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软着陆”的经济概念及其特征“软着陆”是与“硬着陆”相对而言的,是对宏观经济运行状态的一种比喻。其基本经济概念是指国民经济的运行经过一段过渡扩张之后,平稳地回落到经济增长的适度区间。“软着陆”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其一、宏观经济变化的方向,不是向上增速,而是向下回落。其二、经济运动的涨幅,不是大起大落,而是平稳滑落。其三、经济变动的后果,与“硬着陆”不同,“软着陆”的冲撞摩擦小,资源损失少,“软着陆”后不仅经济适度增长,而且通货膨胀率也较低。根据上述概念,结合我国实际来看,1992年至1993年,我国…  相似文献   

2.
王秀丽 《理论导刊》2000,(10):27-28
一、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应坚持物价基本稳定政策199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政府实行了以治理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的宏观调控,到1996年初步达到预期目标,以1997年经济的“软着陆”为标志,中国经济已进入了一个持续“高增长低通胀”,物价总水平相对稳定的时期。物价总水平从1994年的两位数峰值回落,从宏观上看,归结于坚持不懈地实行“适度从紧”的政策,而且随着缺短经济在大多数领域的结束、过剩经济时期的到来,减轻了通胀压力,为物价回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在宏观“软着陆”成功后,我国通货紧缩的压力却不断增大。通货紧缩具有“…  相似文献   

3.
我国因总需求与总供给失衡所引起的经济波动,从1953年到1990年已经出现过八次。从1991年到1995年是第九次经济波动。每次波动大体上要经历经济回升年(银根宽松)、扩张年(投资膨胀)、回落年(收紧银根)、低谷年(紧缩银根)。1996年经济走势如何?现有种种预测。1995年物价虽有较大幅度回落,但仍然是二位数的上涨率。1996年又是“九五”计划的第一年,为防止出现新的一轮“大干快上”的投资热,国家宏观调控仍将实行适度从紧的方针。争取的目标是在总量适度从紧的情况下,在具体操作上要有紧有松、松紧适度,不要“一刀切”,不要一死…  相似文献   

4.
未来十年我国财政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如何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稳固、规范、高效、健康的财政体系和财政运行机制,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对此问题,在理论界也是分歧很大,莫衷一是。当前财政承担起刺激经济增长的主要角色,但其内在矛盾也充分展现 进入“九五”时期以来,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经济增长速度从1992年14.2%的高速度逐步回落到1998年7.8%,1999年的7.1%,物价自1997年10月份以来持续负增长,出现了通货紧缩的迹象。专家们普遍认为,伴随宏观…  相似文献   

5.
“高增长低就业”现象及原因分析改革27年来,我国经济以平均9.4%的速度增长,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六位。但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就业增长却相对缓慢。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呈下降趋势,形成“高增长低就业”现象。在改革初期,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会带动约0.4%的就业增长,但到了2000年,这一拉动作用降低到只有0.1%。这几年,这种情况还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高增长低就业”现象的形成,一方面反映了工业化进程中,劳动密集向资本与技术密集转变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也有着深刻的体制机制原因。一是在发展思路上,没有把经济增长与就业增…  相似文献   

6.
·下半年中国经济走势分析之四·当前经济态势是经济运行特点发生重要变化的表现,政策选择不能简单沿袭过去的经验和思路。解决经济自发增长能力不足的问题,从根本上要着眼于增长内容和增长机制的转变。未来我国经济将在7—8%的增长率间小幅波动,物价将较长时间在低水平运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有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但应该改进方式、扩大范围。特稿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又出现了回落的迹象。在持续扩大内需的时期发生这一现象,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仔细分析可以看出,这一现象反映了我国经济运行特点的重要变化,我国经济开始表现出增…  相似文献   

7.
法制经济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制经济作为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重要命题早已深入人心。笔者曾撰文“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质疑”,(见郭志琦、李永宁、李省龙著《市场经济理论史纲》(附录)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5月版。)以为“法制经济”提法不妥,原因是“法制”并不能进行资源配置。但经过近一段时期的进一步思考,越来越觉得自己先前的看法有误,为了以正视听,也为了促进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特成就此文。一、市场:最原始的资源配置方式经济学从亚当·斯密开始,一直到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虽然在价值论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在市场配置资源这一…  相似文献   

8.
实事与形式     
据载,安徽合肥市自1989年起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曾受到市民的好评。但最近,市政府针对此活动越来越流于形式的现象,不得不取消了这一活动。  应该说,我们大多数领导干部都清楚“为民办实事”这一活动在密切干群关系、赢得百姓口碑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那为什么有的领导干部还会把“实事”办成“形式”呢?笔者认为,不排除以下两个原因:  一是以“造声势”代替“办实事”。这样做的领导干部深谙“办实事”所产生的社会效应于己政绩的影响,也正是由于他们过分看中这一点,使他们在确定“实事”时,把声势、影响大不大做为“实…  相似文献   

9.
荆棘 《瞭望》1996,(52)
1996年行将过去。回首这一年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一高一低”了。高者,经济增长水平高,全年GDP可比价增长率为10%左右,这虽是已经调控有所节制的数字,依然是个举世瞩目的高速度;低者,物价涨幅低,前11个月零售物价涨幅为6.2%,已从1994年最高百分之二十几的涨幅回落到1990年治理整顿时的水平。这个“高增长与低通胀并存”的局  相似文献   

