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如何使农民工弱势群体在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浪潮中获得相应的利益,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是政府和学者所关心的问题。目前,我国农民工弱势群体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社会资本普遍匮乏。农民工弱势群体社会资本缺失的根由主要在于制度缺位、社会缺位、政府缺位、自身缺位。构建农民工弱势群体社会资本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完善政府制度和政策体系,也需要培育社会组织等外部载体,更需要农民工群体自身的支撑。  相似文献   

2.
转型期弱势群体的特征、来源及类型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社会弱势群体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现阶段的弱势群体是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背景中 ,随着社会结构的重大调整以及经济体制转轨而出现的 ,呈现出经济收入低、贫困程度深、消费水平低、生活方式单调、受教育程度低、就业竞争力弱、社会地位低、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社会公德意识淡薄等主要特征。其来源主要包括农村中的弱势群体、城镇中的弱势群体和流动人口中的弱势群体。其类型主要有上、中、下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3.
为了防止对社会弱势群体保护的越界,必须注意三个问题:第一,必须由全社会的每一个人都来关注和保护社会弱势群体,而不能只由某些特殊的行业或人来承担;第二,关注和保护社会弱势群体必须以尊重市场规律为前提,不能干扰和破坏市场运行秩序;第三,必须区分社会弱势群体的特殊权益与大众权益,不能打着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旗号去保护其大众权益,而置其他群体的合法权益于不顾。  相似文献   

4.
群体事件与社会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事件是当前社会安全和社会稳定中最突出的问题,处理失当将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现在已经进入了群体性事件的高发期,而且中国社会还可能面临更多的矛盾冲突。群体事件的发生是社会转型时期利益矛盾的表现,其产生和解决最主要的是靠政府制定公平的政策和政府的角色定位,长远来看,增强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建立包括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和公平的社会政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影响低收入群体政治心态及政治安定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瑞娟 《理论探索》2005,(1):101-104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分配形式的多样化 ,社会也出现了新的分化 ,社会的低收入群体在动态中变化发展 ,并对社会稳定乃至整个现代化进程产生深远而复杂的影响。因此 ,从经济、政治、法制、社会风气等方面分析这一群体政治心态及行为取向的深层原因 ,对于及时把握该群体的政治心态和行为取向 ,创造一个安定和谐的发展环境 ,具有突出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农民工阶层的群体特征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崇芳 《理论导刊》2005,(11):64-65
“三农”问题是牵动中国社会发展全局的民生大事。农民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过渡性社会阶层。其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上的“边缘”状态,迫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9)
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史悠久,为法国社会的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提供了完善的制度保护,成了西方国家纷纷效仿的典范。然而,法国社会保障制度同样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矛盾。它虽然为社会中的贫困群体提供了生活所需,但这并未从本质上解决法国社会的贫富差距问题。正相反,它影响了社会生产效率,使得法国的经济和社会丧失活力,对法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很多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世纪之交,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出现了养老医疗压力增加及劳动力总量减少等问题,同时又由于与人口出生率下降的相互叠加,使得人们对老龄化及老龄群体产生了负面看法。但我们在正视问题的同时不应夸大其严重性。事实上,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积极老龄化"理念、我国老年工作中"老有所为"的思想以及开启第二次人口红利的现实要求,都需要我们全面看待老龄群体的潜质。老龄群体通过日常生活与社会参与行动,不断创造着健康生产力、消费生产力、家庭功能生产力及劳动生产力,是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对此,需要完善老年健康保障体系、构建有效的消费实现机制、鼓励老龄群体发挥生产性潜力,从而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与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9.
社会利益群体因经济利益的分化所引发的各个利益群体的利益冲突越来越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这种社会利益群体的分化有合理分化和过度分化的不同情形,在道德的视阈和社会的有序运行和健康发展中有着不同的影响,有必要对此作理性的把握和道德的评判。要实现社会利益的均衡就必须从强化人人共享发展成果的执政道德理念、构建确保社会公平正义的道德制度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国民价值体系等方面来建构有利于不同社会利益群体实现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的道德机制。  相似文献   

