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7月11日下午七时,我照例高兴地坐在电视机面前,收看祖国改革开放的好消息。突然,哀乐声起,一幅极为熟悉的相片出现在银屏上,宣告了“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邓颖超同志逝世”的不幸消息。顿时我目瞪口呆,泪珠夺眶而出,没想到全国各族人民敬爱的邓颖超大姐,就这样离开了我们!7月4日,我给赵炜同志打电话探问大姐的病情时,她说,比前几天好一些,  相似文献   

2.
1994年11月29日,对我的全家来说,是个十分不幸的日子,繁森自西藏阿里赴新疆塔城考察工作途中突遇车祸殉职。当我得知这一不幸消息时,实在无法接受这一残酷的事实,一次次哭昏过去。 繁森,你才50岁,你真的就这样撇下你年己94岁高龄的老母,撇下你体弱多病的妻子,撇下你3个既听话又懂事的孩子,独自远去了吗? 许多熟悉和接触繁森的人都说,繁森是个好人。其实,繁森把他的好都堆在了家门外边,而唯独对他自己和家里人做得很少很少。我有时也很难理解,仔细想想他匆匆忙忙走过的这一生,他究竟想的什么?图的什么?  相似文献   

3.
当门源县仙米乡桥滩村的村民们得知他们尊敬的肖瑞华部长去逝的消息后,全村群众无不沉浸在无限的悲痛之中,大家为这个不幸的消息惊呆了,村党支部书记尚朝宪哽咽着说:“他是我们庄稼人的贴心人,他生前对我们村倾注了多少心血啊!”  相似文献   

4.
最后的告别     
1992年的7月11日晚7时,我正端着饭碗看电视,突然传出了震撼人心的哀乐声,一幅十分熟悉的邓颖超照片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播音员以沉痛的心情播发了“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邓颖超同志逝世”的不幸消息。那天晚上,轮到我去馆里担任总值班。可我怎么也无法入眠,望着静静高耸的周恩来纪念馆和月光下显出银白色的馆区湖面,我马上想到,该尽快向当时的中共淮安市委领导人请示,淮安作为她的“婆家”该有个表示才好,并建议在我馆为她设灵堂。我的建议被馆领导采纳了。第二天下午,我们就在主馆前边和周恩来汉白玉座像后边的保卫科值班…  相似文献   

5.
我在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任政务参赞期间,曾遇到一起沈阳市前市长武迪生等人在以色列遭遇空难的突发事件. 突如其来的噩耗 1993年11月24日早晨,我刚走进大使馆办公室就听到电话铃声.我拿起话筒,电话里传来了以色列外交部东北亚司主管中国事务的一等秘书伊丽特女士熟悉而又有些异常的声音:“参赞先生吗?我是伊丽特.现在,我向中国大使馆通报一条十分不幸的消息,沈阳市长武迪生和他的助手张力女士不幸殉难了.”我知道,当时武迪生市长正率领沈阳市政府代表团访问以色列,说他和张力女士死亡的消息是真的吗?我听后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怕听错了,忙请伊丽特女士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说清楚.  相似文献   

6.
“没想到在外打工还能入党。”何利萍是眉山丹棱县人,中专毕业后在成都打工,现在是成都市锦江区鑫威宏汽车维修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她已在这家公司工作了5年。 “爸爸,我入党了!”当她将这个消息告诉远在老家的父亲时,何利萍自己都没想到这件事会让她如此兴奋。  相似文献   

7.
樊瑞 《共产党人》2020,(8):56-56
新冠肺炎疫情让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成为全国人民瞩目的焦点。防控疫情,抗击病魔,救护病人,当历史将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落到我们医务人员肩上时,我们的选择是义无反顾、勇往直前。2月4日下午14时25分,当得知医院接到自治区卫健委组建第二批医护队支援湖北通知的消息后,我和身边的护士姐妹们都争先恐后报名,不到半小时名额已报满。  相似文献   

8.
赵朴初往事     
我一直期待着奇迹出现,希望有一天赵朴初伯伯能健康地走出医院,让他家的小院子恢复往昔的生气。世界不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人杰,才变得美好的吗?这样的人不应该走啊!他深深地爱着周围的人,他的同志、朋友、学生、晚辈;他是多么不愿意离开那些他深爱的人们,而我们又是多么希望再听到他诙谐的谈话和爽朗的笑声。因此,当那个不幸的消息传来,我无法相信……  相似文献   

9.
《党建》2008,(7)
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我失去了许多亲人,又让我拥有了更多的亲人!面对灾难,我是不幸的,而我又是幸运的。是全社会给我的爱,温暖着我、支撑着我熬过了最痛苦的时刻。有爱,就有希望;有爱,我们就会更加坚强。当我们的泪流在一起的时候,当我们的心连在一起的时候,当我们的力量凝聚在一起的时候,就没有什么可以压垮我们!——摘自四川彭州市公安局民警蒋敏在抗震救灾英模事迹报告会上的报告  相似文献   

10.
2005年9月15日,我们突然接到省委办公厅徐凤英的电话,告诉我们伍洪祥叔叔走了的不幸消息,顿时我们惊呆了。一个月前,老伍叔叔心脏手术后一切安然,我们上门探视时,还甚为欣喜啊! 想不到他这么快就离开了我们。这噩耗使我们沉浸在无限悲痛之中,急忙驱  相似文献   

