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李晨阳 《和平与发展》2012,(2):29-37,71
缅甸2010年大选之前,中缅关系中中国较长时期是缅甸最重要的伙伴,但中缅关系中矛盾也始终存在,缅甸也一直在谋求与西方国家改善关系。2010年缅甸大选之后,中缅关系总体上保持了友好合作的态势,但缅甸国内政治的变化以及西方国家与缅甸关系的改善对中缅关系的挑战也是客观存在的。未来中缅两国之间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因素依然存在,中缅还将继续加强在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的合作,但中国在众多大国对缅关系中独占鳌头的局面将不复存在,缅甸在中缅双边关系中的主动性会上升。  相似文献   

2.
2010年缅甸举行了20年来的首次大选,这是缅甸国家政治转型的一次重要契机。对于缅甸大选结果及新政府的建立,东盟邻国、周边大国和西方国家反映各异.但即使是长期与缅甸对立的西方大多数国家也对大选有了一定程度的认可。未来。缅甸执政当局仍将面临各种政治势力和国内国际局势影响下重新洗牌、西方国家继续施加压力和制裁而出现的不确定性局面。中国和缅甸长期以来建立的密切关系也将因西方国家不断对缅甸的威逼利诱经受考验。  相似文献   

3.
2010年缅甸政局继续保持稳定。大选于2010年11月7日顺利举行、少数民族地方武装的改编、政府高层人事调整以及昂山素季被释放是2010年缅甸政治中的四件大事。经济上保持较快的增长,企业私有化进程加快,缅币币值继续稳定,外贸和外资有了大幅的增长。外交方面,缅甸与中国、印度、日本和东盟的传统友好关系与合作不断深化;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接触保持了2009年以来的良好趋势,外交处境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4.
美缅关系曾长期紧张,近期却明显回暖。两国改善关系各有考虑:美认识到制裁效果甚微,反而将缅甸推向中国等亚洲国家;缅想借奥巴马政府上台之机,争取美放松对其制裁与施压,并承认2010年大选结果。不过,两国关系要有实质性提升仍面临困难。关仍认为缅存在民主、人权问题,而缅对美疑惧心理也短期难消。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理查德·霍西为缅甸问题研究专家,前国际劳工组织(ILO)驻缅甸联络官,有多年在缅甸工作、生活的经历,熟悉缅文和该国情况。本文是作者在2010年3月31日为和平与预防危机论坛提交的论文,是西方分析家中针对缅甸大选法律进行研究的最早一批成果之一。正如作者文中所说,缅甸军政府此次颁布的大选法律只有缅文版,没有其他语种的译文版,这给外界特别是那些不懂缅文的分析人士研究缅甸大选造成了困惑,  相似文献   

6.
2014年,缅甸政府的重点是准备2015年大选。缅甸大选委员会为2015年大选制定竞选规则,政府努力与各少数民族武装达成停火协议,西方国家对缅甸投资也有所增加。缅甸面临着大选前各方政治势力的博弈和缅北民族冲突等一系列问题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2007年9月以来,由于政府大幅提高燃油价格,缅甸国内主要城市出现以僧侣为主的示威游行并引发政局动荡。缅甸自1988年开始军人执政,作为中南半岛的主要国家和中国的邻国,其国内局势备受外界关注。西方国家对缅甸的制裁之声一直不绝于耳,此次西方媒体也大量报道僧侣上街的情况,更将其称为“袈裟革命”。目前缅甸的国内局势得到了初步控制,但在国内外各方影响之下,其未来走向仍引人注目。一、燃油提价直接导致了社会动荡2007年8月15日,缅甸政府突然宣布将汽油价格提高2/3,柴油价格提高一倍,天然气价格调高四倍多,引起了民众的不满。从8月19日开…  相似文献   

8.
印缅关系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与缅甸关系的发展,是印度开展周边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冷战结束以来,印积极调整外交政策,在加强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同时,尤其重视与缅甸的经济和军事合作。尽管受到国内反对派和西方国家的压力,印缅关系仍不断发展。印主要是出于获取经济利益、满足本国能源需求、维护其东北部地区稳定和经济发展的考虑,同时也有抵消中国在缅甸影响,与我进行能源竞争的意图。缅甸也乐于借此摆脱西方的制裁。这将使我与缅甸的经济合作受到一定影响,并使南海地区的安全局势复杂化。但从地区稳定与经济发展的大视角看,印缅关系的发展对我有弊亦有利,中印缅三国之间仍有合作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波黑根据代顿协议结束战争、实现立国15年来,作为前欧洲热点余热尚存,各族之间的纠葛与纷争不时发生。当前面临2010年大选之际,各族更是对立严重,矛盾升温。这引起波黑国家催生者和看护者的美国与欧盟的严重关注。在其强力干预下,波黑大选前后的动荡局势不致失控,该国仍将维持三族勉强共处的固有政体形态。  相似文献   

