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吴国干 《理论导刊》2001,(11):16-18
进入新世纪,最令人关注的问题之一就是,“入世”路,中国企业怎么走?尽管,我们天天喊“挑战与机遇共存”,而真正面对入世路,却有两种极端的心态:一是过于乐观,仿佛入世之后就是遍地黄金,所以天天都在喊“抓机遇”——这是认为入世后对本企业产品冲击不大的一些企业的心态;一是过于悲观,觉得入世如履薄冰,前途叵测,对于如何应付入世的冲击则一筹莫展,且抱着“到哪山唱哪歌”的打算——这是那些被预测为入世之后受冲击最大的一些企业的心态。中国入世后,在今后的五年还有一个过渡时期,这对中国企业来说,倒是一个极好的缓冲。…  相似文献   

2.
李建华 《侨园》2001,(5):30-31
中国“入世”,不仅仅是“请进来”,还要“走出去”。中国企业跨国发展将会成为中国“入世”后的经济新趋势。然而,选择何种方式走向海外,是企业跨国发展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企业跨国发展模式比较分析企业跨国发展的途径和方法,总体上有三种模式可供借鉴选择:一是通过进入东道国直接生产经营的跨国直接投资模式;二是通过无形资产如技术、经营方法、管理经验等转移到东道国的契约经营方式;三是出口产品到海外的贸易经营形式。 (一)跨国直接投资模式利弊评价跨国直接投资模式是国内企业通过资金、技术、设备、劳务等形式在国外开办企业的行为。跨国直接投资是资本要素国际移动的主要方式。由于投资行为本身具有集资本、技术、贸易和人力培训等生产要素流动为一体的特点,在当代世界经济一体化潮流中占据日益重要地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过15年的先“复关”、后“入世”的艰苦谈判,终于在2001年的12月11日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人们在欢庆“入世”的同时,也对因“入世”带来的挑战感到担忧:有的担忧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上的缺陷;有的担忧国有企业生存环境的恶化;有的担忧国有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较弱;有的担忧产品质量;有的担忧产品价格……笔者认为:中国“入世”,会极大地推动中国的对外开放进程,有助于吸收外国投资,有助于中国产品的对外出口,有助于提高中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还有助于推动中国的宏观经济体制改革,最终,促成中国综合国…  相似文献   

4.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在成为现实。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各家媒体对我国加入世贸的重要意义和各种机遇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宣传,人们已经做好了“入世”的充分的思想准备。但“入世”会给我国经济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带来什么样的挑战,我们也必须作出深入研究,提出切实对策,使“入世”真正成为促进我国企业竞争力崛起的契机。“入世”对我国各个产业及其各个部门的影响是各不相同的,但一般说来,“入世”对我国的农业、技术密集产业及服务业将形成很大冲击。我国“入世”后农业面临的冲击主要是产品冲击。我国农业由于分散经营,…  相似文献   

5.
战略联盟是指导当前企业从事战略管理活动的最新思想,而“跨国战略联盟”则是指企业通过有选择地与国外竞争对手或产品供应商、经销商等结成战略联盟,通过互换控制权和市场进入机会,来共担风险,共享资本、信息、技术和利润的企业合作形式创新。中国企业在全方位面对全球市场的情况下,应积极抓住入世带来的机遇,尽快制定出自身国际化发展战略,形成以己为主的“利益同心圈”和跨国战略联盟。  相似文献   

6.
《求知》2023,(7):62-64
<正>中国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持续动力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见证了中国的开放和发展,中国的理念和成就也让“达沃斯精神”更加耀眼。中国近年来持续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中国企业不断突破技术难点,掌握核心技术,成为世界焦点,截至2023年5月,在世界经济论坛评选出的130多家“灯塔工厂”中,中国企业就有50家;在世界经济论坛最新一批“全球技术先锋”榜单中,中国企业数量位居世界第二,中国的入榜企业除了在智能制造、数字化、新技术应用等方面表现出色,  相似文献   

7.
赵洪韵 《求知》2001,(11):35-37
“入世”以后,中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将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国际高科技领域的竞争,接受全球范围内高科技成果的挑战。显然,入世将给中国高科技产业带来一个阵痛的时期。  相似文献   

8.
“入世” 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影响以及转变政府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11月10日,随着多哈的一声槌响,中国“入世”成为了一个历史事件。但在这之前颇具“热点”效应的有关“入世”对中国农业、农民和农村发展的影响的讨论并没有因“入世”而终结,而是伴随着“入世”的现实更为深入地开展起来。 一、分析“入世”影响中国农业、农民和农村发展的几种思路 近年来关于“入世”对中国“三农”问题的影响,见仁见智,各执一词,较多的是从  相似文献   

9.
“入世”促使中国经济步入与世界经济深度联结的新阶段,市场制度的普遍性特征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政府行政的行为模式。这客观上要求转变政府与市场和企业的关系,规范政府管理方式,提高政府治理水平,以顺应“入世”后的环境置换,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努力获取“入世”的正效应。有学者提出,加入WTO以后,中国将“经过政府职能转轨——法制接轨——政策入轨——行为上轨等变革,在管理体制、法制、机制上全面适应世贸组织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设立了代表处的200多家外国保险公司,静静地等待着中国入世后领取“执照”;上海、北京等一些大城市相当一部分“白领”阶层在等待成为洋保险在国内的第一批顾客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入世”在即,中国的企业怎样应对参加世贸组织,已经成为广大企业极为关心的问题,也是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 参加世贸组织是对中国企业 的最大挑战,从市场开放、 市场竞争的意义上讲,它对中国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对中国企业的兴衰成败都关系极大。特别是对作为中国工业基础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对中国支柱产业的电子、石油化工、汽车、装备工业,对一直拥有行政权力、长期处于垄断地位的服务企业,面临的压力将更大,形势也更为严峻。 以钢铁工业为例,1999年我国的钢产量已达到1.2亿多吨,居世界第一位。但…  相似文献   