11.
正一个人失去劳动能力,本是不幸,一个智障残疾人,更是不幸,如果这两个不幸同时降临在一个人身上,可想而知是多么的凄惨。而在五师双河市八十九团,有个名叫宁绪肆的不幸智障人,却受到与他无亲无故的刘洪波、张红等数百好心志愿者的爱心帮助。一时间,这条暖消息像长了翅膀,传遍了双河市的大街小巷。好心人刘洪波智障残疾人宁绪肆,1992年支边来到八十九团十一连,凭着年轻能干承包土地加入了职工队伍,后来由于棉花价格下滑,自己放弃了土地承包,常年依靠打工和团场、连队帮扶  相似文献   

12.
姜平 《世纪风采》2007,(11):14-16
1976年周总理逝世后,党和国家处于最危险的关头。我出于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感,给叶剑英、邓小平副主席写了两封信,向他们提出建议。不幸这两封信都落到了“四人帮”的爪牙手中,立即被定为“6118”重大现行反革命案件,在全市进行排查。如果不是同志们和同学们保护了我,恐怕我早就不在人间了。  相似文献   

13.
30年前,中央颁布实施了《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这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成果,是我们党和国家干部队伍顺利实行新老合作与交替的里程碑。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它是一件"在党的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我是1982年底离休的。当时自己刚满55岁,身体还好,以为还能为党工作几年,所以没有提出离休的申请。没想到这年12月30日领导宣布全系统离休干部名单,其中有我。就这样,我离开了奋斗40年的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14.
“一八九О年,我出生在离北戴河大约百里的海滨。当我刚刚两岁的时候,我的父亲就去世了,第二年我的母亲又去世,丢下了一个十分需要她照看的可怜的婴儿。我没有兄弟和姐妹。于是我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但等我长到十五岁的时候,他们又留下我孤独地生活在这世界上。我是多么不幸啊!”这是李大钊留学日本到达东京不久,在准备进入早稻田大学学习之前,在基督教青年会补习英文时,用英文做作文时写的《我的自传》介绍自己身世的一段话。  相似文献   

15.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这一制度贯彻执行得如何,关系到一个地区的繁荣和发展,关系到这次“三讲”教育的质量,进而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结合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在“三讲”教育中,就贯彻和实践民主集中制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我感到在领导班子中,党委“一把手”既是班子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6.
李泽海走了     
正2016年4月19日,我得到一个不幸的消息:"11.27"渣滓洞大屠杀脱险志士之一李泽海,于2月20日凌晨在四川遂宁去世。我一直从事红岩烈士和脱险志士人物事迹研究,原计划于今年上半年再次到遂宁对李泽海进行采访,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其革命事迹。怀着沉重的心情,我打开电脑,点开了2009年11月26日在重庆采访李泽海的视频,再次倾听他讲述自己的革命经历……  相似文献   

17.
<正>前段时间,"网红"书记陈行甲"低调"辞职的消息引起热议,用陈自己的话说就是:"我能当个县委书记已是祖坟冒青烟,官当到多大算是大?以我这点底子,能当这么大的官,太够了。"陈行甲不求官有多大,只求岗能匹配,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得到了人们的肯定。在干部选任时所能够考察到的资料信息往往  相似文献   

18.
正1992年7月11日,邓颖超与世长辞。笔者当年曾随中共淮安市市委、市政府和周恩来纪念馆、故居的工作人员代表一起进京吊唁,亲历了在北京的邓颖超葬事活动。现在回忆起来,犹在昨天,特撰此文,以纪念这位与周恩来的名字紧紧相连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噩耗传来举世惊1992年7月11日晚7时,我正边吃晚饭边看央视的《新闻联播》,突然电视上传出了震撼人心的哀乐声,一幅十分熟悉的照片出现在屏幕上,播音员以沉痛的心情宣告了"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邓颖超同志逝世"的不幸消息。顿时,一口未咽下的饭沾着我的泪水滚回碗里。  相似文献   

19.
2004年4月24日中国现代哲学界一颗巨星陨落了———张岱年先生仙逝于北京。我在去杭州的火车上得知这一不幸消息时,心里涌起阵阵悲痛。张岱年先生关怀后学的一些事历历浮现。我是1993年开始接触张先生的。那时,我在一家报纸主持理论版工作。慕先生之名斗胆约稿。先生不拒卑微,先后为我撰写了“务民之义,在于自觉”等稿件。1995年9月,我始得谒见先生。其时先生住北大中观园48栋一套两居室。跨入先生家门,宛若走进知识殿堂。先生书房那一层层书由地面堆向上空,仿佛农夫丰收后的谷垛。四面书墙中央是一个小的圆桌,进出避让须侧身蹇足。我当即一…  相似文献   

20.
蔡威同志牺牲至今已整整五十年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我始终没有忘怀这位为党的事业奋斗不息,死而后己的坚强战士。他是我们党的优秀党员,我的一位好领导,永远值得我们深切的怀念。一九三五年三月,红四方面军过嘉陵江之前,在朱老总的家乡——四川仪隴县,我从王子纲同志领导的第一电台,调到蔡威同志领导的第二电台。当时我才十八岁。直到一九三六年九月蔡威同志不幸病逝,我一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