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办好事,对老百姓来说是莫大欢欣的事情,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只要是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件好事办实办好,不仅能使好事生辉,更能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好事在“办”不在“说”,若远离群众利益的好事,既便说的再好,喊的再响,也未必能得到好的效果。群众办好事,就把本与群众实际利益不沾边的事,硬往好事上拉。这些好事说来说去,要么是政府本就应该做的;要么就是与老百姓的现实生活无关,没有为百姓解决了多少实际困难。所以说,各单位各部门一定要从关心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出发,竭尽全力,把好事办好办实。这样,能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如果脱离…  相似文献   

2.
而今,各单位各部门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把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作为衡量先进性教育活动所取得成果的尺度。不过,对实事办得实不实,好事办得好不好,不能以领导个人说了算,而要看群众满意不满意。只有这样,为群众办的实事好事,才能经得起实事求是的验证;也只有这样,才能使“群众满意工程”有坚实的群众基础。然而,有些单位和部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从群众的利益角度着想,说起来,他们为群众办了几件或十几件以至更多的实事好事,如仔细去检查,有些事本属于单位或部门要做的分内工作,也有些事事虽办,但与群众所企盼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还是离…  相似文献   

3.
坚持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我们党赢得群众拥护、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原因。党在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虽然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由于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尽心竭力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所以,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党和政府为群众办事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过去想办但办不了的许多事情,现在不仅有能力办,而且有条件办好。然而,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导干部办的涉及老百姓的事,有些老百姓却不买账,而且意见很多。这一现象值得重视。究其原因,根本的一条还在于我们少数领导干部干事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4.
好事要办好     
杭州市曾于1988年开通一部市长专线电话,由于号码长而难记,多年来已渐渐被人淡忘。为了更好地发挥这部电话的作用,1999年6月,杭州市将原来的电话号码改为易记的12345,方便了市民投诉,受到群众欢迎。这件事虽小,杭州市民却称赞政府把实事办好了。近年来,许多部门都在提倡多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好事未办好、实事未办实、好心办坏事的事时有发生。比如,一些地方搞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公开的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却未见踪影。又比如,某单位为帮扶的贫困村办好事修了一条乡村公路,由…  相似文献   

5.
笔者认识几位农村干部,闲谈中得知他们最怕的是有些单位和部门干部下基层了。问其原因,他们说这些人下到村里,正事好事不办一件,又要管吃喝,又要拿土特产,又是摆官架子打官腔,令人十分无奈。领导干部下基层,是体验生活、了解民情、检查工作和调查研究的有效方法,既能摸到实情,又能了解群众所需,还能办一些有利于老百姓的好事和实事,可称得上是干部联系群众、转变工作作风的好办法。然而,因为一些干部下基层不是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而是给基层添加了负担和麻烦,令基层干部群众反感和不满。曾有一个真实的笑话,说的是某单位领导要下基层帮一…  相似文献   

6.
把好事办好     
农村班子换届后,新上任的村干部急于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本是好事,但往往因不注意工作方法,使得好事没有办好,引起群众的不满,干部也赚了个出力不讨好。如何把好事办好,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出发点要正,不抱私心杂念。真正想群众所想,为群众谋利益,造福于百姓,而不是搞所谓的“形象工程”,  相似文献   

7.
现在,各地都讲为基层办好事办实事,但要把实事好事办好,必须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坚持求真务实,注意做到“三办”:一要“实”办。现实生活中实事虚办的现象并不少见,如:光说不办,正月初一许的愿,大年三十未兑现;有的拆东墙补西墙,办了这件事,停了那件事,部门出了政绩,基层未得实惠。办实事关键在“办”。说了不办,不如不说;办而未果,等于没办。要言而有信,能办多少说多少,不乱拍胸脯说大话。定了的事就要落实,许下的愿就要兑现,确实办不了的要说清楚,不能“打白条”。二要“公”办。一些同志搭乘“办实事”的车,或暗示条件,或明提要求,如对某…  相似文献   

8.
据知,某市公路分局对群众反映的困难问题,都要一件件去认真承办,能及时办的事,做到不推不拖。对于群众反映的一些具体困难问题,一时难办的或需了解的,都要指派专人去协助办理。这种“协助办”做法,切实发挥了为群众排忧解难的作用,几年中,对职工群众反映的各类困难问题,得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然而,有些单位和部门对待群众困难则不是这样,本该解决的问题,总是得不到解决。其原因就在于有些领导干部不去设身处地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办事。如果我们的干部当官不为民作主,身在其位不思百姓疾苦,那就与百姓的距离会越拉越大。所以,为群众…  相似文献   

