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到公元1100年.全球集约型的主导力量已经转移到了中国.并一直保持到19世纪。中国的粗放型经济力量也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并在15世纪后开始占据支配地位。所有这些都与欧洲中心论的叙述相反。这里.我提出一种不同的观点:1434年后的历史时期中.即使不存在一种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经济.那也肯定存在一种中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全球经济。  相似文献   

2.
<共产党宣言>(以下称<宣言>)已经发表整整160年了.对于<宣言>的生命力,应该说世人有口皆碑.世纪之交,也就是1999年底,马克思在BBC广播公司开展的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千年思想家".英国老牌的资产阶级通讯社路透社在解释马克思为何能获此殊荣时承认,"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对于过去一个多世纪全球的政治和经济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英国剑桥大学政治学教授加里斯特·琼斯这段话既符合实际又耐人寻味:"<共产党宣言>虽然出版于1848年,但我们现在经常谈到的全球化,裁员、跨国公司、世界经济朝着这个方向或那个方向发展,所有这些内容在书中都能找到,它有令人惊讶的现实意义,任何其它文献都没有这个力量."  相似文献   

3.
中国提出的“建设和谐世界”与欧洲提出的“全球治理”,是当今世界两个具有代表性和历史意义的全球性话语体系.“和谐世界”讲求“和而不同”,在承认并尊重多样性的基础上,平等对话、相互协商,互相借鉴,取长补短.而“全球治理”则要求以人权为武器来解决全球及有关国家的国内问题,带有“西方中心主义”色彩.两大话语体系虽然有本质的差异,但也有共同之处,二者应当取长补短、求同化异、相互交融,共同推动现行国际体系的变革.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任何发展问题如果不纳人全球或世界历史的范围来研究.是根本无法说清楚的。但是迄今为止,我们在对“全球或世界历史角度”本身的认识上仍处于浅层次。我以为,系统考察现代西方世界历史理论与现代西方社会发展理论的关系是深化对“全球或世界历史角度”的认识,全面、科学地把握“全球或世界历史角度”的一个重要逻辑环节。一、“西方中心论”与“现代化理论”整个19世纪,在西方世界历史理论和世界历史编篡中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是“西方中心论”。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帝国主义旧殖民体系的分崩离析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全球…  相似文献   

5.
向德忠 《学习论坛》2009,25(6):59-62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揭示了资产阶级推动的全球化的本质是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在<宣言>看来,资产阶级推动的全球化绝不仅仅是经济全球化,而是资产阶级所需要的全方位的全球化.它的主要内容是资产阶级凭借其资本的优势地位,要在全球推广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生产方式、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以实现对全球的资产阶级化(资本主义化)改造.今天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全球化,其本质仍然是资产阶级在全球全方位地推广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因此,社会主义国家在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发展自我时,须高度警惕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全球化的企图,此乃<宣言>对资产阶级全球化本质的揭示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一个有关世界权力更迭规律的说法最近非常流行。该说法出自英国《金融时报》2009年最后一篇社论。据称,纵观历史500年,每个世纪总是在进入第二个十年后,才呈现其独特并被后人铭记的历史印记,正如1914年的一战催生了美国这个新的世界强国;1814年的维也纳会议之后,19世纪的欧洲格局才开始呈现。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开头,人们纷纷预想21世纪的“真正面目”,因为在过去十年,发生了“9·11”、  相似文献   

7.
金梅 《党员文摘》2009,(2):12-13
作为世界两大文明中心.分处亚欧大陆两端的中国与欧洲曾长期相互隔绝。随着近代大航海时代的开启.欧洲才开始逐渐从深层次上认识中国.并一度对这个古老的文明古国发出由衷的赞叹。不过由于历史发展的曲折,到18世纪末期.欧洲人的“中国观”发生了逆转。  相似文献   

8.
作为世界两大文明中心,分处亚欧大陆两端的中国与欧洲曾长期相互隔绝:随着近代大航海时代的开启,欧洲才开始逐渐从深层次上认识中国,并一度对这个古老文明的国度发出由衷的赞叹。不过由于历史发展的曲折,到18世纪末期,欧洲人的“中国观”突然发生了逆转。  相似文献   