10.
建立弱势群体社会组织,对于保护弱势群体利益、促进未来政治发展和政治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各类弱势群体社会组织的障碍既有传统经济社会层面的,又有现实政策法律层面的。提高弱势群体组织化程度,必须为建立弱势群体社会组织提供政策法律支持,着力建设弱势群体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培育弱势群体利益表达团体。  相似文献   

11.
《求知》2016,(7)
正中共中央党校社科部吴忠民教授在3月2日《光明日报》撰文指出,要特别防止对社会公正的误读,对社会公正理念一旦误读,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情形,进而导致人们对社会公正问题的误判。误读之一:对弱势群体有利的事情才是公正的事情。合理的解释应当是:真正的社会公正并非只是对哪一个特定群体如弱势群体有利,而是对社会的各个群体都有利。如果只是强调改善弱势群体是社会公正的主要内容,那便是以偏概全。重要的是,这  相似文献   

12.
保护城镇弱势群体的利益是当前中国构建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公共政策必然以社会公正作为自己的价值诉求,因此,政府要通过公共政策调整,关注并解决弱势群体问题,实现社会富裕文明,保证社会公平公正。对其实施的政策支持主要体现在:对弱势群体实行宏观经济政策方面的关怀,要特别关注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健全合理的税收制度,重视政策创新;加快建立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构建对弱势群体社会关怀体系;建立健全城镇弱势群体的政策诉求表达机制;通过健全法律机制对弱势群体在医疗与教育方面实行保护。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人权本质上是市场经济体制所需要的社会规范体系。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运行要求平等保障个人的自由权利;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所导致的贫富差距扩大要求保障社会成员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并将对各种弱势群体的保护需求纳入人权保障的规范体系。中国四十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表明,市场经济体制是推进中国人权保障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3)
虽然"井底住人"新闻事件已经过去很久,但是事件所反映的问题却值得我们深思,目前我国贫富差距大,社会底层群体生存状况令人痛心,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通过对新闻事件的反思提出加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不仅是政府的责任,同时也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强调公民社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社会结构变迁引致社会分化加剧,弱势群体突显,已构成危及社会稳定、影响社会发展的巨大隐患。基于此,本文从价值基础、基本目标和路径选择等方面探讨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系统的建构,以期实现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共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知识分子群体之于社会主导价值认同的问题发展轨迹呈现为分层"问题流":认知逆反化—情感淡漠化—意志软弱化—行为自由化。四大层次相互递进、相互包含、相互转换。群体价值与社会主导价值间"伦理普遍性"的理想形态,因无法在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诸领域获得实践层面的满足,由此导致的"思维—存在"分离催生出群体价值认同的"问题源"。问题的解决必须诉求于"国家—学校—家庭—社会"诸层面的伦理正义建构,以知识分子群体价值观、社会主导价值观及社会伦理正义三者间"预定和谐"为目标,达到"思维—存在"的现实和解。  相似文献   

17.
贫困家庭学生群体激励、教育及保障体系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晓鹏  李鹏 《学理论》2009,(29):60-63
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群体问题随着高校的扩招和教育改革的深化而日益严峻,已经影响到教育的公平公正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本文对现有的五位一体助学体系存在的缺陷、贫困家庭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的心理特征及其激励工作、教育工作和构建保障体系的对策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为贫困家庭学生群体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就业困难群体心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霜霜  吴文平 《学理论》2009,(7):158-159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迅猛变革,就业问题,特别是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从自身因素和社会组织因素分析出就业困难群体的心理问题成因,并加以分析,并针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心理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求知》2006,(6):47-47
孔祥利、事冬梅撰文指出:中国正处于一个全方位的社会转型期,然而,作为社会转型期的另一产物,一个庞大的社会弱势群体逐步形成,他们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权益保护、竞争能力等方面处于劣势,有被边缘化的倾向。社会弱势群体的存在,极易诱发各种危机,滞阻转型的进程,加大改革与发展的成本。  相似文献   

20.
薛然巍 《行政论坛》2009,16(4):72-75
社会弱势群体是一个相对概念,并非绝对范畴.在社会任何发展阶段,"人"都应当是目的.而不能作为手段.对弱者的关怀和保护是人类特有的道德法则,基于对同类的关怀,社会弱势群体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这也是法律所追求之正义、平等理念的要求.对社会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应然路径是:赋予社会弱势群体平等的法律地位,增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建立和完善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加大社会弱势群体就业力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