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公信力体现的是一种信任关系,社会环境变化对警察执法公信力具有较强影响。在社会环境变化的大背景下提升警察执法的公信力,重点是要解决民生问题,维护公平正义;提升公安机关应对网络舆情能力,占据网络传媒的主流阵地;扭转党委政府和社会公众对警察执法范畴的混淆认识,逐步减少直至杜绝非警务活动对警察执法公信力的负面影响;转变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2.
论警察执法公信力的构建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少为人民服务理念、执法信息公开程度不高、法定职责与实际工作内容不对应、执法缺乏规范性、人民对警察的监督权不能充分行使等是当前影响警察执法公信力建设的主要因素。以警察执法公信力的内涵为基点着力提升警察执法的公信力,一是要规范执法主体并提高执法主体的素质;二是要严格依法定程序执法,使警察执法真正做到公平和负责;三是要提高警察执法的透明度,树立良好的警察形象;四是要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以增强人民对警察的信任感、依赖感和认同感。  相似文献   

3.
警务执法规范化视域下执法权力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5年2月,中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对新时期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发展布局,在完善执法权力运行机制方面提出了从执法办案到人权保障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以规范警察执法权力运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警察执法规范化建设隶属于公安队伍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目标"四化"之一。厘清警务执法规范化视域下执法权力运行的范围和界限,对于提升警务工作效率,服务公安法治进程,优化执法环境,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警察执法公信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吴航 《公安研究》2011,(1):69-72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新时期公安工作的根本目标,也是做好新形势下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根本保证。在诸多措施中,提升执法公信力是促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基础。公安机关要充分认识执法规范化建设于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意义,采取措施,以提升执法公信力加强和促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  相似文献   

5.
侵犯警察执法权益尤其是暴力袭警案事件频发,不仅直接危害警察的人格权、健康权乃至生命权,而且事关社会主义法治的权威和尊严。为了建构警察执法权威,政法机关特别是公安机关积极应对,在法律规章完善、警察执法规范建设、及时打击暴力袭警等方面主动作为,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基于警察执法权威是警察执法的外在强制和公众内心认同的统一,建构警察执法权威的制度需要注重与法治社会建设衔接,加强公众对法治的认同和公安机关公信力建设。  相似文献   

6.
黎慈 《公安研究》2014,(11):41-46
暴力袭警事件频发、警察形象遭受舆论恶意抹黑、警察执法权益没能获得充分保障等现象表明,警察执法的社会尊重面临缺失的风险,这将会危害社会的长治久安。为保障警察执法获得社会尊重,亟须采取以下主要措施:完善相关立法,依法保护警察执法尊严;增强领导干部的尊重意识,切实维护警察的合法权益;提升警察执法素质,密切警民关系;加强涉警舆论引导工作,营造浓厚的尊重氛围;培育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养成尊重警察的习惯,以尽快建立起一个统一、完善、科学、有效的维护警察执法尊严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翟金鹏 《公安教育》2021,(10):44-48
警察视觉执法权威既是警察执法权威的外显,也是公安机关执法形象与执法公信力的一种典型标志。群众之所以选择报警,是因为相信公安机关的执法权威与公信力;绝大多数不法行为人之所以在警察面前不敢放肆,是因为对警察天然的执法权威心存畏惧;个别不法行为人之所以敢于藐视或暴力抗法,部分原因在于现场警察外显执法威慑力不强。  相似文献   

8.
盛丰 《公安研究》2011,(10):37-41,78
警察执法公信力是警察执法与公众信任相互作用的关系。警察执法规范,公众信任度高,是警察执法与公众信任相互作用关系中理想的关系:出于公心,依于公理,求于公正,示于公开和终于公认。当前影响警察执法公信力的主要因素是警察执法公心之偏私、公理之偏差、公正之偏颇、公开之偏缺以及公认之偏失等。树立公心,依据公理,确保公正,尽力公开和...  相似文献   

9.
警察的职业性质和职能决定了其职业风险高于其他职业和行业,而且具有不可避免性.[1]不规范的执法行为不仅影响公安机关良好的形象,阻碍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进程,导致公众对警察执法的不信任和不支持,以致在执法过程中出现阻挠执法、消极抵制、袭警等严重威胁警察执法安全的行为,使得警察在执法活动中的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唯有从加强执法规范的角度出发,以健全法律法规、强调规范执法,树立正确的执法观念、提高警察自身防范能力和完善武器装备配备为切入点,提高警察执法安全防控水平,才能更好地保障警察执法权益,维护警察执法权威,确保警察在执法过程中的生命健康不受威胁.  相似文献   