9.
穆欣 《党史文汇》2006,(8):29-33
<晋绥日报>首向艾柏"开炮" 20世纪40年代末期,在晋绥解放区新闻界开展的反"客里空"运动中,发生过一桩新华社记者艾柏错被当作"客里空"典型而强行批判的冤案.  相似文献   

10.
<资本论>不仅仅是一部经济学巨著,其中也有系统的本体论思想,在商品背后存在的是人的感性活动,以资本增殖为逻辑的商品生产、流通、交换、分配和消费构成整个社会经济过程,它揭示了,人的感性活动的社会历史展开构成现存的感性世界.通过<资本论>的本体论建构,马克思更科学地把存在界定为现存感性世界,揭示了存在的性质和实质,并且作为他的本体论旨趣回答了自由与人类解放如何可能.  相似文献   

11.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与我国现代化模式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党的三代领导核心联系当时的实际,确立了不同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形成了不同的现代化模式:第一代领导核心形成了国家工业化模式;第二代领导核心形成了全面发展模式;第三代领导核心继承、丰富和发展了全面发展模式,、现代化模式的不断演进,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刑事古典学派有两种类型,即旧派相对主义和旧派绝对主义.前者可以贝卡利亚为代表,其功利主义的意志自由理论是建立在经验论基础之上的,在刑罚本质问题上达到了功利主义与报应刑主义的统一;后者可以黑格尔为代表,其意志自由理论则以唯理论为基础,将具有自我意识的成人的意志自由作为犯罪与责任能力的基础,没有割裂刑罚报应中的道德评价与法律评价.  相似文献   

13.
人类的产生使处于原始自在统一状态的物质世界出现了真正意义的分化,使这种分化得以实现的真正动力是实践;也正是在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分化的物质世界不断呈现出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物质世界的分化与统一是在实践中实现的,同时也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14.
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合法性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事关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党的事业的发展。由于市场经济中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致使当前我国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合法性存在不足。要从完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标准、加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法律法规建设,以及落实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人民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几个方面来提高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人的发展、人的现代化和社会主义联系起来,提出并形成了社会主义人的现代化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学说为社会主义人的现代化思想提供了牢固的思想基础;列宁则关注和重视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问题,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毛泽东把人的作用和发展置于相对独立的位置上,更重视其在革命和建设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行政信息公开法制化是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适当限制,是构建诚信及服务型政府的需要,同时,行政信息公开法制化是构筑确保民主、保障人权、协调多元利益、反腐倡廉的和谐社会法律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电子信息产业是福州的支柱产业,抓住新机遇,促进物联网产业的跨越发展,是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推进福州跨越发展的关键。福州的物联网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福州应瞄准未来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把物联网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构建生态型政府是缓解生态环境危机的现实抉择,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映射与彰显,是自主创新、谋求发展的理性选择。生态型政府是政府行政管理行为创新的高级形态,旨在实现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生态化,对内部事务管理的生态化,以及公务行为的生态化。构建生态型政府的路径包括:树立和谐共生、生态优先的政府执政理念;构建社会服务职能与生态服务职能并举的政府职能体系;构建生态功能与行政功能协同治理的政府体制;构建基于利益相关的多元生态治理模式;健全政府生态制度,椅筑生态法律政策体系;倡导绿色GDP的政绩考核体系等。  相似文献   

19.
文化保守主义儒化派是当今活跃于中国思想领域中的一种重要社会思潮。其核心观点是“儒化中国”、“儒化共产党”。这些观点充分表明文化保守主义儒化派的观念体系和政治主张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我们必须划清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与“复兴儒学(儒教)”的界限,高度警惕文化保守主义儒化派对我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向度性。“向”是旗帜和形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纵的拓伸,关系到我们在思想上、精神上举什么旗帜;“度”是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精神文明横的延展,关系到能否始终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目前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在确保社会主义方向以及在此前提下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和状态上都面临严峻挑战。要立足于中国国情,在发展中实现“向”与“度”的协调统一,切实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