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前,我国在未成年人监护制度上存在着社会认知程度低、立法与社会发展脱节等诸多问题。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社会开始进入复杂多变的转型期,社会稳定性不断降低。大量的未成年人开始处于无人监护或者不合格的监护状态下,各种损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件时有发生。如何保障我国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使青少年能在安全适当的监护环境下健康成长,已成为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26条确立了老年人任意监护制度,适应了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人权保障观念深化的时代背景,融入保障身心障碍者福利理念,弥补了老年人监护制度方面的立法空白.但是我国新确立的老年人任意监护制度仍存在受监护对象狭窄、缺乏具体实施办法、监护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针对我国老年人任意监护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该制度中关键的老年人委托监护合同与任意监护监督制度的配套规则亟需完善.  相似文献   

3.
《传承》2015,(7)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养老与监护是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当前我国老年人监护制度在监护人主体资格、监护人权利、监护内容层次性、监护监督人方面仍存在尚需填补的空白。应当在借鉴他国经验的基础上,更新立法理念,充分发挥公权力作用,同时完善相应的制度。  相似文献   

4.
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解决老年人的监护问题,我国建立了意定监护制度。对照意定监护的理念和国外立法例,我国意定监护制度立法尚存不足,我国意定监护制度应当在实践中完善。意定监护公证具有必要性,也需要在公证实践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5.
阿荣 《前沿》2003,(7):63-65
监护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它关系着对未成年人和处于特殊情况下的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障问题 ,从而也关系到家庭的稳定及社会的发展。鉴于目前我国还没有系统完备的监护制度 ,本文在比较一些国家相关立法的基础之上 ,从立法和司法实践等不同角度分析了我国监护制度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完善我国监护制度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失能老人数量剧增,这对老年人权益保障体系提出了严峻挑战,失能老人权益保障因此备受关注。失能视角下,我国法律对监护的一般规定以及对老年人监护的规定都无法全面保障老年人权益。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弥补家庭养老、响应国际发展趋势,有必要健全老年人监护制度。人权理念、法律家长主义和自我决定权理念也给老年人监护制度创造法理基础。针对我国立法空白,从方式、选任、职责、监督方面,可以对老年人监护制度提出完善思路。  相似文献   

7.
从理论上看,老年人监护制度的研究有益于充实我国民法的理论基础;从制度上看,老年人监护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完善我国的监护制度;从实践上看,老年人监护制度的确立将安抚国民的担忧,维护社会的稳定,营造和谐的氛围。我国现行监护制度在理论上无视被监护人的自我决定权和剩余意思表示能力,在立法技术上过于概括,在内容上仅规定了监护人的责任而缺失了监护人的权利,在保护范围上过于狭窄,在监护类型上过于简单。应顺应全球范围监护制度的改革浪潮,引入意定监护制度,建立老年人监护事务举报制度和监护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8.
<正>为贯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关于老年人监护制度的有关法律规定,解决老年人由于身体和认知衰退带来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财产管理等问题,保障老年人生命健康安全和合法财产权益,使得老年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有尊严地度过晚年生活,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北京市老龄协会及协作单位组成课题组,深入研究当前我国老年人监护的现状与水平,了解老年人对监护问题的认识和诉求,分析老年人监护制度运行存在的堵点、难点问题,为维护老年人权益、完善监护制度提出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9.
王军波 《中国发展》2009,9(3):58-61
征地工作事关国家经济建设和农民切身利益。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土地被征用。目前土地还是农民生存保障之本,征地过程中如何确保农民合法权益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题。该文通过分析中国征地制度存住的问题,从保护失地农民权益的角度,提出了要严格规范土地征用、完善补偿机制及规范土地交易市场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监护制度作为民法总则中的一项基本制度,在目前民法典编撰之际也迎来了革新和发展的重要时机。监护制度的核心目的具有"双重性":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维护社会秩序。意思自治是民法的基本理念,但从立法理念的角度观之,意思自治与监护制度所代表的法律家长主义之间的关系并不完全统一,二者既有对立之处,也有融合之处。我国现行监护制度过于重视社会秩序的保护,对被监护人的意思自治进行了严格限制,但同时在具体监护过程中国家力量又不充足,不利于维护被监护人的个人利益,无法实现制度的目的。因此在未来的制度改革中,扩大意思自治统摄范畴,保障被监护人的意思自治应当成为改革重点,同时意思自治的真正落实也离不开国家力量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1.
为贫困者提供法律援助是一项公认的国家责任。我国法律援助制度是保障人权,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促进司法公正的一项重要制度。但由于我国法律援助制度起步较晚,在立法、经费保障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不足,需要大力推进和完善,进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隐名股东问题是自公司制度在我国诞生以来一直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当前,关于隐名股东的法律纠纷逐渐增多,但是在我国的立法及司法实践中,对隐名股东的资格认定及权益保护等方面依然存在缺陷。弥补立法空缺,提高法律位阶,与间接代理制度相配套,对于隐名股东的合法权益将会起到更加有力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我国对于专业性老年护理的需求也逐渐增加。目前由于我国养老护理行业存在工资福利和劳动付出不对等、缺乏职业培训和发展规划、维权渠道不畅通等问题,愿意从事养老护理的劳动力相对较少,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偏低,难以满足老年人对于养老服务的实际需求。涉及的诸多因素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现有法律法规未能适应现行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国家有必要设计和制定出符合养老护理员职业特点的法律规范,从法律层面为养老护理员提供劳动权益保障。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公司制度的日益完善,传统的公司非破产清算中注重对债权人利益保护,兼顾对股东权益进行保护的理念受到挑战。这种"重债权人,轻股东"的观念,既不利于各方利益的平衡制约,也不利于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因此,如何完善公司非破产清算制度,适当弱化对债权人利益的关注,强化对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权益的关怀,是我们目前更应当去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非破产清算法律制度所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从解释论层面对股东权利进行了完善和明确,并从立法论层面试图赋予股东在清算阶段的某些权利,以期能更好地保护股东的权利,实现非破产清算过程中各方利益主体的平衡保护。  相似文献   

15.
票据法上的利益返还请求权是票据法为实现票据权利人与票据义务人之间利益的二次平衡而设计的制度。学者对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性质历来有不同意见,本文通过对各种学说的比较分析,认为利益返还请求权在性质上属于不当得利请求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现行农村集体土地制度存在的土地所有权主体错位、土地所有权权能不全、土地所有权主体的权利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护、土地流失严重、土地承包关系不稳定等弊端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建立科学、可行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作了粗浅的探讨,以期更好地保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在中国目前法律框架下是不受肯定的,但是出于对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农民合法利益的保护,流转是十分必要的,且事实上存在的地下流转市场呈失控状态。因此,立法对宅基地流转予以确认,建立良好的流转管理体制,对维护农民的利益是十分必要的。土地权利和利益的合理配置,也是实现社会公正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8.
《人权》2018,(4)
As one of the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systems for rural residents, legal aid is an important well-being project. It provides legal assistance to the rural population with regard to every aspect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aw, and reflects the care and assistance given to rural residents. I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ensure the equal realization of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rural residents, and it is also a powerful measure to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population. After more than 20 years of growth, China's rural legal aid work has achieved gratifying result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outstanding problems such as unbalanced supply and demand, narrow scope, and tight funding. Therefore, we should build on the practice of rural legal aid to expand the number of aid team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egal aid, broaden the scope of aid, and provide financial support so that rural legal aid can be truly visible, accessible, affordable and well perform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