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是台湾的选举年,新一届台湾“立法委员”的选举,台湾地区新领导人的选举,相继出场。在“立法委员”的选举中,泛蓝阵营大胜,引来台湾股坛的连续大升幅,台湾“立法委员”选后,台湾股市开市大升224点,第二日再升142点,反映台湾民众对经济未来前景的信心大幅提升。台湾地区领导人大选后,台湾经济能否重见春天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2.
檀江林 《台声》2002,(10):12-14
台湾新当局上台两年多来,治理经济无方,却不断制造事端,加剧两岸政治形势紧张化;拒不承认一个中国,却顽固阻碍两岸直接“三通”,将台湾经济一步步推向沉沦的境地,不仅是台湾、更将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罪人。岛内经济仍在恶化台湾民间投资和消费持续低迷。台湾“行政院主计处”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由于厂商投资态度趋于保守,今年上半年岛内民间投资衰退11.5%。“主计处”因而大幅向下调整全年民间投资预估值为0.65%,显示全年将毫无增长。这是台湾去年民间投资衰退二成九以后,经济增长仍呈“停滞状态”。今年上半年台湾民…  相似文献   

3.
晓沙  安东 《台声》2007,(7):33-35
综合台湾媒体报道,随着岛内两场重大选举的逼近,陈水扁当局近期不断列举数字,强调“拼经济”的成果亮丽。6月中旬“行政院院会”通过了“农村改建条例草案”,声称要成立1000亿元(新台币)农村改建基金,释出1万公顷农地开发田园住宅社区,为民众打造快乐生活,这张大饼实在诱人。比这更诱人的是台湾行政部门负责人放出话来,“未来将每周宣布一项重大政策”。这样算起来,到明年“大选”投票前,当局释出的“利好”最少也有30个。不过民众的感受却完全相反,7年来,从各项经济统计来检视,台湾当局总成绩让台湾民众很失望。岛内媒体近日也纷纷为台湾经济问题“把脉”,并呼吁当局将“拼经济,救台湾”落到实处,“不要再让人民空等”。  相似文献   

4.
精英     
刘培强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中国开发区协会会长刘培强以对社会、经济的多项贡献与杰出成就,获得“台湾经济科技发展研究院”颁发的“荣誉院士”头衔,刘培强是大陆地区获颁这项头衔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5.
最近,台湾岛内有一种观点认为,台湾新竹科学园区高科技产业迅速向大陆转移,加上没有其他新的高科技产业诞生,台湾硅谷将出现“空洞化”现象。可以说这是岛内前些年认为台商赴大陆投资会造成台湾产业“空洞化”观点的一种延续。每当台商对大陆投资出现高潮时,岛内就会有少数人忧心对台湾经济的不利影响,提出台湾产业可能“空洞化”的警告。这与日前台湾当局高层称台商投资大陆拖累台湾经济的论调是一致的。实际上高科技产业对大陆投资不会也没有带来台湾产业或科学园区的“空洞化”,而且有利于台湾科技产业生命的延伸与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盛九元 《两岸关系》2009,(10):43-44
“莫拉克”台风财台湾经济的影响“正负并存” “莫拉克”,英文名Morakot,来源于泰国,在泰国语中的意思是“雷天使”。此次“莫拉克”台风给台湾带来严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7.
台湾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历程陈珏新国民党当局退踞台湾之后的40多年时间里,抓住当时有利的国际条件,推行“进口──加工──出口”的基本运作模式,从而使对外贸易在台湾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迅速上升,直至成为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火车头”。1992年,台湾进出口贸易...  相似文献   

8.
自1960年以来的台湾经济,在长达40年的“长盛期”里,其快速成长为台湾民众带来巨人财富,“橄榄型(即中产阶级居多)”社会逐渐形成。然而进入21世纪初期,台湾经济发展形势出现逆转。2000年政党轮替以来,台湾经济一蹶不振,2001年跌人低谷,至2004年,人均GDP仍未恢复到2000年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1993年2月26日,素有“拼命三郎”之称的江丙坤升任台湾“经济部长”,接替了“老长官”萧万长。上任伊始,江丙坤面对的台湾经济可说是千头万绪。尽管在美、台投资与贸易摩擦中,美国凭借“301”条款报复台湾的压力暂时有所缓和,但此时江丙坤却必须专注于解决任内面临的三大挑战:六轻、“核四”和“国营”事业民营化。其中,王永庆的六轻案距1973年1月首次提出申请至今已经差不多过去整整20年。如此看来,江丙坤要想在任内有所作为,恐怕命中注定要通过这“三大工程”来改变台湾经济的命运。  相似文献   

10.
朱磊 《两岸关系》2008,(4):31-33
刚刚过去的“322大选”,最令人瞩目的特点就是蓝营主打“经济牌”,而绿营继续打“统独牌”,而“经济牌”成为马英九此次“大选”获胜的关键因素:与过去两次“大选”相比,经济议题的重要性在此次选举的过程中得到明显提升。选前民调显示,超过86%的台湾选民希望候选人多谈民生经济政策。对台湾前5000大企业的经理人调查中,高达72%的受访者希望候选人提出有效的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11.
产业结构对台湾经济重振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月20日,台湾实现了“第二次政党轮替”,对于以“拚经济”为竞选主轴、主张两岸经贸交流合作的马英九团队,各界期待多年来备受非经济因素困扰的台湾经济能得以重振。与此同时,台湾新当局面临的内外挑战十分严峻,台湾经济能否顺利重振,仍存在不确定性。当前各方关注较多的是,由于美国次级房贷问题引发的全球金融市场动荡持续扩展,国际原油与原物料价格持续攀高,  相似文献   

