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裁判要旨】民刑交叉案件中,民事判决在先而刑事判决在后的情形下,刑事判决认定的事实和民事判决认定的事实相左的,应当通过审判监督程序对在先的民事判决予以纠正。■案号一审:(2009)津法民初字第1700号再审:(2011)渝五中法民提字第13号  相似文献   

2.
陈强 《法治研究》2006,(1):71-7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九条规定:“下列事实,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四)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事实;……前款(一)、(三)、(四)、(五)、(六)项,当事人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据此,我国的证据规则是支持判决预决事实作为免证事实的,但是我国的法律与司法解释均未规定民事判决预决事实作为免证事实的条件,那么,是否所有的判决预决事实均可作为免证事实呢?  相似文献   

3.
4.
李祖军 《现代法学》2001,23(3):105-110
民事裁判中事实认定对象的准确确定 ,是作为裁判基础的事实得以正确、及时认定的前提。但由于受事实与评价、案件性质等因素之影响 ,使得事实认定对象的准确确定十分复杂。本文在深入地理论分析和实证考察的基础上 ,明确提出了以当事人就事实问题存在的实质性争议焦点为事实认定对象的观点 ,并尝试性地探讨及时、准确地认定对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李昌盛 《清华法学》2012,6(4):132-150
在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界,“无知、被动中立观”占据了主流地位,其制度原型为“英美当代陪审团对抗制审判”.事实上,理想的事实认定对裁判者的要求不仅仅是中立,也要求具有知识.各个国家应当根据自己的诉讼理念、诉讼结构和司法现状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平衡点.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而言,战胜偏见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互动取得理解.我国事实认定缺乏中立性的根源不在于裁判者是否审前阅卷和审判中是否消极,而在于缺乏有效的平等沟通、对话、质疑机制,因此应当构建一个“审判长主持下的三方研讨机制”.这才是最大限度地确保事实认定中立性且符合我国国情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6.
根据概率分析所涉及证据数量的不同,事实认定概率分析可分为单一证据维度和证据组合维度。在单一证据维度中,司法鉴定领域会不断涌现像DNA证据那样兼具实证统计数据和高度科学确认度的统计概率证据。在证据组合维度中,事实认定不可能通过数学推理实现,其原因主要有:事实认定过程复杂,数学推理难以模拟;数学推理并非司法证明思维的"母语",而是一门需要翻译的"外语";数学推理会通过"量"上的运算模糊、混淆乃至掩盖了"质"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栗峥 《法学研究》2020,(1):117-133
人工智能与司法的深度融合,既体现在案件的法律适用环节也体现在事实认定环节,而事实认定是法律适用的前提。人工智能对案件事实认定的介入,需要将证据数据化、对数据进行运算整合、输出人可以理解的结论。在证据数据化环节,需要对证据进行结构化的数据改造,并克服语言障碍。在数据整合环节,人工智能主要以概率推理而不是因果推理作为逻辑推理方式,其算法也需要面对可计算性与复杂性两大难题。在结论输出环节,需要解决机器学习如何深化、信念如何建立与机器如何表达等难题。人工智能融入案件事实认定所面临的这些主要难题,可以尝试通过"小数据"训练,逐步构建人工智能"心智微结构"去慢慢攻克。  相似文献   

8.
一事实认定:从神示化到科学化 诉讼作为纠纷解决的重要方式之一,因国家强制力的存在而具有了更强的可实现性;因具备当事人的程序参与而具有了一定程度的正当化,而其最大的正当化基础则在于做出判决的基础建立在对事实正确认定的基础上,根据正确认定的事实做出裁判包含了一种朴素正义观,即“每个理智的人都该为自己行为的结果负责”,这种法律上的自我责任区别于封建时代的株连等连带责任,从传统民法中实行的“过错原则”到古典刑法主义者倡导的“意志自由”理论都体现了自我责任的原则。直至今日,在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的两大诉讼中,也都强调裁判的做出应基于正确的事实认定基础上,即使以“形式真实”为证明标准的民事诉讼中,也并未放弃对“发现真实”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唐海雄 《特区法坛》2004,(11):15-17
我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关系一直是我国劳动关系的主要表现。但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劳动雇佣关系出现多元化的发展,一方面非国有制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的数量迅速增加,其劳动佣工制度尚待规范;另一方面国有企业陆续开展资产重组、减员增效等改制工作,  相似文献   