10.
今年7月上旬,柬埔寨联合政府两首相拉那烈和洪森之间爆发的武装冲突,使柬埔寨局势再度紧张.第一首相拉那烈被迫流亡国外,第二首相洪森完全控制了金边政权.此后,在国际社会的敦促和协调下,柬人民党与奉辛比克党达成了初步谅解,奉辛比克党选出了翁霍接替拉那烈出任第一首相,洪森也表示将在明年5月如期举行大选,柬国内局势趋于稳定,未来柬埔寨局势的发展仍值得关注.一、柬埔寨再次爆发内战的原因(一)两派长期以来的矛盾与分歧是此次爆发剧烈冲突的根本原因.自1993年在联合国主持下举行选举,产生由奉辛比克党和人民党组成的联合政府以后,久经战乱的柬埔寨终于实现了和平.但和平掩盖下的柬埔寨政局却一直在酝酿着更大的危机,其根本原因在于联合国主持下的大选,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柬国内两党长期对立的分歧与矛盾,而是企图“培育”和解,让奉辛比克党与人民党在国家机构中平分权力,设立两个“平起平坐”的首相职位,并在所有部及  相似文献   

11.
2010年11月7日,缅甸举行了20年来的首次大选.2011年3月30日,缅甸新政府成立,给该国的稳定与发展带来新希望,但新政府仍面临诸多挑战.大选后的中缅关系将继续沿着友好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熊丽英 《东南亚》2013,(1):38-44,92,93
2012年缅甸国内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民选政府在推进国内民主政治、经济改革及民族和解方面都取得很大的成就。国内民主状况的改善,为缅甸赢得了西方国家的认可,2012年,缅甸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关系的改善,给中国在缅甸的影响力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是,作为缅甸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中缅间的友好关系还将长期保持下去。  相似文献   

13.
1988年缅甸军政府上台后,日本就对缅政策进行了适度调整,日缅特殊关系得以进一步巩固与强化,日缅特殊关系的发展延续是日缅两国维护各自利益的产物。虽然日本为确立在东南亚地区的主导地位、实现政治大国奠定基础,从而维系特殊的日缅关系,但其未来走向仍将受到其ODA政策变化、缅甸对外开放政策和贸易政策以及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2009年以来,美缅关系在经历了20年的尖锐对立之后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松动迹象。这既反映出奥巴马政府对缅甸及整个东南亚战略的调整,也体现出缅甸政府为巩固执政地位和准备2010年大选而在外交方面所做出的努力。虽然美缅都有实现和解的意愿,但由于在最为敏感的民主化和人权问题上矛盾依旧,双方关系在短期内难有实质性改善。但是,作为一种可能的前景,其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大选前的俄罗斯政局赵龙庚1993年10月叶利钦炮轰"白宫"、解散最高苏维埃后,俄罗斯激烈动荡的局势开始相对缓和。但自今年初俄当局宣布将于年底和明年6月如期举行国家社马和总统选举以来,国内政治斗争又逐步升温。叶利钦不久前对记者说,俄大选前的形势"十分严...  相似文献   

16.
西方国家对缅甸的制裁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8年9月军人政权上台以来,缅甸受到西方国家的长期制裁。对缅甸实施过制裁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包括美国、欧盟(英国、法国、德国等还有单独的制裁措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亚洲开发银行(ADB)等,后来日本很快放弃了对缅制裁,只有美国和欧盟以及加拿大等国长期坚持对缅进行制裁,尤其是美国的制裁随着缅甸局势的发展而日趋强硬和具体,针对性很强。  相似文献   

17.
2008年5月初,缅甸遭受纳尔吉斯强热带风暴袭击,损失惨重,救灾援助问题使其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国际社会各有关方面在缅问题上的立场和利益差别很大。美国和欧盟等西方国家推行意识形态浓厚的对缅政策,将救灾问题政治化,力推制裁,促缅变革,但未能如愿。中国、东盟等亚洲国家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和对缅奉行温和外交等务实政策,效果明显。对照之下,美欧的对缅政策显得激进、偏颇,迫切需要调整。正反两面的事实表明,只有国际社会各有关方面加强协调,才能使缅甸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8.
自1988年缅甸发生政变、军人政权上台执政之后,美国就以“民主”、“人权”为由,对缅甸政府进行孤立、制裁,同时支持缅甸国内民主势力发展,企图以压促变,使缅甸政权更迭,进而建立一个符合美国利益的西方民主式国家。然而,20多年的制裁并未取得美国期望中的结果,中国以及中缅关系的快速发展却使美国感到巨大压力,因此美国调整对缅政策,接触与制裁并举,企图以此促成缅甸的变革,同时离间中缅关系。  相似文献   

19.
试论军人政治与民主化进程——以土耳其1980年政变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世纪70年代土耳其遭遇严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各届政府无力应对,最终导致军队干预.稳定国内局势成为政变后军方的首要任务,构建新的权力架构是政变的逻辑延伸.1982年宪法是文官政治恢复的重要标志,翌年全国大选则是恢复文官政治的实质性步骤.恢复文官政治使土耳其政变获得了异于南美洲国家军事独裁的特征.土耳其军方发动政变,旨在维护自身利益,其客观后果则是民主事业的"归位".1980年政变并非土耳其民主发展的悲剧,而是土耳其民主框架的"理性收缩";不是民主发展遇到的挫折,而是民主发展模式的调整.  相似文献   

20.
1989年以来,尼加拉瓜的和平进程终于打破僵局,取得了引人注目的重大进展。截至本文脱稿的8月中旬,中美洲5国首脑会议已经通过了遣散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的计划,尼加拉瓜政府同反对派之间也就国内大选问题达成协议,其选举进程即将开始。事态的发展表明,如果不发生意外导致这一和平进程中断或逆转的话,则可预期:随着1990年2月尼加拉瓜大选的举行,随着一些不利因素的消除或减少,这个中美洲国家有可能结束多年战乱,实现国内初步和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