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索沃今昔     
科索沃一直是南斯拉夫联邦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省,这里与南斯拉夫其他省份不同,居民以阿尔巴尼亚族为主。阿族在整个科索沃省的200万人口中占90%,阿族人认为科索沃是阿族的家园,不应让一个塞族政府统治。而塞尔维亚历来珍视科索沃省,认为这里是塞族文明的摇篮,有最古老的塞族东正教教堂。科索沃像历史上的许多地方一样,归属很难定论。几十年来,科索沃塞阿两族关系一直紧张。铁托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有意削弱塞尔维亚共和国在整个南联邦的强大势力,破例给塞尔维亚属下的科索沃省自治权。铁托去世后,南斯拉夫联盟随冷战结束…  相似文献   

2.
《瞭望》1999,(9)
科索沃谈判难以取得进展的深层原因,是有关各方在和谈中各有所图,存在着明显的利益冲突。南联盟迫于北约武力威胁和本国外交和舆论压力,南联盟决定参加谈判,目的是想为科索沃问题的解决争取一个较为有利的方案。但是,南联盟曾表示绝对不会接受国家领土分裂和北约武装占领科索沃的事实。当然,南联盟也准备在同西方讨价还价中,以拒绝外国驻军来抬高价码,迫使西方作出更大的妥协。科索沃阿族把参加谈判看成自己走上国际舞台的重要标志。由于西方国家的插手,科索沃阿族非法武装力量的势力不断增强。阿族试图通过科索沃问题的国际化达到…  相似文献   

3.
全球要闻     
《瞭望》1999,(11)
新一轮科索活问题和谈将举行法国外交部3月5日宣布,本月15日将在巴黎举行的新一轮科索沃问题和谈,目标是完成包括政治和军事等所有方面的完整协议。据报道,目前南联盟政府仍拒绝在科索沃境内部署外国军队,科索沃阿族领导人则表示准备签署朗布依埃协议,但坚持要求北约部队进驻科索沃并保留“科索沃解放军”。关于科索沃问题的首轮谈判于2月6日至23日在巴黎东南郊的朗布依埃举行。南联盟政府和科索沃阿族代表原则上接受了前南问题六国联络小组提出的协议草案中的政治部分,但未就草案中有关在科索沃部署北约军队的军事部分达成一致。波黑…  相似文献   

4.
巴尔干局势缘何再度动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素有“火药桶”之称的巴尔干半岛又是硝烟弥漫,枪声响成一片,炮声不绝于耳。马其顿军警与来自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族武装集团在马其顿西北部城市泰托沃等地激烈交锋。当地居民为躲避战火纷纷出逃,泰托沃几近空城。与此同时,阿族极端分子还唆使当地阿族人入伙,使马其顿面临内战的威胁。 3月 17日深夜,马其顿议会在紧急会议后通过的决议称“局势正在恶化,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威胁”,并呼吁国际社会给予援助。 3月 20日,马其顿政府已向恐怖分子发了最后通牒。马其顿危机有着极其复杂的政治和社会原因,其主要根源是阿族不断…  相似文献   

5.
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制止人道主义灾难”的幌子,对南联盟这个独立主权国家发动的侵略战争已持续了一个月。在数千架次飞机的狂轰滥炸下,南斯拉夫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惨重的损失。北约的这种野蛮行径在欧洲制造了一场真正的人道主义灾难。轰炸把南联盟1200万人民置于战火中,六七十万在科索沃的阿族居民为躲避战火,不得不背井离乡,逃向邻国。滚滚难民潮已成为欧洲的棘手难题,欧洲国家也为此背上了沉重包袱。本来,解决科索沃问题唯一正确的选择是,北约应立即悬崖勒马,停止轰炸,坐下来谈判寻求政治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近日,南斯拉夫联盟科索沃危机骤然升级。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强烈谴责“塞尔维亚警察屠杀科索沃阿族平民”,而南联盟则强调自己有权维护国家主权和同分离主义分子斗争,并以欧安组织驻科索沃观察团团长沃克尔“撒谎”为由宣布其为不受欢迎的人。由于南联盟态度强硬,北...  相似文献   