10.
浅谈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是指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通过公平正义、高效廉洁的执法活动获得社会公众普遍信任的能力。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过程性、传导性和扩散性特征。提升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要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履行公安机关的法定职责,维护公安机关执法权威,提升公安民警执法办案能力,增进与社会公众的互动,建立...  相似文献   

11.
当前,暴力袭警事件频频发生并逐年增加,袭警手段不断升级,已经成为不容回避的事实。此问题的成因很复杂,研究预防袭警问题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文章从规范基层民警执勤执法行为,科学组织与指挥执法执勤行动,加强警用装备建设等方面入手,严格规范人民警察执法行动组织与实施的各个环节,为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人民警察遇袭伤亡、有效打击袭警犯罪提供了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边防检查机关是由国家设在对外开放口岸,依法对出入境人员及其携带的行李物品、交通运输工具及其载运的货物实施出入境检查的行政机关;是公安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边检民警的合法权益在执法过程中屡遭侵害,直接损害了国家的尊严、法律的权威,影响边检队伍的健康发展。本文针对这一特殊警种,归纳其在执法过程中权益受侵害的三种情形,指出由此所带来的对于国家形象、法律权威和警队发展的危害。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造成边检民警执法权益保障不足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能为相关业界保护边检民警执法权益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说理执法是公安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与行为相对人真诚交流与沟通,讲明事理,讲透法理,以保证执法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工作方式。说理执法对公安机关推行执法规范化建设、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具有积极的意义。开展说理执法,要坚持以理服人,注重说理效果,通过平等交流、坦诚沟通,清除隔阂,化解矛盾。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公安司法改革的深化和推进,公安警察执法的理念和制度需要变革和更新。对韩非执法思想的探讨和借鉴研究,有利于我国当代公安警察执法的完善,从而切实和充分地保障公民个人的基本权利。韩非的唯法律独尊、执法公平性、执法严厉性等执法思想,是他的"一本于法"基本原则的体现,有利于克服和减少当前我国警察执法的相关问题和负效应。借鉴和吸收韩非执法思想的有益经验和合理内核,通过完善公安相关法律法规,健全警察执法环境,树立现代警察执法理念,构建完备的警察执法程序,有利于规范我国当代的警察执法。  相似文献   

15.
针对近年来公安行政执法中人民警察执法权益屡遭侵害的现象,提出人民警察执法权益保护的途径: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加强公安机关自身建设;加强有关警察权益的立法保护;努力改善全社会的执法环境。  相似文献   

16.
目前,公安机关在具体工作当中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了民事基本制度的知识。民事法律制度中的平等原则、权利本位、诚实信用等基本原则对人民警察树立良好的执法理念具有重要的作用,对维护人民警察自身合法利益也具有重要的价值指引功能。因此,研究民事法律制度在公安工作中的地位有助于扭转以往公安工作中"重刑轻民"的传统观念,有助于提高警察的执法素质,从而更好的发挥人民警察为人民的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袭警案件频发,究其背后的原因在于人民警察权力运行得不明确、不规范。面对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新矛盾,要求公安机关科学进行角色定位、转变执法观念,明确权力行使边界、严格规范执法,全面提高公安民警综合素质、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加强监督、从严治警,最终实现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公安民警执法规范化问题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如何确保警察执法过程的规范,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神圣性,已成为当前公安执法工作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对公安民警执法规范化产生的问题的原因分析,阐述了执法规范化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如何解决民警执法规范化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以德治警"作为"以德治国"这一重要治国方略在队伍建设中的具体要求和体现,已经践行近十年。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呈现出多元化、市场化趋势,公安队伍中也出现了诸多与"以德治警"相背离的现象。文章从"以德治警"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是提高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的前提基础和重要保障两方面,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以德治警"的实质和内涵,阐述了"以德治警"对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经过多年努力,公安执法环境有所好转。但仍然存在着执法权威受到挑战、公安法规不协调和立法空白、干扰公安执法、社会服务性工作过多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对警察现象研究的不够深入、管理体制存在漏洞、维权制度尚需完善和社会群体心理失衡等诸原因造成。所以,应从强化警察学研究、完善公安法规、改革公安管理体制、健全民警维权组织、强化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应对执法环境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