10.
993年我国为抑制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治乱降温”的宏观调控政策,致使1996年经济成功的实现了“软着陆”。据有关部门预测,1998年我国通货膨胀率是负增长。但是,在摆脱通货膨胀的阴影之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地回落,1998年物价水...  相似文献   

11.
浅析“一切向钱看”蔺亚杰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深刻的革命。这一重大变革必然对上层建筑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巨大的影响,一方面使我国社会从经济到政治,从物质生产到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另一方面使经济生活中的难题和矛盾,思想观念上...  相似文献   

12.
“蚁族闹蜗居,神马驾浮云”,“给力”,“我爸是李刚”,“蒜你狠”等,从虚拟世界到现实生活,“词传播”已经成为一种醒目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存在,其影响越来越难以忽视。网络热词这么“热”,深层原因何在?它折射出了怎样的社会心理和意识?2010年12月2日《人民日报》刊发文章认为,  相似文献   

13.
何伟 《理论视野》2000,(5):49-52
一、非公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我国对非公有经济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在不断提高。从过去“有益的补充”到党的十五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项基本制度”,它所扮演的角色和起的作用,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根据《现代汉语词典》讲,“补充”是“在主要事物之外追加一些”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否已经出现了通货紧缩?从去年底至今,经济理论界围绕这一问题各抒己见,观点不一。由于人们作出判断的根据皆出自统计部门的数字,但结论却不相同,更由于中国经济是否出现通货紧缩现象,事关国家采取何种宏观经济政策,因此这一话题颇为引人注目。关于通货紧缩的三种观点概括起来说,理论界大致有三种意见:一种看法认为,“中国还不存在通货紧缩”。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于祖尧认为,断言“中国当前已经陷入通货紧缩的困境”是缺少根据的。导致目前经济增幅下滑、物价指数持续下降的原因、背景具有特殊的历史性。不具体…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重点何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十五届五中全会认为.今后5到10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本刊这一期专题报道分析了“十五”时期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基本背景和目标,我国经济结构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相互联系,结构性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调整中应当遵循的重要原则,探讨了如何正确发挥政府在新一轮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中国经济进入急需调整的关键时期 经济结构调整是推动经济发展 的基本因素之一。从一定意 义上说,经济发展是通过结构的规律性调整和转…  相似文献   

16.
熊性美  陈晓莉 《求知》2002,(8):30-32
吸引外资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是一项重要战略。据统计。“九五”期间我国累计利用外资达到2800亿美元,从1993年起我国利用外资连续7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连续6年居世界第2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国外的经济环境在许多方面与以往大不相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资本流动格局尤其是跨国公司发展战略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何根据这种变化以及入世的要求对我国利用外资的战略及政策作出相应的调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7.
从今年3月起,我国工业生产开始从低谷回升,而且增长幅度逐月提高。 对工业生产回升,经济界众说纷纭。有的说,这是中国经济摆脱困境的标志。有的说,这是我国经济走出低谷的一种表现。也有的认为,这是用增加发放贷款的办法,人为制造的一种虚假现象,它掩盖了问题,会给今后经济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危害,等等。  相似文献   

18.
泥沼中的日本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经济在2001年经历了“战后最严重的衰退”之后,到2002年初终于显现复苏势头。只不过在过去整整一年之后,这一复苏势头却仍旧极其微弱,而且还很难持续下去。回顾2002年,日本经济基本是在艰难复苏中度过的;展望2003年,日本经济的复苏进程势将更加艰难。 2002年日本经济的复苏进程之艰难,首先表现在日本政府判定周期进程的吞吞吐吐、犹豫不决上。代表日本政府观点的《月例经济报告》,从3月号起即开始使用“部分触底”的判断,之后连续三个月都认定“正在触底”,7、8月号认为正在“部分回升”,但9、10、11月号又加上了“环境恶  相似文献   

19.
隐忍与释放--青少年中"大话西游"现象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宗伟 《青年研究》2002,(10):27-32
近年来在我国的青少年中形成了一种因电影《大话西游》而引发的文化现象。本文通过对这一具体文化现象的描述 ,分析了这一青少年文化的形成机制与原因。本文认为 ,“大话西游”现象从根本上隐射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所遭遇的社会化与个体化的矛盾 ,并用文化的隐喻形式解决了青少年的这一矛盾。  相似文献   

20.
一、经济计划应该具有双向约束力我国四十年经济发展的成就是巨大的.但从经济运行状态的角度来分析,还缺乏一定的稳定性和有序性,表现出较大的起伏和波动.从1958年的大跃进到1960年的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从“文化大革命”以后经济工作的急于求成,左倾冒进到1979年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从1984年以来的经济过热增长,到目前的治理整顿.这些波动起伏产生的原因、历史背景虽然各不相同,但在指导思想上是共同的,那就是急于求成.对于急于求成思想的危害性,人们的认识是一致的,各级决策者也是清楚的.那么,为什么我们又屡犯这一错误呢?这里面有体制方面的原因,有对国情不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