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 1997年底以来出现了有效需求不足型的通货紧缩 ,经济景气度明显下降 ,理论界对此进行了热烈讨论。总体上说 ,多数人是从总量矛盾、结构矛盾或外部影响的角度加以分析的。但笔者认为 ,外部冲击与体制约束是造成当前通货紧缩的深层原因 ,其中前者为诱因 ,后者是关键。一、当前我国通货紧缩的形势判断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概念。通货膨胀是指一定时期内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现象 ,而通货紧缩则指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降现象 ,形成的原因或为重大技术进步致使生产成本全面下降 ,或为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价格不断下降。就全球已发生的…  相似文献   

2.
近期经济学界围绕我国是否发生通货紧缩展开争论,争论的实质是判断通货紧缩的标准不同。同意我国已出现通货紧缩的学者认为,通货紧缩是指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降。持否定观点的学者认为,判断是否发生通货紧缩,除了看价格总水平是否下降之外,关键要看货币供应量是否下降,是否伴随着经济衰退。本文作者支持第一种观点,并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第二种观点的错误。  相似文献   

3.
先卜 《瞭望》2000,(13)
近几年来,我国商品价格一降再降,已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截止1999年12月份,全国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已连续27个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已连续21个月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价格的大幅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费,推动了商品销售,消费者也从中得到了不少实惠。 但是,降价的拉动并未激活消费市场。延续多年的各厂家、商家的降价、让利、打折促销之风,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众多商家不断制造题材,甚至制造节日。降价让利已打破市场淡旺季之分。尽管降价让利幅度之大,范围之广均前所未有,但人们再也难见到往日消费者蜂拥而…  相似文献   

4.
今年前两个月,我国经济在继续保持加速增加、出口和投资大幅度增加、居民消费增长加快,企业经济效益成倍回升的基础上,通货紧缩压力进一步减轻,价格总水平出现回升,为全年价格总水平的良好运行奠定了基础。 价格总水平反映经济景气度提高 2003年前两个月,我国价格运行延续2002年下半年总体回升的走势,并扭转了自从2001年11月  相似文献   

5.
在各项重要经济指标作用下,今年我国前10个月居民消费价格出现了持续小幅回升的态势,扭转了自2001年11月份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持续下降的运行格局,经济运行中通货紧缩的压力得到缓解。 预计今年居民消费价格将比上年上涨0.9%左右;零售物价下降0.2%左右;生产资料销售价格将上  相似文献   

6.
《瞭望》1999,(15)
最近一年多来,我国市场价格总水平波动出现了多年来罕见的情况,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从1997年10月份开始、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从1998年4月份开始到1999年2月份,分别已连续17个月和连续11个月出现了低于上年同期水平的负增长。1998年全年平均全国...  相似文献   

7.
今年1月~10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4.1%。截至目前,我国CPI已连续22个月上升,连续11个月涨幅在3%以上(今年6月~9月还连续4个月涨幅超过5%)。根据以往的传统经验,4%左右的价格总水平上涨是居民生活可以承受的价格涨幅。但由于目前价格的上涨主要由粮食等食品价格引发,因而某种程度上,CPI上涨给低收入居民带来了较大压力。  相似文献   

8.
困扰中国经济发展近两年的通货缩趋势已出现恢复常态的征兆,但中国经济要彻底扭转通货紧缩趋势,不仅尚需一定时日,还需乘势而上,进一步加大扩大的内需的力度 两年我国经济出现了通货紧缩的趋势,通过连续两年实施扩大内需的政策,这一趋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尤其是今年以来,一系列经济运行指标出现了好的苗头,只要坚持正确的宏观调控政策不动摇,中国经济可望走出通货紧缩趋势的阴霾。  近两年通货紧缩趋势的出现是社会经济多种深层次矛盾综合作用的结果 进入1998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开始出现了通货紧缩的趋势:全国物价总…  相似文献   

9.
1998~1999年中国经济增长困难、三种物价指数连续20多个月负增长(其中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负增长超过40个月)。这一现象被许多专家学者称为“通货紧缩”。但人们对“通货紧缩”的含义、中国到底是否存在通货紧缩等问题却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物价指数出现连续数月下降就是通货紧缩;有人认为仅有物价指数连续下降还不能算作通货紧缩,还须同时伴随着货币供应量下降,甚至经济负增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通货紧缩”。不管怎么解释,我认为我国这个时期经济增长困难及物价指数连续下跌是事实,必须讨论通货紧缩是如何形成的。物价下降(尤其是连续的…  相似文献   

10.
2003年市场价格运行既存在企稳的趋势,也存在较大的下行压力。如果各项宏观调控措施得当并取得成效,价格总水平将趋于稳定并有望出现小幅回升。预计2003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大体与2002年持平,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的降幅也有望进一步减少。 一、当前物价形势的特点及其原因 1.价格运行处于又一轮下降过程,价格总水平连续11个月小幅下降,预计全年价格总水平将下降0.5%左右。 2002年以来,市场物价运行始终处在低位空间,价格总水平呈现连续下降态势。从同比指数看,1~9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累计下降0.5%,其中4月份下降幅度达1.3%,为1999年9月以来最大降幅(1999年8月  相似文献   

