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6年2月,为了打通抗日路线,毛泽东挥师东征,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全国的政治影响,推动了全国抗日高潮的到来,特别是在争取山西"土皇帝"阎锡山建立统一战线的问题上,毛泽东明察秋毫,把握时机,挺进山西,写下了统一战线的辉煌篇章!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步步进逼,阎锡山感到左右为难。他既怕日本占领山西,夺了他的地盘,又怕在对日作战中赔了家当;既想借助蒋介石的军队阻止日军入侵,又怕蒋介石趁机插手山西;对共产党军队的东进,他就更不放心了。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争取阎锡山乔希章毛泽东说,没有山西即不可能设想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大规模作战。而挺进山西,把握激荡汹涌的历史浪头,首当其冲的是要争取"土皇帝"阎锡山。毛泽东争取阎锡山的工作就此拉开了帷幕……如何在共军、蒋军、日军"三个鸡蛋上跳舞",阎锡山举棋不定...  相似文献   

4.
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走上联共抗日道路并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因素诸多.其中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以及毛泽东等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人对其的争取也是重要因素.早在1935年10月,红军到达陕北后,中共中央即开始了争取东北军、十七路军停止“剿共”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工作.瓦窑堡会议后,中共便把争取东北军、十七路军,争取张学良、杨虎城联共抗月作为统战工作的重点,作为通蒋抗日的中心的环节。以西北地区的统一战线,来推动全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是中共中央的重要战略步骤。毛泽东在实践这一战略步骤中起了…  相似文献   

5.
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实行投降卖国的政策,日本帝国主义步步进逼,妄图灭亡全中国。在“冀东事件”、“华北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的血手更伸到华南,将厦门划为所谓“非武装区”,要厦门的国民党军队和国民党党部撤走。实际上是将厦门置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势力  相似文献   

6.
统一战线策略与实践的典范──毛泽东亲自做争取阎锡山的工作述论穆欣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1935年12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在瓦窑堡会议上不失时机地领导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使党在即将到来的历史时期掌握了政治主动权。抗...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一生未曾与阎锡山面晤,但却有过多次的书信往来和通过代表互转口信.一枝纤细的墨笔,一张薄薄的信纸,竟然改变着一个个时局的走向与进程,在山西乃至中国的抗战史上写下了特殊的一页.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与东北抗日联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毛泽东一直十分重视和关怀东北抗联。他曾一再对东北抗联及其主要领导人的英勇斗争给予高度评价,多次对东北抗联的抗日斗争作出重要批示,特别是十分注意总结东北抗联斗争的经验教训,并在东北抗联与党中央失去组织联系的情况下,积极部署联络和支援东北抗联。而东北抗联及其领导人也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尽最大可能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在抗日斗争实践中自觉坚持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把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与东北地区抗日斗争的实践结合起来,为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10.
论毛泽东抗日外交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毛泽东以政治家、外交家特有的战略眼光,总览全局,阐述了极丰富的对日外交思想:一、提出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以抗日为主轴,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二、对日,抗日就是外交;军事上以武装抵抗日本侵略;通过战争废除日本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实行全民族抗战;中日和平是有条件的。三、制日,须实行多元外交;联合英美制衡日本;联合苏联为着抗日;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是抗日的主体。毛泽东对日外交思想加速了中国抗战胜利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毛泽东在艰辛的理论探索中,对抗日外交问题进行了大量论述。他阐明了抗日外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确立了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外交目标;构建了抗日外交思想的内容体系。这一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性特点,它是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毛泽东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的扩展和升华。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毛泽东在艰辛的理论探索中,对抗日外交问题进行了大量论述.他阐明了抗日外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确立了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外交目标;构建了抗日外交思想的内容体系.这一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性特点,它是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毛泽东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的扩展和升华.  相似文献   

13.
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在人民解放战争的沉重打击下,不得不宣告“引退”。次日,出任代总统的李宗仁即致电毛泽东,要求人民解放军停止过江,举行和平谈判。为了进一步了解对方“和谈”的真  相似文献   

14.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制造了芦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在国难当头、国家欲亡,中日两国的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的情况下国共两党不记前嫌重新合作,共同担起了民族解放斗争的伟大重任。统治山西三十多年的阎锡山,也迫于全国  相似文献   

15.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极其严重的危机,国共两党捐弃前嫌,携手抗日。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面旗帜的指引下,全国各族人民同敌人展开浴血奋战,用自己的血肉筑成了新的万里长城。在光荣牺牲的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中,就有多位国民党高级将领。作为无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的毛泽东,从国共合作的大局出发,怀着深厚的民族感情,忍痛挥笔,对王铭章、张自忠和戴安澜及其他国民党抗日将士的阵亡表示沉痛哀悼,对他们的事迹予以高度评价,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王铭章:“奋战守孤城”王铭章,字之钟,1893…  相似文献   

16.
17.
<正>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全国进入战争状态后,国共两党才就合作抗日达成协议,红军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这支刚刚经过长征的疲惫之师,武器装备极其落后,面对的是骄横凶悍且武器装备精良的日军,而且还要时时提防蒋介石的居心叵测的算计。在这样的背景下,1937年8月22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陕北洛川  相似文献   

18.
<正>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领导对日伪的战争和反对国民党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的过程中,对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他提出了把根据地农业建设放在首位的经济建设指导方针,还对根据地经济建设提出了许多具体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和措施对于挫败日伪的进攻、粉碎国民党的军事、经济封锁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建国以后的经济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抗日根据地的  相似文献   

19.
在遵义会议前长达四年的漫长岁月里,毛泽东走过了一段艰难的心路历程和复杂的思想轨迹,经历了一个痛苦的等待过程。他最早识别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最早对李德的错误军事指挥提出了批评,却遭到了“左”倾领导者的排挤和打击,处于无权的地位,更没有发言权。从第五次反“围剿”到长征,在突围方向的选择,在进军路线、战略方向、战术方针上,毛泽东总是以大局为重,以高度的责任感,“不在其位”,仍“谋其政”,不断地提出自己的建议。但“左”倾中央没有接受毛泽东的正确意见,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转移,遭受敌人的围追堵截,损…  相似文献   

20.
长征到达贵州遵义,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毛泽东被增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进入中央领导高层,参与党和红军的决策.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据遵义会议的决定,进行了重新分工:在毛泽东的提议下,张闻天代替博古在党内负总责,毛泽东为周恩来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