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信息时代政务信息知情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目前我国政务信息知情权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法律的角度就加强对政务信息知情权的保护提出若干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强化公民的知情意识和权利观念;通过增设宪法条款,确认公众的政务信息知情权;建立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体系;建立电子化政府,鼓励公民参与网上行政;修改完善《保密法》,科学地界定公开与保密的界限;等等。  相似文献   

2.
近期,一批所谓“彭宇案”及其判决受到舆论的持续关注,并被认定为“道德滑坡”、社会冷漠的原因。似乎在一切人际碰撞中,老年人都倾向于讹钱,而年轻人都是助人为乐者。这种看法其实很粗鄙,客观上,它替我们社会的道德冷漠找到了一个牵强的借口。  相似文献   

3.
公众知情权,作为一个学理上的权利类型,是二战后在美国最先提出的。从法律上讲,其核心就是信息公开请求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它的实现程度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均有重要的影响。要保护、完善和实现公众知情权,政府、社会媒体的双向互动至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大》2011,(23):35-35
性别、身高、健康状况……大学生的求职之路,常因这些"额外条件"的不符合,而变得更为艰难。全国人大代表、湘潭大学校长罗和安在调研中发现,当前,除了已被公众所熟知的就业歧视条款之外",就业院校歧视"也日益显现化和普遍化。“建议国家尽快制定反就业院校歧视的法律条款,防止制度性院校歧视现象愈演愈烈,以切实保障和实现各类高校毕业生公平就业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5.
随着法治进程的加快 ,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知情权”是否被侵犯 ,这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知情权”有多种 ,有消费者对商品的“知情权” ,有患者对病情的“知情权” ,公民对政府具体行政行为的“知情权”等。从理论上说 ,政府的一切行为都要公开 (除该保密的外 )。从纳税人角度说 ,纳税人花钱养着的政府 ,当然有权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公民有权监督国家 ,这是公民的宪法权利 ,“知情权”便源于这种对国家的“监督权”。因为知情是基础 ,是前提 ,不知情谈何监督 ?从经济学角度说 ,政府行政行为也是一种公共资源 ,透明度高可减少…  相似文献   

6.
邓寒梅 《求索》2011,(4):209-210,254
"非典"小说揭示了2003年"非典"蔓延前后我国存在的公共健康危机,如某些部门和地方的不当"维稳"延滞了大众知情权,某些医疗部门和团体的经济利益观损害了国家和人民利益,享乐主义生活方式对健康道德观念的侵扰。公共健康伦理可以从政府和社会的伦理责任、公共健康专业人士的职业伦理和公众的公共健康伦理意识和价值观三个层面进行反思。正因为有了疾病,人类才会更加珍惜生命,才有可能团结一致、共同探讨和战胜疾病,从而突显出公共健康伦理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7.
10月13日,国家行政管理局发布《合同违法行为监督处理办法》,加强对经营者利用"霸王条款"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的约束,类似"本公司拥有最终解释权"等条款被列为违法。凡出现消费行为的场所,大都能看到对消费者的各种条款要求。以"最终解释权"为例,在商家名目繁多、花样百出的优惠、打折活动中,在广告、海报末尾,一般都附有"本××拥有最终解释权"。  相似文献   

8.
锐评     
《公民导刊》2013,(2):3
深圳:助人行为将受保护因见义勇为而引火烧身的彭宇案判决后,老人摔倒无人敢扶的个案屡屡发生。针对这一情况,深圳市效仿发达国家为见义勇为者制定免责条款,将《深圳经济特区助人行为保护条例》列入今年  相似文献   

9.
金伯中 《传承》2011,(7):64-64
胡锦涛同志在近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方针创新社会管理格局,也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民意为导向。  相似文献   

10.
曾祥华 《群众》2014,(5):59-60
<正>政府信息公开是实现公民知情权的前提条件,是公民了解政府的基础,只有公众对政府行为有了了解,才有可能产生对政府的信任。没有信息公开,就没有政府和公众的真正沟通,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真正信任也就无从建立。正如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在其题为"透明化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演讲中指出的那样:"在民主的社会,公众有知道和被告知政府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那样做的基本权利。保密是具有腐蚀性的,它与民主的价值背道而驰,并且制约了民主的进程。它是  相似文献   

11.
钟新 《中国人大》2012,(6):18-18
全国"两会"期间,国家有关部委"首脑"不避敏感问题,直面社会热点,回应公众关切,特别是通过多个场合公开道歉,务实话风与坦率态度赢得好评,恳切之情获肯定,成为本届两会一大看点。  相似文献   

12.
备受关注的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7月初正式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一被称为"史上最严"的修订草案一经发布就吸引了公众眼球,仅一周时间就收到意见、建议3000多条。生命和健康权高于一切。不仅如此,在一向奉行"民以食为天"的中国社会,食品安全无疑是涉及民生、政府公信力乃至社会稳定的关键问题。然而,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苏丹红、三聚氰胺、地沟油、瘦肉精、皮革奶等每个触目惊心的名词背后,都是一段不堪凹首的食品安全事故,不断挑战着社会的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13.
历经数月的反复讨论,事关千百万工薪阶层的"个税免征额之争"终于尘埃落定。6月30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个税法的决定,按全国人大代表叶青在接受采访时的说法:"个税调整方案在最后时刻峰回路转",最终高票通过将"免征额由二审稿的3000元提高到3500元"。这个决定虽然并没有达到公众所期望的4000元或5000元,但仍然可以说是一项社会进步。从社会政策的立场来看,一项涉及民生问题的政策改变,大都源于政策背后价值理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保护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限制恶意竞争,《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第九十条规定,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在从业期间和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后必须遵守劳动合同约定的竞业禁止条款,保守原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以及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其他保密事项.否则。劳动者将承担违约责任,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还要承担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5.
信息越是透明,公众的知情权得到满足后,反而非常容易理解官方的态度和立场,进而主动支持政府工作。  相似文献   

16.
朱海平 《桂海论丛》2014,(5):112-116
当前医护人员、城管和拆迁户等已经或正在成为"三棱镜群体",该现象嵌入于特定的实践和制度之中,它和社会关系紧张、社会结构转型、社会分化加剧等紧密相关,其根源在于新自由主义思想在社会领域狂飙突进。当社会力量依然很弱小时,政府在社会领域应该发挥主导作用,进一步推进社会政策建设,改善民生和保护社会。同时落实减缓社会不平等程度、促进资源公平配置、完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共同分享发展成果和建构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长效机制等措施,为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奠定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社会管理创新,吸纳公众参与是应有之义。五年前,在首善之区北京,由公安机关指导、政府多个部门支持、社区群众发起组建的"市民劝导队"闪亮登场,市民劝导队发动社区居民参与"柔性执法",以"和谐"的管理方式和手段,为维  相似文献   

18.
网络信息隐私权与知情权:冲突、协调与平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网络时代,随着信息的获取和传播方便快捷,网络信息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更加突出。平衡与协调二者冲突应遵循社会公共利益优先原则、平衡利益、宽容协调原则、保密义务的原则和维护人格尊严原则。并加强完善有关方面的立法,同时做到业界自律、个人自我保护与技术保护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尽管没有能源、房地产等行业的巨大产业影响力,但因为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被新政推上前台的塑料袋产业第一次吸引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对于新政策,无论赞许抑或猜疑,种种公众心态都在暗中进行着角力。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社会建设列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发展社会组织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