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方政府具有“经济人”特性和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征地过程中存在过度征用和滥用的行为,规避地方政府行为必须明确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建立统一的城乡土地管理制度;把集体土地推向市场,取消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改革现行的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2.
要从根本上解决政府制度行为的道德性问题,就必须在政府制度的一切行为中贯彻落实必要的伦理精神,使政府的所有制度行为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和合目的性要求;明确政府制度行为的道德原则;建立规范政府行为的遭德保障系统,以便从外在着手制约政府行为中的不道德现象;构建政府制度行为的道德理性必须实施三个结合。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政府行为,克服政府失效的问题,必须解决好正确认识和把握市场与政府的关系,采取合理,适度的干预方式,合理界定政府作用的有效性边界,提高政府机构效率,改革政府行政审批制度,加强社会的监督与约束.  相似文献   

4.
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意义:一是贯彻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二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迫切要求;三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客观需要;四是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五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冶政府的途径:一要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为;二要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确保法律法规正确实施:三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5.
政府官员人性假定问题是制度创新因而也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前提性问题。公共管理学界关于政府官员是“经济人”还是“公共人”聚讼不已。综述学界观点,梳理“经济人”和“公共人”的概念,应当明确“经济人”机会主义倾向和可能利他但却是有条件利他的特性;“公共人”是在既定条件约束下理性的、利他的、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者,具有非人格化特征以及有限理性和无条件利他等特性。“经.、济人”是政府官员人性实然状态的基本属性,“公共人”是政府官员人性的应然状态。应当以“经济人”为基础,以“公共人”为导向构建政府官员的管理制度,将政府官员的行为导向“公共领域的企业家”行为,从而奠定服务型政府构建的行为基础。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行为的制度关联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行为具有“高速、低成本”的特征。本文通过建立制度关联模型,对政府经济行为的特征进行解释,并指出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是影响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规范政府行为,借用市场力量改善政府作用,建立掌舵型的“企业型政府”,将是我们治理“政府失灵”,提高政府管理效能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8.
转型期政府行为模式特殊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政府行为模式的转换,是体制转轨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首先指出,错位是中国传统体制中政府行为模式的基本缺陷。错位既指越位,又指不到位。根据政府组织的性质和职能,及相应的政府行为定位,对错位的纠偏应当是“有退有进”。和中国的其他改革一样,政府行为模式的转换也要考虑国情的要求。渐进方式的转换是理性的、唯一的选择。政府介入培育各种要素市场,同样是国情的要求。据此,作者提出,中国政府行为模式既不同于由弱渐强的欧美模式,也不同于通过激进式改革形成的俄罗斯模式,有着自身的特殊性。“有退有进”、渐进式改革和培育市场,是“第三种模式”的要义所在。  相似文献   

9.
政府信用是政府生命周期的主线,政府信用的严重缺失,将造成整个社会发展积极性的丧失,社会必然陷入信用危机的恶性循环中,进而直接危及和谐社会的构建。谋求和谐社会与政府信用的互倚共生,关键在于政府信用体系的构建:强化政府的教育培训,树立信用理念;提高政府决策回应性,充分体现民意;改善政府的施政行为,讲求廉洁高效;严格政府的依法行政,加强建章立制。  相似文献   

10.
政府公信力,也即政府诚信,是政府软实力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政府合法性的外部确认。基于我国政府在构建社会秩序中的主导作用,政府公信力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强弱程度将决定社会信用体系的走向。“无信则不立”,在内部构成上,政府公信力表现为政府行为与公众评价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在所有的政府行为中,政府及其部门的行政执法活动与公众的利益存在最直接、最经常、最广泛的联系。本文试以我国政府近年来在行政执法领域出现的各种问题为观照,探讨如何从确立现代行政执法理念的角度提升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11.
"犯罪心理结构"之争,已经集中在"犯罪心理"或"犯罪人心理"这个焦点上.反对"犯罪心理结构"者认为,犯罪心理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犯罪人心理在很多方面(甚至一切方面)同守法公民没有区别.因此,犯罪心理学实际上是一门研究"犯罪人心理"的学科.这是一种违反逻辑的、必将导致取消犯罪心理学的推论.  相似文献   

12.
《徽州女人》借助系列物象,积极使用象征艺术,"井"和"蛙"是系列物象中的两个代表。"井"之象征物象,不仅给主人公"女人"提供了活动平台,而且象征着她处境的封闭,生活的单调,思想的守旧;"蛙"之象征物象,类比"女人"形象,预示着其前途的暗淡和命运的忧伤。象征艺术的积极使用,提高了剧本的艺术表现力,增强了剧本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3.
厘清了村委会"海选"与"直选"的定义,阐述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并联系村委会换届选举实践,分析"海选"与"直选"的利弊.总体而言,海选更能体现民意,更具发展前景,但实行"海选"必须具备一定条件,要加强引导,避免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进程中存在着"电子"与"政务"定位不合理的问题,这必将导致电子政务的职能和作用不能充分体现出来。正确理解电子政务的本质,摆正"电子"与"政务"的关系,改革政府机构的管理模式,将是现阶段发展电子政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贫困与富裕是一对古老的矛盾,贫困与富裕的矛盾处理得好,国泰民安,欣欣向荣;处理得不好,危机四伏,民怨四起。我国目前的区域贫困和部分贫困,已构成了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瓶颈,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充分认识"贫"与"富"的辩证关系,全方位建立由"贫"到"富"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语境中的"世界文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歌德这个“世界文学”的肇始者并没有对“世界文学”进行界定,而马克思、恩格斯也没有对“世界文学”的具体内涵做出说明,从而导致后世研究者关于“世界文学”提出了各种看法和主张。在一个“世界性”与“民族性”分别都需要重视的“全球化”时代,我们需要拥有一种“世界性”的眼光,抓住机遇,努力建设“民族文学”。  相似文献   

17.
陈伟 《理论前沿》2006,(8):13-14
“青春创业行动”是一项以激励青年创业、帮助青年就业再就业为主要内容的工程,文章对“青春创业行动”的“四轮马车”模式做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增强学生运用逻辑知识解决公安司法实践中的逻辑问题的能力,我们应对现行法律逻辑教材内容进行补充或修改,增加一部分数理逻辑知识,把"范式"纳入法律逻辑学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9.
“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都不是刑事证明标准。“客观真实论”与“法律真实论”之争是关于诉讼认识的观念之争 ,而不是关于刑事证明的标准之争。两者虽然在表面上就刑事证明标准展开了争论 ,但其基本观点却是一致的 ,学界将两者之争视为刑事证明标准之争的看法是一种误解。我国传统证据理论对刑事证明标准的错误概括以及对证明标准的主观性的忽视甚至否定 ,是这场讨论并没有真正涉及刑事证明标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解读“公共利益”——公共利益分析及其泛化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公共利益这个公法中的“不确定法律概念”内涵的解读,学术界众说纷纭。然而,公共利益概念在公法学界和实践中的广泛应用让我们难以忽视对它的关注。文章即从公共利益的概念出发,重点关注对其内涵的分析以及泛化防范原则的探讨。文章指出,当我们试图探索确定公共利益内涵时,不能仅从抽象的角度来考察公共利益,而必须把各种不同的利益予以特定化时才能确定。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找到防止因公共利益的泛化而给个人利益造成损害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