9.
一、官德与官权 自古迄今,官与民相比,特点在于有权。因此,论及官德就必须与官权联系起来看,也就是说,官德突出表现在如何运用官权上。 有权便于办好事、办实事。好事、实事得到权力的支持,办起来就会更有力度。古人讲:“公门之内好修行。”今天,我们将其改为“公门之内好立德”,亦即领导干部若能勤慎廉明,一心为公,将权力用在利国利民上,便是立了大德,不难口碑载道。这种效果,又将激励领导干部在道德上更有自觉追求。反过来,有权也便于干坏事。假如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贪污腐败,或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或养尊处优,对国计民生漠不关心,势必会坏许多大事,苦许多群众,这可说是无德或缺了大德。  相似文献   

10.
调研要务实     
时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在各单位开展得如火如荼,各级领导干部纷纷深入基层搞调查研究。这无疑是一件好事。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相似文献   

11.
今年元月9日,唢呐声声,锣鼓阵 阵。利辛县西潘楼镇五里村及邻村的 村民五六千人冒着严寒自发来到村口, 抬着上书“忠诚卫士,务实典范,以 人为本,奉献百姓”的镜匾,为两年 来尽心尽力、出钱出力为老百姓办了 大量好事实事的县纠风办副主任陈玉 民送行。  相似文献   

12.
办实事工作就得实,不然实事可能办虚;办好事方法就得对,否则好事也可能办坏.自古以来,"善始者未必善终,善作者未必善成",我看都可能和方法、作风有关.  相似文献   

13.
幸福答卷     
<正>世间之事,民生为大。民生稳,民心就稳,社会就稳。落实民生清单,增进人民福祉。不断补齐民生保障短板、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贵州一以贯之——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00所""提质扩能40个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改造提升50个标准化养老院""公益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6万人""建成省地质博物馆并免费向公众开放""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16.8万户,新建城市公共停车位3万个"……2021年,贵州落实办好"十件民生实事",想方设法增进民生福祉,尽心尽力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让老百姓满意,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4.
近日,吉林省前郭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乡党委书记向我讲述一件事。去年,他刚到乡里任职时,乡党委宣传委员就准备邀请电视台的记者采访他,但他却执意不肯。宣传委员说:“宣传一下,既有助于提高你的知名度,也有利于开展工作。”可他却说:“‘知民度’比知名度更重要,作为人民公仆,重要的是了解百姓心声,关心百姓疾苦,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还是让我提高‘知民度’吧。”于是,他经常走村入户,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为老百姓解决了不少实际困难。这位乡党委书记把“知民度”看得比知名度更重要,说明他把群众的利益看得很重,把…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同志说:“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的事情,再小的事也要竭尽全力去办。作为一个单位和部门的领导,面对群众的难事、急事,都要一件件放在心上,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为群众办好那些不是什么大事的件件难事,宗宗急事,这就是我们每个领导干部转变作风,实实在在为群众服务的大事。时下常见有些单位和部门的领导,也常讲为群众排忧解难,可每逢遇到影响百姓工作生活的一些难事急事,能推就推,能躲就躲,本来能及时解决的事,却一拖再拖,甚至还有个别领导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老大难”问题,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他们总认为抓好了…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百姓心中有杆秤。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牵挂群众的冷暖,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清正廉洁不谋私利的干部,群众认为就是好官,反之,趾高气扬高高在上,贪图享受为官不廉,心中没有群众,只为自己谋私利,没有群众观念的干部,群众认为是“坏官”。老百姓对这两种官,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据报载,山西省稷山县翟西村十多位农民专程到县委大院,给县委书记王琦同志送去了写着“人民好公仆,群众贴心人”的玻璃镜匾,感谢王书记在村里包村蹲点时给村民办实事和好事,解决热点和难点问题,帮助村民发家致富过上好日子。老百姓用了“送…  相似文献   

17.
《实践》2021,(6)
正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一线、深入群众,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切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办到群众的心坎上。我为群众办实事,贵在服务群众作风实。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总书记时党员和领导干部提出.要把群众的实事办好、好事办实。这不仅体现出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政治本色.同时也是新形势下维护社会稳定和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困难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9.
某企业的厂长在职代会上庄严承诺:本年为职工办十件好事,可结果一件也没有办。时下,像这种“干打雷不下雨”的现象在一些地方确实是屡见不鲜。 现实生活中的“干打雷不下雨”要比自然界的“干打雷不下雨”严重得多。领导干部说了不算,出豪言下承诺犹如儿戏,不仅损害了自身刑象,而且也失信于民,降低了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威信,此为  相似文献   

20.
白杨林 《奋斗》2014,(9):63-64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为民办事成了各级各地的一个响亮口号,但在一些地方,虽然也为群众办了一些好事,但却得不到老百姓的认同,甚至受到群众的抵制和不满。这种办好事实事群众却不领情的现象,值得各级干部认真思考。笔者以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为群众办实事既要有诚心,也要讲方法",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找到了做群众工作的秘诀。为民办事必须讲究方法,只有把有感情、秉公心、多问民贯穿于为群众办实事的过程中,为民办事才能办到实处、办到老百姓的心窝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