11.
《瞭望》2005,(1)
首先,气候的不确定性将影响粮食及食品价格变化,进而对价格总水平产生不确定影响。 受粮食恢复性增长影响,我国粮价涨幅已连续三个月回落。从发展来看,粮价继续上涨的空间不大。受其影响,饲料价格、肉、蛋、水产品等主要副食品价格也将相对稳定,上涨的可能性不大。同时,2004年国际粮食产量增长幅度也  相似文献   

12.
自1998年我国出现经济增长率下降、物价总水平负增长的情况开始,通货紧缩成为中国经济在世纪之交面对的重大现实问题。目前,虽然我国已暂时摆脱了通货紧缩的困扰,但这并不意味通货紧缩的形成根源也消失了,因此,我们应如同研究通货膨胀一样去研究通货紧缩,从而系统地掌握其运行机制与特征,为防治通货紧缩积累经验。而当我们系统的分析通货紧缩的成因后,我们会发现通货紧缩的国际传递已经成为一国发生通货紧缩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前的价格总水平上涨不是上游工业品价格向下传导的结果,而是来自粮食等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 我国居民消费价格自2003年起已连续17个月上升,价格涨幅已由1%左右的涨幅扩大到4%,并有继续扩大的态势。对此,目前各方观点不一:有专家认为,上游产品价格的上涨已传导至居民消费价格,由此引发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的扩大;也有专家认为,上游产品价格的上涨目前并没有传导到居民消费价格,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的扩大是由别的原因引  相似文献   

14.
国家统计局《1999年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在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7.1%的情况下,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4%,多数商品价格低于上年水平。物价的持续走低,说明通货紧缩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而能否激活消费市场,则在某种程度上关乎今年乃至未来中国经济能否保持持续快速增长。 接受采访的“两会”代表、委员认为,1999年的宏观政策,已经显示出高度重视以启动消费市场拉动经济增长的取向。今年更应坚持这一取向,仔细探讨消费市场持续低迷的深层次原因,尤其应该重视经济结构不合理对激活消…  相似文献   

15.
《瞭望》2000,(30)
由于确立了与国际市场接轨的价格机制,国际石油价格的变化必然带动国内油价的变动。1999年4月份以来,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扬,到目前为止,原油价格平均涨幅已达100%,汽、柴油价格涨幅分别达62%和84%。按照石油价格改革确定的原则,根据国际市场油品价格变化情况,1999年11月、今年2月和5月连续三次调整了国内成品油价格,但仍与国际市场价格存在一定差距,加之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因此,在5月份调价基础上,6、7月份又连续两次调整,即从去年11月至今已连续五次调价、汽、柴油价格累计上涨幅度…  相似文献   

16.
王秀丽 《理论导刊》2000,(10):27-28
一、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应坚持物价基本稳定政策199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政府实行了以治理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的宏观调控,到1996年初步达到预期目标,以1997年经济的“软着陆”为标志,中国经济已进入了一个持续“高增长低通胀”,物价总水平相对稳定的时期。物价总水平从1994年的两位数峰值回落,从宏观上看,归结于坚持不懈地实行“适度从紧”的政策,而且随着缺短经济在大多数领域的结束、过剩经济时期的到来,减轻了通胀压力,为物价回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在宏观“软着陆”成功后,我国通货紧缩的压力却不断增大。通货紧缩具有“…  相似文献   

17.
价格调控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其主要任务是由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是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矛盾。因此,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当时价格调控的主要任务是必要的,实践证明也是正确的。但是,近两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已变为经济增长与通货紧缩的矛盾,价格调控的主要任务已经转移到治理通货紧缩上来。这个变化告诉我们,在宏观调控中必须全面、准确地规定价格调控的任务,即既要抑制通货膨胀,又要克服通货紧缩。无论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都是…  相似文献   

18.
梁优彩 《求知》2008,(7):14-15
今年1月~4月主要价格指数的变化趋势表明.通货膨胀压力呈现上升趋势.我国正面临着近12年来最严峻的通货膨胀威胁。4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达到8.5%,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2.1%.涨幅连续3个月超过20%,继续成为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力量。1月-4月.在食品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带动下.我国CPI同比升幅除1月为7.1%外,后3个月都超过了8%。尽管4月CPI比3月有所回落.且猪肉、鲜蛋等前期涨幅较大的食品价格出现趋稳迹象,但未来几个月的通胀形势仍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9.
CPI为何上涨1—6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平均上升5.2%。分月同比涨幅分别为4.9%、4.9%、5.4%、5.3%、5.5%、6.4%。CPI的持续走高牵动着亿万百姓的心。"CPI上涨源于三个方面。"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技  相似文献   

20.
总体上看,2003年我国价格总水平运行出现了持续上升的态势,且上升幅度前低后高,虽然价格总水平的变化相对于经济增长有所滞后,但价格的变化趋势与经济加速增长的态势基本一致。首先,居民消费价格出现持续小幅回升态势,零售物价降幅减小l~10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8%,涨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