12.
黄威  刘铮 《瞭望》2000,(22)
中关村能否涌现一批顺应时代变革,具有创新能力的现代企业,涌现一批以知识创造财富的“知本家”,是中关村能否真正成为“中国硅谷”的关键 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与发 展水平是决定中关村科技园 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中关村目前已有高新技术企业6600家,并拥有联想、方正、四通、紫光、同方、时代等一批资产数亿元的大公司,面对日益涌动的全球化、信息化大潮,中关村企业在不断地求新求变中锻造着自己,以期能在这片土地上领衔出一个“中国硅谷”。 巨头企业“裂变”中求新生 1999年夏天以来,被称为中关…  相似文献   

13.
步入新世纪后,人们开始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向了中国的“三农”问题,这不仅因为其一直是中国经济的基本难题,更重要的是,中国在面临增长、就业及入世等多重挑战下,“三农”问题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所必须解开的一个“结”,即中国经济的增长需要国内 9亿广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支撑,中国就业最主要的难点在于如何解决庞大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而入世后最直接的冲击对象又是基础薄弱的中国农业以及收入水平低下的中国农民。 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 事关大局 目前农村大多数劳动力仍然从事农业,收入的源泉也主要是农业活动。在中国农业受人多地…  相似文献   

14.
世纪之交,中国“入世”的前景逐渐明朗。面临入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们有哪些反应?对此,笔者作了一些调研和思考。当前,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当中,普遍存在着一种深深的担心与忧虑,笔者暂且把这些担忧归纳为“五恐”。  “恐新”——主要表现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全新的事物到来感到前所未有的惶恐。WTO的运行规则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规则。中国加入WTO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市场运作,包括思想政治工作在内的许多工作,都将按照这个全新的运行规则进行重新调整定位。而我们大部分企业政工干部对入世后的市场规…  相似文献   

15.
高扬  徐刚 《求知》2001,(11):44-45
经过了14年的艰苦历程,中国终于进入了世贸组织的门槛。大多数中国的百姓们对“入世”抱着极大的热情,普遍认为“入世”会给大家带来前所未有的经济上的实惠和生活上的方便。无庸讳言,中国“入世”对百姓的生活影响确实是巨大的,总的来说是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方便和实惠。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曾强调指出:“做好加入世贸组织的各项应对工作,人才是关键。”入世后随着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跨国企业更多更快地涌入中国抢占商机,其第一招就是找人才、挖人才、抢人才。如果说过去的人才竞争还属于“远距离接触”的话,如今已是直逼前沿,变为“零距离竞争”。在人才争夺战中我国企业明显处于被动境地。据一项对北京市150户大中型企业的调查显示,国有企业自1982年以来引进的大学以上员工流失率达64%,大多数流向在华的跨国公司和外资企业。内地企业高级人才有的流失殆尽,企业的技术“空心化”问题十分严峻。这些事实说明,入世带来的一个严峻的挑战是人才拼抢的挑战,目前面临的最大威胁是人才流失的威胁。我们国有企业必须从稳定人才队伍的目的着眼,建立现代人才管理机制,切实加大拴心留人的力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最大的挑战是政府自身。特别是中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政企、政社还没有完全分开。“入世”后,政府对经济的调控能力相对减弱;对社会事务的管理空前复杂。因此,政府应重新定位自身角色与职能,未雨绸缪,迅即进行自身的职能转变与职能开发,以适应中国“入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瞭望》2000,(52)
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认为加入 WTO对中国有 4大机遇:一是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营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二是有利于加快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增强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三是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参与国际贸易新规定的制定;四是有利于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 德国汉堡经济研究所所长谢勒教授认为加入 WTO将给中国的国有企业带来机遇:首先,中国加入 WTO以后,将更加容易进入欧洲和世界市场,不再受其主要贸易伙伴单方面贸易限制的制约,纺织、服装等产品将比“入世”前更加容易进入欧洲市场。其次,中国“入世”有利于中国传统产业特…  相似文献   

19.
冷战结束以来,非洲国家出现了急剧的政治变革,部族冲突,社会动荡,经济陷入困境,人民生活极度贫困。然而,非洲国家探求政治变革,力求和平解决冲突,谋求经济发展,已成为当前非洲比较一致的认识。 多党民主制引发社会动荡 进入90年代,由于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的催化剂作用,以及西方大国的强大政治压力,非洲大陆掀起了“民主化”浪潮。许多国家力图实行“多党民主制”,进行总统和全国议会的选举。90年代以来,非洲大陆有40多个国家引进了“多党议会制”。在“民主化”浪潮的激烈冲击下,非洲国家的政权相继更迭,一批新的国家领导人登上了政治舞台,原领导人有的在反对派的“枪口威胁下”被迫下台,有的受军方压力被迫辞职,有的逃往国外,有的在选举中败北,仅有个别的维持了原有的地位,还有的甚至被暗杀。新的国家领导人相对比较年轻,有的是经济技术专家,有的从事法律事务,一般颇受西方赏识。由于非洲国家是在匆忙的条件下推行“多党议会制”的,缺乏物质和  相似文献   

20.
潘清 《瞭望》2001,(45)
“中国入世,将改变中国保险市场的竞争格局。对于安联大众这样已经在中国市场落户的外资保险机构来说,面临的竞争也将是严峻的。”中德合资安联大众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康君博士说,“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中国入世后的几年过渡期,抢占中国保险市场先机。” 德国安联保险集团是世界知名保险企业之一,1997年和1998年均在《财富》全球500强中列第二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