10.
王琦 《当代法学》2021,35(2):125-133
事实认定是司法裁判的起点,随着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的渗透,民事诉讼事实认定的智能化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其基本原理是具备事实认定知识的机器对民事证据做出合法律性、合逻辑性的判断,从而自动查明案件事实.但由于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抽象性、层次性,证明规则需要价值判断或解释等,现阶段民事诉讼事实认定的智能化还面临着诸多困境.实...  相似文献   

11.
案件事实的认定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明楷 《法学杂志》2006,27(2):30-34
认定案件事实应当以犯罪构成要件为指导,反复整理与归纳,注重案件的核心事实,考察案件事实的实质,全面评价但不能重复评价,并遵从由客观到主观的认定顺序。  相似文献   

12.
所谓精神损害,系指不法行为人侵犯他人人身权利,致使他人身心或感情遭受创伤和痛苦而造成的非财产性的精神利益的损害。  相似文献   

13.
大体而言,定罪是一个三段论的推理过程。刑法规范是大前提,案件事实是小前提,如果二者相符合,便可以作出相应的判决。具体地说,法官必须把应当判决的、具体的个案与规定犯罪构成要件、法定刑升格条件的刑法规范联系起来;刑法规范与案件事实是法官思维的两个界限;法官要从案件到  相似文献   

14.
事实认定是适用法律进行裁判的前提和基础,面对事实的认定必然涉及对各种证据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推理及评判。在诉讼制度中,对证据价值的评判和认定事实所进行的推理都是基于法官的自由心证,然而依据自由心证作出认定必须有一定的根据或判断标准,这就是,正确的心证必须符合理性及经验法则。然而,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重婚现象在我国有愈演愈烈之势,而受到法律惩处的重婚行为特别是事实重婚行为则少之又少。这在某种程度上与目前我国《刑法》和《婚姻法》等法律法规中存在简单、模糊及矛盾的问题不无关系。为了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准确界定罪与非罪,打击犯罪,保护合法婚姻当事人的权益,根据重婚罪的犯罪构成理论,结合事实重婚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认定事实重婚的具体标准。  相似文献   

16.
限制、减少死刑乃至废止死刑已成为当今世界性的潮流与趋势。而中国刑法中死刑罪名的泛滥以及司法实践中对死刑的过度适用之现状,与当今国际社会法治发展进步趋势显然是背道而驰的。中国可以经过如下三个阶段逐步废止死刑:一是及至2020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基本废止非暴  相似文献   

17.
民事诉讼中对行政认定事实应区别对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民事诉讼中对行政认定事实的审查规则,关键是解决民事诉讼能否改变、如何改变行政认定事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现实生活中,出现损害赔偿纠纷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地说,构成损害赔偿有四个条件:损害事实、违法行为、因果关系、主观过错。其中,违法行为和主观过错在司法实践中比较容易认定,而因果关系与损害事  相似文献   

19.
由于对法官消极适用经验法则的认定缺乏可操作性、办案人员对证据和事实的判定具有一定局限性,检察机关对事实认定中法官自由裁量权的监督仍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严重影响了民事检察监督的质效,给当事人增添了不必要的诉累。因此,有必要通过积极推动法检同堂培训、逐步推行指导性案例制度,有效规范经验法则的适用条件。通过强化对法官内心确信的公开说理、推动庭审录音录像随案审查,增强办案人员对案件证据的感知,从而提升事实认定中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监督质效。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现实生活中一直存在事实婚姻的概念。由于我国对于事实婚姻的认定经历过时间的变迁,在处理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时又适用不同的认定标准,在学术界和司法实践中引起争论。本文从事实婚姻的历史沿革、法律规定、责任形式及构成类型等方面阐述了事实婚姻的认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