7.
9月21日,联合国驻科索沃特派团和北约维和部队将原来的“科索沃解放军”改编成了一支由5000人组成的“科索沃护卫团”。对于北约来说,改编行动可把无法无夭的阿族非法武装纳入自己的控制之下,但对南联盟政府来说,对科索沃的塞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来说,这种改编则无异于把匪徒变成警察,今后科索沃将更没有稳定和安全可言。而且,这支非法武装的合法化,还将对科索沃未来的政治地住产生决定性影响。当北约发动对南联盟空袭之后无法在两三天内解决问题而不得不打78天的时候,当北约撇开联合国而后又不得不回到联合国解决问题的时候,当北约…  相似文献   

8.
两年前的 3月,北约打着“防止人道主义灾难”的旗号,发动了以强凌弱的“科索沃战争”,对南联盟这个巴尔干主权国家开始了长达 78天的野蛮轰炸。两年后的 3月,阿尔巴尼亚族非法武装不仅在北约维和部队控制下的南联盟科索沃为非作歹,而且又将南联盟弱小邻邦马其顿搅得动荡不安。国际问题观察家们注意到,硝烟缭绕的巴尔干,这个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又出现了新的痛点。 狼烟四起   2月 16日,马南两国政府为了减少隐患,划定了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边界,即南联盟科索沃与马其顿北部地区之间的边界。但是,科索沃阿族极端分子认为,…  相似文献   

9.
北约应该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狂 轰滥炸的硝烟虽消散已久, 但“科索沃战争后遗症”仍严重存在。国际社会认为,对这场发生在世纪之交的战争,北约应该进行反思并认真吸取经验教训,这对于把一个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带入21世纪具有重要意义。侵略战争不得人心 美国和北约宣称,发动空袭是为了“制止南联盟对阿族的种族清洗和维护巴尔干地区的稳定”。其实,这只不过是一种借口而已。尽管南联盟的民族政策有失当之处,如一度取消科索沃省的大部分自治权,但并不存在对阿族进行“种族清洗”的现象,国际调查已证明了这一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  相似文献   

10.
1、4月3日,在距贝尔格莱德市中心仅2公里的贝尔格莱德热电厂遭到北约空袭2、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使用5枚导弹袭击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和馆舍严重毁坏黄文摄3、3月4日,一名阿族男孩和他的家人离开科索沃自治省后,在马其顿边境找到了临时住地4、3月13日,波、匈捷正式加入北约5、4月20日,贝尔格莱德市民集会反对北约空袭南联盟1999年4月23日—24日,北约在华盛顿举行首脑会议,借纪念该组织成立50周年之机,实现了北约的两个“东扩”:一是地理上的向东扩展,正式吸收波兰、匈牙利、捷克三国…  相似文献   

11.
《瞭望》1999,(9)
科索沃问题的历史渊源要追溯到中世纪。当时这里是古塞尔维亚王国的中心,塞族人认为,科索沃是塞尔维亚的发源地。在奥斯曼帝国征服巴尔于的过程中,塞尔维亚人被迫向北迁移。阿尔巴尼亚人进入该地区,从那时起,两族之间就播下不和的种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索沃成了前南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个自治省。该省绝大多数为阿族人,目前约占全部人口的95%以上。1971年南斯拉夫通过宪法赋予科索沃许多自治权,几乎享有"事实上的自治共和国的地位"。1989年科索沃发生动荡,塞当局收回了科索沃的立法。司法和行政自治权,阿族人对此极为不满。19…  相似文献   

