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所有权保留的性质众说纷纭,一是所有权附条件移转说,二是担保权说,三是共有权说。本文认为应该从所有权保留的经济实质来考察它的性质。所有权保留是一种担保制度,所有权表征与担保物权实质相结合反映了“物尽其用”法则支配下新型物权的产生。在买卖合同中约定所有权保留,使出卖人获得了一项担保物权,买受人则获得了一项有担保物权负担的所有权。  相似文献   

2.
订立流担保合约传统观点认为会损害债务人的合法权益,但从民法平等、公平的原则出发,流担保合约却有利于债权人与债务人利益平衡,同时,确认其效力也是担保法律制度发展的需要。为此,可以对《物权法》相关条文作出修改设想。  相似文献   

3.
王崇敏  王慧 《学习论坛》2005,21(11):77-78
在我国《物权法》制定过程中,学界就担保物权的立法定位存在很大分歧,其根源就在于学者对于物权的一些基本观念和范畴的认识存在分歧。从我国物权法研究的现状来看,担保物权的理论化之路不合时宜,而备受忽视的制度技术化之路有助于解决我国物权法制定过程中担保物权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房地产抵押是抵押担保制度的重要内容,我国法律在一些具体问题上的规定不够完善,削弱了房地产抵押担保的功能。如我国立法对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抵押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态度,不利于农村的改革与发展,应扩大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设定抵押的范围;对房地产期权抵押的相关规定过于简单,还存在一些尚待明确的问题,容易引发不必要的纠纷;实行房产和地产分开登记属不合理制度,它给当事人造成诸多不便,有改革的必要;房地产抵押权在设立、登记和实行过程中可能遇到来自多方面的侵害,应考虑其法律救济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有必要在物权法中构建科学的水权体系。水权是水资源的非所有人依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所享有的对水资源的使用权或收益权,其性质为准用益物权。因此应在物权法中用益物权一章明确规定水权,并结合水权的特别立法,以完善我国的水权体系。  相似文献   

6.
付丽 《世纪桥》2011,(1):53-54
随着《物权法》的颁布,关于我国物权变动模式选择的讨论更加激烈,本文以解释学的方法对《物权法》的条文进行分析,欲达到对我国《物权法》所选择的物权变动模式进行准确的判断与合理的解释。由于《物权法》关于物权变动模式规定的不完善,在对我国的物权变动模式的选择进行定位的时候必须结合其他相关的民事法律规定进行分析,得出我国的物权变动模式以债权形式主义为主,以相对的债权意思主义为辅的结论。最后,将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进一步分析我国此物权变动模式选择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7.
2013年11月国家取消信访排名,这次对我国信访制度的积极调整,表现出国家对保障公民的信访权的高度重视。而在实践中一些人常常将公民的信访权与请愿权相混淆,只认识到了两者在性质、价值与功能上的高度相似性,却忽略了其不同之处。本文通过对信访权与请愿权的比较研究,对我国在信访制度上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了解权与隐私权都属于公民个人而非国家机关的权利,首先体现为一定的精神利益。隐私权是一种静态的、消极的、阻碍他人获取信息的权利;而了解权则是一种积极的、能动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黄金桥 《唯实》2008,(5):52-57
我国物权法吸收借鉴其他立法例的成果,比较全面地建立起非基于法律行为导致的不动产物权变动规则体系。但是物权法对该制度中若干关键问题规定得较为原则抽象,需要结合法理与实践对笼统模糊之处进行具体分析解释,以探讨法律规范背后的真正意旨,明确在非因法律行为引起的不动产物权变动后登记公示原则回归的必要性,从而为准确实施与适用法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李秋玲 《共产党人》2010,(12):49-50
案由:2004年6月,刘女士为了做生意,和丈夫张先生商量将自家住房抵押给银行,获得贷款,但并未得到丈夫的支持。刘女士情急之下便托熟人冒充丈夫同自己一起与银行签订了贷款协议,并且用丈夫的身份证件办理了抵押登记,还请其朋友王先生  相似文献   

