一,并尽早透过谈判争取最能维护台湾利益的统一条件,而抗拒统一只会导致冲突。作者认为李光耀上述观点虽然务实且切中要害,但并未获得民进党的认同。 新加坡资政李光耀最近出版其回忆录下册,当中《台湾何去何从》一章,系统地总结了他近年对两岸关系的一贯看法,两岸特别是台湾当局,确实应一读再读,三思其言。  相似文献   

18.
<正> 亚洲开发银行于1993年2月24—26日在马尼拉总部召开亚洲“增长三角”研讨会,日本、中国、香港、台湾、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美国等16个国家(地区)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4个国际组织应邀参加会议。会议认为,目前世界经济合作全球化、区域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两千多年了,岁月悠悠,时光无情,然而,在易水岸边,人们还在等着,等着,等什么呢?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壮士的侠骨豪情永存天地,我们对精神不死的追求未了人间。听到陈坤炎同学曾经“回来”探亲访友的消息,不禁喜从中来。他1958年“回国”,回返第一祖国中国,1997年回返他的第二故乡马来西亚,也是他的第二祖国。对一个在马来西亚土生土长的炎黄子孙来说,他有两个祖国:一个是生母中国,不能忘本,这是从文化渊源的角度来说的。寻根探祖是一种崇高的品格。另一个是养母马来西亚,恩重如山,不能背叛。这是从国籍…  相似文献   

20.
亚洲地区的第一个出口加工区于1966年设立在台湾高雄,当时高雄只不过是台湾西南沿海平原地区的一个死气沉沉的城市,部分归功于出口加工区的设立,现在高雄很自然地已经成为了台湾的一个工业基地,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海港之一和一个闹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