12.
《瞭望》2000,(36)
日本和朝鲜第十次邦交正常化谈判首轮会谈8月22日在东京结束,会谈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南联盟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临时代办约万诺维奇8月22日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对驻科索沃的多国维和部队强行接管位于科索沃北部的“特莱普察”钢铁企业冶炼厂表示“最强烈的抗议”。 印度尼西亚总统瓦希德8月23日宣布重组后的新内阁,内阁成员由原来的36人减少到26人。此次内阁重组旨在精简机构,提高效率,集中精力解决一系列错综复杂的问题,尽快使国家摆脱政治和经济危机。 海湾航空公司一架空中客车320客机8月23日在巴林海域坠毁,…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翘首期盼新世纪来临之际 ,人们闻到的却是浓浓的火药味。就在1999年 ,在科索沃战争后 ,相继举行了俄罗斯的“西方—99”、美韩的“乙支·焦点透镜”和“秃鹫”、中东多国的“明星”四次军事演习。四次演习的直接参演兵力达上百万 ,参演国家遍布欧、亚、非、美四大洲的数十个国家。难怪有人评论说 ,这无疑是在1999年发生了一次“亚第三次世界大战”。如果将这些演习置于全球战略格局巨变的条件下思考 ,它们所包涵的信息就更耐人寻味了。演习诱因 :科索沃战争“后遗症”1999年初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实施了78天的…  相似文献   

14.
北约8月22日中午宣布,由3000多名官兵组成的北约后续部队将在48小时内进驻马其顿,全面实施代号为“收获”的收缴马其顿阿族非法武装武器行动。进驻完毕后,北约部队将用大约10天时间展开部署行动,然后在30天内收缴马其顿非法阿族武装分子“自愿”上缴的武器装备。  相似文献   

15.
科索沃问题和平会议经过两轮谈判于本月19日在没有取得任何结果的情况下宣布结束。这一和谈开始时,曾给持续动荡一年有余造成2000多人丧生、数万人逃亡的科索沃带来了一线和平的希望,如今和谈中断、北约在24日清晨下令空袭南联盟,战争的阴云再次笼罩在科索沃的...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6,(5)
科索沃战争是由科索沃危机引发的,科索沃问题是南斯拉夫国内民族矛盾积累的结果,是典型的冷战后以西方国家"民主"之风点燃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美国发动对科索沃战争正是实施北约新战略的一次重要预演,也是美国新干涉主义的又一表现。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索沃危机的不断升级,世人不断发出疑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为什么要借口“人权”问题,对一个主权国家狂轰滥炸?在发生了包括用导弹袭击我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这样的一次又一次严重违反联合国宪章、维也纳公约和人道主义基本原则的所谓“误炸”错误以后,为何还要顽固坚持继续空袭南联盟呢?当清醒的人们剥开美国所谓人道主义的虚伪面纱以后,分析一下美国在科索沃危机背后的经济动因时,就不难找到答案。世界发展的历史表明:任何政治和军事冲突的背后都具有经济利益的冲突。美国如此热衷于制造科索沃危机,也有其不可告人的经…  相似文献   

18.
南斯拉夫联盟局势 10月 6日 发生重大变化。南联盟宪法 法院更正了有关9月24日科索沃选区总统选举的计票结果,从而确认反对派推举的总统候选人科什图尼察在第一轮总统选举中获胜。当天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向自己的政治对手、当选总统表示了祝贺,并表示愿意提前辞去总统职务,他说,“希望南斯拉夫人民在新总统的领导下取得成功”。 米洛舍维奇6日同科什图尼察进行了约一个小时的会晤。科什图尼察认为,这次会晤表明南联盟政权是以和平方式交替的,“这对当选总统和离任总统建立正常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当晚,南斯拉夫军队总参谋…  相似文献   

19.
北约在马其顿为期一个月的收缴非法的阿族“民族解放军”武器的“收获”行动,预计9月26日结束。行动开始以来,马其顿政府与北约之间在收缴武器数量上存在严重分歧。马政府认为,阿族非法武装拥有8.5万件各类武器,北约只收缴3300件,是“可笑和不严肃的”行为:而北约坚持收缴武器的  相似文献   

20.
《瞭望》1999,(25)
从6月10日南斯拉夫开始从科索沃撤出军警和北约宣布暂停对南的轰炸,科索沃问题的解决终于回到了联合国的轨道上,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大规模战争虽然告一段落,各种冲突并没有停止,流血事件还在发生。科索沃是否能实现持久和平?本刊邀请新华社几位国际问题专家就此进行了座谈;本刊驻联合国记者顾震球、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吕其昌和阎学通或传来专文或接受采访,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施鲁佳(高级记者):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侵略南斯拉夫的战争已告一段落,但危机远远没有结束。当前最紧迫的问题是维和部队进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