11.
张武  黄宏 《世纪桥》2007,(2):52-53
目前,物权立法已提上议事日程,而物权变动是物权立法的核心问题。而充分保护物权变动中第三人的利益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第三人的利益实际上正是市场经济交易秩序的化身,社会整体正常的经济秩序就是由一个个第三人连接起来的。”本文结合善意取得制度、公示公信原则和物权行为理论进行评析,进而提出以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为基础,以公示公信为原则,以善意取得制度为补充来保护物权变动中第三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吴宏光 《世纪桥》2012,(1):57-58
物权无因性原则作为法律行为的一部分,这在彼邦德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民法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民法中则弃而不用。这些国家和地区之间对于物权行为独立性和无因性原则存在与否以及是否运用,长期争论不休,最终也无妥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物权创造了抵制公权侵犯的屏障,但应避免重蹈欧美国家"权利本位"的旧路。因此,私人物权的自由应当接受公法的限制和公权力的管制。物权的绝对性是指物的静态归属权,物权的相对性是物权在动态利用中的附属权利的非正当利用,应当受到限制。动态物权利用的是否正当性是市场约束和公权管制进行分工的平衡点,物权利用的共用资源体的不可分性但功能使用属性又分别利用的领域,是公权限制的对象。限制是物权结构的组成。  相似文献   

14.
《物权法》的颁布与实施为人们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城市建设中的一些较为激化的矛盾属于物权纠纷,而政府有关部门在其中处于两难境地。本文就这些纠纷展开分析,力求给政府依法行政,在城市建设中妥善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以启示。  相似文献   

15.
高姗 《世纪桥》2007,(11):69-70
商品房认购书在实践中引发不少争议和诉讼,解决这一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准买受人要慎签认购书;加大违反认购书义务的法律责任;明确认购书中定金的法律性质。  相似文献   

16.
《民事诉讼法》第196、197条规定了实现担保物权案件的非诉讼程序。非诉讼程序的审查标准以形式审查原则为基础,仅对主债权、担保物权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形式要件进行审查,符合法律规定即可向人民法院申请拍卖、变卖抵押物。非诉讼许可裁定的立法例借鉴了台湾地区的司法实践,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具备了"物的执行名义"。同时,基于非诉讼程序缺乏对实体争议的审查,也应当给予债务人、担保人相应的程序保障。  相似文献   

17.
2013年11月国家取消信访排名,这次对我国信访制度的积极调整,表现出国家对保障公民的信访权的高度重视.而在实践中一些人常常将公民的信访权与请愿权相混淆,只认识到了两者在性质、价值与功能上的高度相似性,却忽略了其不同之处.本文通过对信访权与请愿权的比较研究,对我国在信访制度上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依法解决城镇房屋拆迁问题不仅有利于保证国家城市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有利于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城镇房屋拆迁问题的实质是依法规范国家公用征收权.《物权法》(草案)从物权保护的角度规定了国家征收权行使的前提条件和确定补偿标准的原则等内容,但现行规定仍存在局限性.本文将在探讨城镇房屋拆迁问题实质的基础上,分析《物权法》(草案)中的相关规定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依法解决城镇房屋拆迁问题的构想.  相似文献   

19.
技术的进步给著作权人保护其权益提供了有效的手段,著作权人也利用技术不断扩张自己的利益范围。传统的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给广大公众划定的可以自由使用的范围被日益侵蚀。著作权合理使用的空间在日益缩小,在网络环境下合理使用制度形同虚设:技术措施的滥用已经破坏了著作权法的基本原则,破坏了著作权法原有的利益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20.
<正>一、合法性之辨讨论以物抵债协议的效力,从合同的生效要件来说一般为二:成立和合法性。即使双方已经合意成立,而不具有合法性,也不具有效力,因此首先应讨论假设以物抵债协议满足成立要件的情况下,是否合法的问题。认为以物抵债协议无效的观点,多是因认为以物抵债其实为流质契约,而流质契约被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为无效,因而以物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