12.
主权问题台湾新领导人上台一年多来,台湾经济快速、大幅滑落,陷入严重困境。随之,台湾掀起大陆投资热,但当局拒不开放两岸直接“三通”,仍然以“戒急用忍”政策阻挠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台湾全民迫切期望摆脱困境。于是,台湾当局从7月22日至8月26日召开“经济发展咨询委员会”,经过激烈争论,最后达成包括有关两岸经济议题的若干共识,提出以“积极开放、有效管理”取代“戒急用忍”政策,但仍回避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的基本架构,没有一个规范两岸关系、处理两岸问题的基本架构,其政策的…  相似文献   

13.
王建民 《台声》2007,(6):27-29
台湾曾是全球范围内经济发展成就较为突出的地区之一,为台湾当局以经济实力作后盾输出“台湾经验”与以经贸力量加强国际双边关系与拓展国际生存空间创造了条件。大陆改革开放后,经济获得快速发展,经济规模以台湾的倍数扩大,对外贸易规模在超越台湾后双方差距进一步扩大,对外投资规模也即将超越台湾。  相似文献   

14.
日前台湾联合报举办“为台湾经济开路高峰会”,讨论与诊断台湾经济发展的症结所在,寻找台湾经济发展的出路。就在此时,台湾经济学者马凯教授却发表奇谈怪论,认为台湾最大危机不是在韩国,而是太过依赖大陆。他表示,台湾这十多年来中上游原料生产在台湾,但下游组装在大陆,出口市场在欧美的经济发展模式,随着大陆5年前决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严重冲击台湾经济命脉。他进一步表示,“台湾的经济成长率里,高达75%来自大陆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台湾历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和大陆历代发行的钱币就是有力的证明。 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者入侵台湾。 1661年,郑成功受明朝政府派遣,率领 25000人进军台湾,击败荷兰侵略军,使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后来,郑成功便在台湾兴办学校,屯田垦荒,设局铸钱,以恢复台湾经济,使人民安居乐业。当时台湾共铸了 4种“永历通宝”钱币,有两种正面是行书,有两种正面是篆书。篆书“永历通宝”,只有台湾铸造,大陆各局铸造的“永历通宝”皆为楷、行、隶三种书法。因此,台湾的“永历通宝”篆书钱币是比较难得的收藏品…  相似文献   

16.
台湾经济“全球布局战略”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台湾经济“全球布局战略”就其经济向度而言有积极的一面 ,但由于台湾当局在两岸经贸关系上掺加过多政治考量 ,致使台湾经济“全球布局”和“两岸经济一体化”由本源的一致性趋向现实的对立化。从国际政治经济学、地缘经济学理论考察 ,台湾经济“全球布局战略”具有一定的经济合理性和政治“劣根性”。台湾经济要真正实现“全球布局” ,就必须顺应市场规律 ,务实地推进两岸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7.
李登辉抛出分裂祖国的“两国论”,不仅使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础受到严重损害,而且对台湾经济和两岸经济合作造成程度不同的损害。虽然台湾当局采取一系列紧急因应措施,但在“两国论”的阴霆笼罩下,台湾经济形势仍然严峻,不容乐观。股市惨跌汇市动荡李登辉“两国论”出笼后,台湾金融市场很快受到影响,股市大跌,汇市波动,投资者信心受损。今年以来,随着台湾经济逐渐走出谷底和外资的大量进入,台湾股市曾一路上扬,7月9日股价指数达至U8550.27点,比年初最低的5422.7点上升3O00多点。但受李登辉分裂言论的影响,股市应声惨跌,7月16…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民进党前主席、也是下届台湾领导人选举的有力竞争者蔡英文,在台湾举行的“台湾投资高峰论坛”上发表题为“台湾经济发展新思维及新模式”演讲,提出“两岸皆应前瞧未来,为两岸经济的互利双赢,为两岸在区域经济整合的互忠合作,为两岸存在的歧见及争议有效化解,应建立全新的互动与沟通模式,以坚定、务实、稳健的步伐,迈向和平共荣、互利共生的正向关系”。这一积极、正面论述受到外界关注,并给予肯定。  相似文献   

19.
最近,台湾“行政院长”张俊雄召集紧急记者会,以“不建核四不会缺电”等 6项理由,宣布停建核四电厂,此举在岛内掀起轩然大波。台湾朝野各党派间的矛盾更为尖锐,政治、经济形势动荡加剧。一场新的政治风暴席卷台湾。 “核四事件”引发台湾岛内严重的政治风暴   “核四”,即兴建核能第四厂计划,是台湾在经历了 1979年石油危机的背景下,其能源多元化政策的组成部分。该计划于 1992年 2月经台湾“行政院”核准, 1994年由“立法院”通过预算案。但民进党表示坚决反对,该党还将“废核”写进其党纲。   台湾新领导人上台后,“核四…  相似文献   

20.
孙升亮 《台声》2009,(6):16-16
八项惠台新政不仅是对台湾经济的“雪中送炭”,更把两岸投资关系由原来的台湾对大陆的单向格局转变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动局面,使两岸经济关系由过去的不正常状态向基本正常化方向大步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